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象天,天行健。故为马;坤象地,地任重而顺,故为牛。

——宋朝人将牛与地相对应,以一种更新的宇宙观来审视画牛这个题材。在他们所构筑的田园梦境中,牧童、竹笛、水牛、桃花、柳荫成为最重要的意象群,而这些符号诞生于什么样的哲学和文化背景中呢?北宋时期,又有哪些被画史所记载的画牛高手?

两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画家(周敦颐的笛声以及受争议的北宋第一高手裴文晛)(1)

南宋 阎次平 仿唐韩滉五牛图

壹 新儒家背景下的田园牧歌

作为宋明理学的开山之祖,周敦颐(1017—1073年)留下了一首题为《牧童》的诗,将自己的审美关照对象锁定于耕牛和牧童身上,把这种闲适、自足、缓慢、充满乐趣的农村生活,视为农业社会中的一幅理想画卷。

“笛声吹老太平歌”——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在东风吹拂下,骑在牛背上牧童的怡然自乐,他还给了牧童一件重要的道具:笛。从牧童悠扬的笛声中,周敦颐似乎体察到了自己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和社会秩序。【注1】

在周敦颐开创的哲学体系里,他摒弃了道家、禅宗的出世色彩,结合儒家的经典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宇宙论。他用一篇并不长的《太极图说》,为此后的理学家们提供了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概念,由此搭建了一种简单而系统的宇宙本体论。

在此基础上,周敦颐提出以“学为圣人”为宗旨,他摒弃通过修行成仙、成佛的人生理想,而是主张成为圣人。对于形而下的现实社会,他所倡导的政治主张便是“顺化”。周的另一重要著述《通书》中说:“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大顺大化,不见其迹,莫知其然之精神。”

若是联想到他那首《牧童》的诗,便是为这“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的理论,提供了一个可见的、现实的、理想化蓝图。

两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画家(周敦颐的笛声以及受争议的北宋第一高手裴文晛)(2)

李唐《乳牛图》

由周氏开始,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开启了对儒家、道家、佛家各派美学思想的融合与创新。无论在此后的文人画家、院体画家、民间画师们,甚至也包括所谓的禅画家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理学——这种更新的儒教思想影响。从他们所留下的画迹,无不体现了这点。

与周氏所创建的宇宙论相对应,《宣和画谱》的作者们在编撰有关畜兽画的内容时,也将画马、画牛这两个题材与《易》中的卦象相对应,在《畜兽叙论》一段中,作者认为:乾象天,天行健。故为马;坤象地,地任重而顺,故为牛。马与牛者,畜兽也,而乾坤之大,取之以为象。若夫所以任重致远者,则复见取于《易》之《随》,于是画史所以状马牛而得名者为多。

比周敦颐晚出生28岁的黄庭坚(1045—1105年),在《濂溪诗序》中认为周敦颐人品甚高,将其比为: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这位江西派诗人的开山之祖,也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题为《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垄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据说这首诗为黄庭坚七岁所做。其中透露出看破俗世的城府,让人不太相信这出自一位顽童之口。若真如此,那便是小黄庭坚的矫情,或者刻意模仿其他类似的诗意。有关这个七岁神童的传说,至少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北宋时期的文学界,在田园诗中植入牧童这一文化符号,已是相当流行了。

两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画家(周敦颐的笛声以及受争议的北宋第一高手裴文晛)(3)

李唐《乳牛图》局部1

两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画家(周敦颐的笛声以及受争议的北宋第一高手裴文晛)(4)

李唐《乳牛图》局部2

花了这么一长段内容,来介绍周敦颐和黄庭坚的两首《牧童》诗,我想是有必要的。至少,通过这两位思想家和文学家的诗作,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宋人画牛的思想和文化背景,以及牧童、耕牛、杨柳与笛声,这些意象符号对于宋朝人的美学意义。

而且,在具体的绘画理论、技法层面,以周敦颐为首的北宋五子(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颐、程颢)所提出的哲学命题,如张载的“元气本体论”、朱熹所说的“太极之理”,不仅对应着宋人开启的新审美思想,而且也成为画家们所思考的命题。

