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本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2)

知识点

定风波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注释定风波:词牌名。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已而:过了一会儿。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吟啸:放声吟咏。芒鞋:草鞋。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料峭:微寒的样子。斜照:偏西的阳光。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代: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稀疏的花影中,吹起竹笛直到天明。二十多年的经历好似一场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闲来无事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晴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转瞬即逝,只有把它们编成歌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午桥:在洛阳南面。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豪英:出色的人物。这两句说:想从前在午桥桥头饮宴,在一起喝酒的都是英雄好汉。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疏影:稀疏的影子。这两句说,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吹起短笛,一直欢乐到天明。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堪惊:总是心战胆跳。新晴:新雨初晴。晴,这里指晴夜。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拂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代: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渐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因为人们都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注释 太常引:词牌名。吕叔潜:名大虬,生平事迹不详,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亮。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被白发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诗意。斫:砍。桂:桂树。婆娑:树影摇曳的样子。

浣溪沙

清代: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那畔:那边。若为:怎为。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戍:保卫。

图文解读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3)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4)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5)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6)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7)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8)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9)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0)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1)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2)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3)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4)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5)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6)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7)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8)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9)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20)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21)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22)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23)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24)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25)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26)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27)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28)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29)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30)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31)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32)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33)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34)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35)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36)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37)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38)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39)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40)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41)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42)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43)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44)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45)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46)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47)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48)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49)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50)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51)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52)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53)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54)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55)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