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对于一个国家的执政集团来说,最高权力的交接首先都要考虑两个问题:稳定与发展,而相对于发展来讲,政权交接的稳定肯定是最基础的问题也就是最实际的问题。古代中国的政权交接从禅让到世袭,从君王的个人意见到"嫡长继承制"的基本成型,也是中国政权交接制度化的过程。毫不客气的讲,再烂的游戏规则都比无序的野蛮竞争要好。

嫡长子继承制的优缺点(嫡长子继承制有何优势)(1)

古代的继位有五个继承顺序。第一个就是嫡长子,这就是身份确定,他就具有这个身份。第二个如果没有嫡长子,那就是同母弟,这就是靠血缘。第三个如果同母弟没有,那就是庶长子,这时候就轮到年龄年长的,这以年长为准。第四个如果年长里面都很多同龄,那么就是谁有本事谁上。第五个如果大家都有本事,那就抓阄靠运气。所以说要么靠身份,要么靠血缘,要么靠年龄,要么靠能力,要么靠运气。这五种方式在古代就是选择继承人的一个流程。能力是排在倒数第二位的,最后一位就是运气,就是抓阄,谁上都行。

嫡长子继承制的优缺点(嫡长子继承制有何优势)(2)

但前面的要么是嫡长子,要么同母弟,要么庶长子,他的顺序完全是按照身份,这就保证了组织的稳定,组织的稳定性让其他人没野心。如果没有一个继承顺序,那么这个组织一到改朝换代的时候就要崩盘。因为大家都有资格去争夺的话就会乱。

你可以争,那我也可以争,凭什么你上我不上?这个继承顺序的目的其实有三个。第一个就是保证大家都没有野心,它建立了一种秩序。第二个它是一种势力,什么叫嫡?那就是皇后,皇后的孩子的叫嫡,关键嫡长子背后有极强的政治力量,它是一种政治资源。那些庶子可能就是哪个妃子长得漂亮而已,他背后没有政治势力。所以嫡子是天生自带能量的人,立嫡长子保证了朝代的延续。第三个,因为头一个出生的孩子跟皇帝是有感情的,他后期生的多了也记不住,记不住就没感情。

嫡长子继承制的优缺点(嫡长子继承制有何优势)(3)

一方面,古代君权的最有利的竞争者均来自皇室成员,如果没有明确的继承规则,试想下面对最高统治权的竞争,朝野将围绕继承人分化出多少利益集团,王室之间又将产生多少纷争,这对于封建皇权的稳固极为不利,历史上的明天启国本之争,清代九子夺嫡,多尔衮豪格之争,乃至八王之乱等等对继承权的争夺都是皇权和国家遭到极大的重创。

嫡长子继承制的优缺点(嫡长子继承制有何优势)(4)

嫡长子这三个字其实包含了两个意思:嫡 长子。嫡长子是指古代宗法制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在我的知识结构中,嫡长子的概念出现在西周。西周是一个讲究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社会,血缘越近,就和周王室的关系越紧密,同样的,享有的权力就越大,资源就越多。古代的皇帝(周王)结婚都是非常讲究的,第一个妻子往往都是世家大族的女儿。

皇帝娶这种世家大族的女儿不仅仅是为了繁衍后代,更重要的是政治联姻。立嫡长子有利于皇族和世家大族关系的稳定,同时也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否则极有可能导致朝廷的动荡。烽火戏诸侯的后果不就是擅自行废立之事导致的吗?立嫡也是封建社会家天下的必然规则,皇后乃一国之母,在政治上对嫡子会有很大帮助,这也能够威慑住其他皇子和大臣,立嫡更易服众,更好的帮助太子管理国家;

嫡长子继承制的优缺点(嫡长子继承制有何优势)(5)

另一方面,相对于统治阶级的利益而言"贤明"这个词汇非常美好,但是难以界定,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你怎么来判断诸皇子中谁是最贤明的呢,就是对唐朝开国有功的李世民(我最崇拜的君王),他的哥哥李建成也曾经略关中为李唐集团提过了稳定的钱粮供应,难道他就不贤明么。