理学家们注重致知穷理,通过格物致知,穷尽万物之理,这让宋代画家们更注重“师造化”,也即有写生之传统,他们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能够精确、逼真地表达出天地万物的“理”。而,这并不局限于画出物象之外在形状,而是要画出物像之“理”,由此将型与神的关系做了进一步提炼与发扬。

贰 北宋时期几位重要的画牛高手

在周敦颐和黄庭坚的时代,善于画牛的画家有哪些呢?首先,便是受到官方评论家们所推崇的朱义、朱莹两人。

还是先看一段《宣和画谱》中载录的善画马、牛、羊、虎等动物画家们的介绍:

“自晋迄于本朝,马则晋有史道硕,唐有曹霸、韩幹之流。牛则唐有戴嵩与其弟戴峄,五代有厉归真,本朝有朱义辈。犬则唐有赵博文,五代有张及之,本朝有宗室令松。羊则五代有罗塞翁。虎则唐有李渐,本朝有赵邈龊。猫则五代有李霭之,本朝有王凝、何尊师。凡畜兽,自晋、唐、五代、本朝,得二十有七人,其详具诸谱,姑以尤者概举焉。”

——这段记叙的大致内容是,善于画畜兽的高手自晋朝到北宋共有27位,具体以画牛出名的画家有唐代的戴嵩、戴峄(音:yi)兄弟、五代的厉归真,以及北宋的朱义。而其他画家虽然享受名气,但“气俗而野”因此未编入画谱。

两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画家(周敦颐的笛声以及受争议的北宋第一高手裴文晛)(5)

戴嵩《斗牛图》

在上篇文章中,笔者对于戴嵩和厉归真都有所介绍。而有关这位北宋的朱义史料记载很少,他与同族兄弟朱莹均以画牛出名。《宣和画谱》记载这二位兄弟为江南人,宋时的江南路,包括江西全境与皖南部分地区,主要范围包括如今的江西省及赣江流域。这与我们如今概念中指代江南的苏、杭等地有不同,在北宋时期江浙等地属两浙路。无论是当时的江南路、还是两浙路,都是鱼米之乡,耕牛、牧童、坡岸正是农村生活中最常见的景色。

从画史的记载看,朱义对于牛的描绘已经不再像韩滉和戴嵩所留存的作品那样不设背景,而是将这些牛放于更为广阔的社会、自然环境中,增加了画面的叙事性和诗意。朱义画作的题材有:“斜阳芳草、牧笛孤吹、村落荒闲之景,而无市朝奔逐之趣。”在宣和时期御府收藏朱义六幅,分别为牧牛图三、横笛牧牛图一、饮水牛图一、乳牛图一。

他的同族兄弟朱莹也有五幅画作收入御府。朱莹的对牛饮水、龁草的描绘,都极为生动传神,而不仅仅做到形似。在论及这俩兄弟画牛的成就时,《宣和画谱》的作者阐述了一段美学主张:“盖牛之真性,非笔端深造物理,而徒为形似,则人人得以专门矣!独莹与义殆若知之者。”

这段评语,正契合了当时主流的理学思想。“理”在万物表现于各自体性,物象有各种举止活动,其神态各从所宜。而画家应该努力做到穷理尽性,不单要描绘出牛的外形,而且要刻画出其内在的肌肉、筋骨,还要刻画出它的力量、神态与精神,甚至要刻画出它与周围环境以及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朱义与朱莹两人的画作几乎没有留存。所见仅有网络流传一幅有朱义款的《春郊归牧图》,该图曾在2007年春和2009年秋分别亮相于国内两家拍卖行。有关此图资料有限,其真伪待考。整个北宋时期有关牧牛题材画作留存至今很少,暂用此图供大家感受、欣赏。

两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画家(周敦颐的笛声以及受争议的北宋第一高手裴文晛)(6)

