孙女士刚过50岁的生日,不过这段时间身体一直不好,根源在于这两年月经不规律,时多时少,或者好长时间不来,来的时候又是持续不断,结果自己面色苍白,干什么都没有力气。孙女士问过朋友,朋友告诉有可能是更年期的问题,为此,她不仅吃了一段时间补血的保健品,还听从朋友的建议服用避孕药治疗,果然有一定的效果,不过这段时间月经又不规律了,明明没有来,但内裤上有粉红色的分泌物,而且气味非常臭。她怀疑是感染,去医院检查,结果遭遇惊天霹雳,孙女士居然患上了子宫内膜癌。

月经量多是子宫内膜癌吗(多留意阴道分泌物)(1)

女性月经紊乱不能大意,可能是恶性疾病

经期紊乱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尤其常见于更年期前后的女性,由于现在资讯爆炸的现在,很多女性通过网络了解或者听从亲友的建议,选择自行服用避孕药改善不适症状;也有人选择顺其自然,对经期紊乱的问题不理不睬,甚至有人觉得不来月经不会受到痛经的痛苦了,反而会感到高兴。然而女性经期长期紊乱,提前或者推后,也许是提示生理健康出现了问题,严重可能与子宫内膜癌有关。如月经周期持续超过35天,或于更年期后异常出血,应该尽早求医找出病因。

一般来说,正常女性的月经周期是21-30天左右,超过35天便属于异常,而每隔三个月才来经一次则为俗称的季经(四季经),部分女士甚至可能相隔长达半年甚至更久才来经一次。如持续出现经期紊乱现象,伴随阴道分泌物增多且带恶臭,除了与一般妇科疾病有关,也有机会是子宫内膜癌的征兆。如每次经期之间阴道不规则出血或停经后出血,更要当心注意,皆因约九成子宫内膜癌患者皆有阴道异常出血症状。

月经量多是子宫内膜癌吗(多留意阴道分泌物)(2)

那么,对于子宫内膜癌都有哪些症状呢?

经期紊乱

半年或者更久才来一次月经

经期不规律出血或者停经后出血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粉红色或者棕色咖啡色,并且有恶臭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癌或子宫体癌,也是我国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但因为子宫内膜癌症状不明显而常被忽略,子宫内膜癌的成因估计与体内雌激素分泌失调有关。在以前的一些研究中发现,体内雌激素的浓度越高,越容易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及病变,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

月经量多是子宫内膜癌吗(多留意阴道分泌物)(3)

子宫内膜癌的成因有以下5种:

1、35岁后黄体酮下降

子宫内膜癌常见于45岁以上或停经后的女性,但原来35岁后的女性开始减少排卵,负责保护和调控子宫内膜结构的黄体酮分泌也会下降,容易导致内膜增生,甚至发生病变。事实上,女性35岁是身体机能走下坡的分水岭。

2、情绪压力

情绪不稳及作息不规律也会影响黄体酮分泌,增加癌变风险。

3、高脂肪饮食习惯

摄取过多脂肪会让女性分泌过量雌激素,增加内膜增生及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月经量多是子宫内膜癌吗(多留意阴道分泌物)(4)

4、从未生育

处于怀孕和产后哺乳时期的女性,体内会分泌较多黄体酮。如果从来没有生育过,黄体酮的水平便相对较低,身体受雌激素的影响也会比较大。

5、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子宫内膜癌的症状均与荷尔蒙失调有关。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会分泌过多雄激素,导致荷尔蒙失衡,经期会失去规律甚至停经。同时,子宫内膜会增生及变厚,除增加不孕和流产的风险外,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几率。

以上五类女性,出现4个症状,应该尽快去医院检查!

口服避孕药可以同时“调经、防癌”?

根据美国医学会杂志在近两年的研究,口服避孕药超过10年的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比从未服用或服用时间少于1年的女性低34%。从理论上来说,囗服避孕药能补充雌激素,抑制卵巢排卵,确实有“调经”的效果。同时,避孕药也会补充黄体酮,从而增加子宫的分泌物,让精子难以通过子宫颈并与卵子结合,除了达到避孕目的,更因为提升了黄体酮的水平,间接降低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月经量多是子宫内膜癌吗(多留意阴道分泌物)(5)

然而,目前未有证据显示避孕药具有直接的防癌功效,加上囗服避孕药种类繁多,有可能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等副作用,女性不宜自行服用避孕药,反而应从日常生活着手,减少摄取脂肪、多做运动、控制体重,降低患癌风险。女性如持续出现经期紊乱、腹痛或阴道异常出血等问题,应该尽快去医院检查,查明原因。同时,有上述高危因素的女性更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B超检查,避免发现疾病过完,丧失最佳治疗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