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早有文名,母亲能教他读《汉书》。由于家的教育,前辈的熏陶以及自己的刻苦学习,青年时期的苏轼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的诗、词、散文里所表现的豪迈气象、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苏轼的词有三百多首,与诗相比,他的词有更大的艺术创造性。它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词的题材,提高词的意境,把诗文革新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里去。诸如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诗人所惯用的题材,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唱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了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和周瑜等英雄人物形象,给人以壮丽的感觉。其中流露的“人间如梦”的消极思想掩盖不了诗中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和一心要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心情。《江城子·密州出猎》写他在射猎中所激发的想为国杀敌立功的壮志。

苏轼的词多方面吸收陶潜、李白、杜甫等人的诗句入词,并适当运用某些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为了充分表达内容,有时甚至突破了音律上的束缚。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表现了作者豪迈奔放的感情和坦率开朗的胸怀,在词坛上异军突起,令人耳目一新,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吗(豪放词派的开创者苏轼)(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