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古时期,原始人外出、狩猎、觅食时,经常找不到回家的路,后来尧就派人在大家经常活动的地方设立一些小树杈,为了指引族人找到回家的路。这就是“诽谤木”的起源。

后来尧发现很多人会在树杈上做记号,大家都很关注这个树杈,于是要求人们在树杈上面写下自己的建议和要求。尧用这种方法来听取民间的声音,并予以采纳,大大促进了部落的安定发展。当时人们把这种用来表达意见的小树杈叫做“桓木”或“表木”,古代的“桓”字与“华”字音相近,所以慢慢被大家理解为“华表”。

华表

古代如何整顿流言(在上古时期你知道是什么吗)(1)

古代如何整顿流言(在上古时期你知道是什么吗)(2)

在上古时期“诽谤”意为议论是非的意思,完全不是今天的诋毁别人的贬义词。所以“华表”当时被常称呼叫“诽谤木”。 尧又将他办事的宫门前,树立了一根很大的木柱---“诽谤木”,上方还安了一个横杠,横杠是指着尧办事的宫殿,意思就是向尧提意见。这上方的横杠,被后人改装成一朵祥云,煞是庄严。并在“诽谤木”边安放一面“谏言鼓”,要提意见的人便击鼓告知。

“华表”的设立,是唐尧时代民主集中制的一种体现。后来大禹冶水成功当上帝王后,又将宫前的“诽谤木”增至三根。意为广泛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当时大禹带领大家走向了一个更繁荣的时代,

500年前在明朝朱棣建成紫金城时,在天安门前后建立的两对华表,一对华表上的蹲兽头向内,一对“华表”上的蹲兽头向外。头向内的蹲兽,是希望君主不要总是呆在宫中吃喝玩乐,应多去看望子民,体验民众生活,叫望帝出。头向外的蹲兽,是希望君主外出不要迷恋外面的纸醉金迷,早早归来处理朝政,叫望帝归。“华表”经过一代一代的演变,它屹立在天安门前,并不仅仅是一个装饰而已,它的意义非凡。只是后代皇帝至溥仪,并没有一个人去听取民间的声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华表”象征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监察机构!

古代如何整顿流言(在上古时期你知道是什么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