朱义 (传)《春郊归牧图》

该图绘一牧童骑牛背上,正吹横笛。背景有一株老柳,一树桃花,提示我们这是一个春日,牧童身穿短袖薄衫,似乎已经被暖阳晒热了,他敞开了自己的外套。而胯下的老牛,也似乎感觉到了燥热,它抬起头、瞪着眼,步履沉重,显出几分不耐烦的样子。

据网络资料,该图尺寸为横28厘米、纵26厘米,左上方树干中有朱义隐款。这种留款方式让人想起崔白的《双喜图》,不仅如此,该画的画风也完全摆脱了北宋画院的“黄氏体制”,与崔白类似的工、写结合,充满变革时期的痕迹。

两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画家(周敦颐的笛声以及受争议的北宋第一高手裴文晛)(7)

《春郊归牧图》细部1

两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画家(周敦颐的笛声以及受争议的北宋第一高手裴文晛)(8)

《春郊归牧图》细部2

两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画家(周敦颐的笛声以及受争议的北宋第一高手裴文晛)(9)

《春郊归牧图》细部3

在桃花花瓣、牧童的头部、身躯、以及套牛的缰绳上,采用了细线勾勒填色的传统方式,而在对树杆、枝叶、牛身、坡石等处,则采用了粗细、干湿不同的勾线,尤其对树杆的描绘中运用了皴擦点染多种笔法,整体画面设色也显得清淡。

叁 裴文晛:北宋第一高手还是俗不可耐

实际上,在对朱义、朱莹的溢美之词后,《宣和画谱》的编撰者提到了另一位画牛的画家,但对他的评价不高:“而包鼎之虎,裴文纻之牛,非无时名也,气俗而野,使包鼎之视李渐,裴文纻之望戴嵩,岂不缩手于袖间耶?故非谱之所宜取。”

官方编撰的画谱中因为这位裴文纻所绘之牛“气俗而野”,虽然他在当时名气很大,也并不收录他的画。《宣和画谱》中提及的这位裴文纻(音zhu)应为裴文睍(音xian),在另外两位宋人所撰写的画史中,却对他有完全不一样的评价。

刘道醇在其所撰《宋朝名画评》中,给予裴文晛北宋第一高手的地位,与唐代的戴嵩、五代的厉归真齐名。刘道醇也提到,裴文晛的画在当时并不被人看好,但若看他的画作,才知道其画技高明。

他记载说:“裴文睍京师人。画水牛为当时第一。隋唐而下画牛者止三人,戴嵩、厉归真与裴文睍,是也,其馀凡陋可鄙。今人多不闲文睍,寡合之性,故以惑多士。观其真迹,乃当时之名流也。”

大致活动时间为11世纪后半期的郭若虚【生卒不详,约庆历年间(1041-1048)生,元符年间(1098-1100)卒】,对这位裴文晛的评价也很高,认为他至少是“一代佳手”。郭的《图画见闻志》中记载说:裴文睍,京師人,仁宗朝為翰林待詔。工畫水牛,骨氣老重,劄渲謹密,亦一代之佳手也。他还评价说,裴文睍之水牛,浑夺生意。

两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画家(周敦颐的笛声以及受争议的北宋第一高手裴文晛)(10)

南宋 佚名 田垄牧牛图

两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画家(周敦颐的笛声以及受争议的北宋第一高手裴文晛)(11)

南宋 佚名 《柳塘呼犊图》

除了这位饱受争议裴文晛,在郭若虚的记载中,北宋时期善于画牛的画家还有以下几位:

祁序,江南人,工画花竹、翎毛,兼長水牛。郁有高致也;丘士元,不知何許人。工画水牛。精神形似外,特有意趣;胡九龄,絳人。工画水牛。笔弱於裴,而意特潇洒。爱作临水倒影牛,人多称之。

上述几位画家也几乎没有作品留存。但由此看来,这位胡九龄善于描绘在江、河、湖边饮水的牧牛倒影。值得注意的是,上文提到过的朱莹,也专门有描绘牛饮水以及水中倒影之作。在后文我们将要看到,南宋时期的李唐、阎次平等人,依然保持了对这一小众题材的热爱,在他们所留存至今的画迹中,更能够清楚地感受。(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