豪格就不比福临战功赫赫么,另外贤明的太子就一定是贤明的君王么,可以看看后唐李存勖,即位之初,兵锋所指,望风披靡,三矢之训几成典故,结果赏罚部分宠信伶人,落得亡国自杀的下场。相对而言,嫡长子是个比较客观的标准,皇帝在死后传位时也更容易得到百官的认同。可是"贤明"的标准是什么?这是个非常主观的判断。比方说,文官可能觉得贤明的标准就是"仁",崇尚仁政的皇子就是贤明的。可是武将的观点可能觉得武功更重要,能够行军打仗或者支持征伐的皇帝就是贤明的。

这也容易导致中央政府内部的分化,从而导致政权的动荡3.能够储备相对较多的政治资源一般来说,嫡长子的年纪相对于其他的皇子年纪都是偏大的,年纪偏大,参政的机会也就会更多,那么在朝廷上的"曝光率"也就会更多。同样的,得到文武百官认同的机会就会越多,站在嫡长子这一边的政治势力相对就会大,当积累到足够的政治资源后也就有利于老皇帝把皇位传递给新皇帝而不至于导致政治动荡,有利于社稷的稳定。

嫡长子继承制的优缺点(嫡长子继承制有何优势)(6)

嫡长继承制是能够避免皇室分裂,国本受损比较保险和实际的办法,所以不只古代中国,直到今天日本以及欧洲皇室继承者仍是长子继承,道理也是一样。我们可以看看入主中原的蒙古和满清,蒙古的继承方式是库力台大会,最终蒙哥之后因意见分歧造成了帝国的分裂。而满清的继承方式则是八旗议政,多尔衮摄政时几乎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分裂。他们两族的继承方式显然更加民主,但是历史也证明民主的前提必须是法律之上以及军政分离,在无法做到这两点的情况,立贤的方式没有实际的操作标准和长远的可行性。

嫡长子继承制的优缺点(嫡长子继承制有何优势)(7)

古人多多少少是有一点点相信"君权天授"的,尤其是当皇帝的人,更是如此。所谓天命所归,黄袍加身,那就意味着一个人要当皇帝,得是能让人看出一点预兆的。在皇帝的儿子当中,由最尊贵的夫人生出来,是一种"预兆"。在皇帝的儿子当中,第一个被生出来,成为其他皇子的大哥,也是一种"预兆"。而生为庶子或者弟弟,则不太符合古人期待的能当天子的人该有的"命运"。

古人相信血统,信"长兄为父""长幼有序",而且假如一个非嫡长子当上了皇帝,他后来怎么处理和哥哥的关系,估计也会很尴尬。论长幼,弟弟当听哥哥吩咐,论嫡庶,嫡子为尊,但假如非嫡长子即位,弟弟是君,哥哥是臣,庶子是君,嫡子是臣,这就产生了一种不平衡。按史书记载,刘邦称帝后,开始还如常拜见父亲,后来他父亲感觉不对,儿子是君王,自己只是普通臣子,怎么能让儿子拜见自己呢,于是就不敢再在刘邦面前摆父亲身份了。

吓得刘邦只能给父亲封了个太上皇,才算平息了矛盾。这说明,当人伦和君臣关系产生冲突的时候,是很尴尬的。皇帝能想到的最好的避免尴尬的办法就是,让原本在家庭中身份就最高贵的嫡长子继承皇位,这样才不至于后来的逆伦。所以说,立长不立贤是古人通过很多的实践经验总结的,不是一句空话。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是为了更有利于维护政治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同样的,也是为了统治阶级统治的长治久安。

嫡长子继承制的优缺点(嫡长子继承制有何优势)(8)

同时说个题外话,今天的企业人事不也深受此影响么,家族企业就不说了,哪个企业敢说自己在人事提拔上不考虑按资排辈的因素,所以利益集团的人事任命一方面会选择选择贤明的人才,另一方面也往往被大家所忽视,那就是大家最能接受的人。俗称:左右逢源,上下通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