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小品是谁写的(明人小品究竟好在何处)(1)

对于爱读散文和爱写散文的人,读一读明人小品可以从中获益。我甚至认为,散文写作者如果不了解一下明人小品,就等于错失了一位有学问又有经验的老师,当然就有点遗憾了。在中国传统文学史上,其作品样式大致分为小说、散文、诗歌、剧本四大类,小品文并没有独立门户。直到晚明,这才占了一席之地。而且,这个位置的得来,还是因鲁迅、周作人、郁达夫等文学先驱的鼓吹而确立了一种文体的价值。鲁迅先生把小品文归于散文范畴。那么,跟散文有缘的人,怎么能视而不见、失之交臂呢?

关于小品文的定义众说纷纭。查《辞海》,小品文是和随笔、游记、传记、杂文等并肩而立,内容比较宽泛。其《文学分册》有专门条目说:“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种。特点是深入浅出、夹叙夹议地讲一些道理,或简明生动地叙述一件事情。中国古代即有这种体裁,明清更为盛行。现今的小品文因内容不同,一般分为讽刺小品、时事小品、历史小品和科学小品等。”小品文在体式上兼容论说、序跋、传记、书信、日记、游记等,不论“苍蝇之微、天地之大”,无所不及。我买的小品文读本,像《明人小品选》《明人小品三百篇》《历代小品文评点》等,体裁和内容,大都是这样庞杂而广泛的。

晚明小品是谁写的(明人小品究竟好在何处)(2)

为什么要单独强调明人小品呢?这是有历史渊源的。按照研究古典文学、特别是评注小品文的专家胡义成先生的说法,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后,古文统治文坛千余年。到明代,特别是嘉靖、万历以后,小品文在文坛上又成了“散文之王”。明代中晚期的小品文,无论就其数量而言,抑或就其质量而言,甚至就其专业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而言,都是周秦以来的第一位。明代的主要散文作家,几乎都是以小品文见长的。这是我国周秦和“五四”时期之外,数千年文学史上相当独特的现象。

早在1930年代,晚明小品曾在读书界流行一时。“五四”以后,明代小品文一直为新文学所宗仰。许多论者认为,五四散文受明小品影响极大。因此,小品里的明人小品特别为散文作家注意,也为许多散文读者所喜爱。1921年周作人首倡“美文”,就包括所谓的学术随笔,亦即小品文。后来鲁迅、周作人和郁达夫等论及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时都曾指出,它一方面受晚明小品的影响外,第二个源头就是英国的随笔式散文了。在林语堂影响下,明人小品似乎成为遗世独立的性灵文学,无论日常生活或写诗文,要以非常闲适地抒个人之情为主。不久,遭遇日军侵华,才把这种闲适的抒情气氛打垮了。从文学史角度来讲明人小品,它是百花园中一朵花,当然可备一说。

那么,明人小品究竟好在何处、有何特点、值得我们借鉴呢?单从艺术上看,既然是“小”品,从外形的长短上说,它大多是二三百字至千字以内的短文。在语言方面,活泼、通俗、机趣、幽默、传神,包括当时的城市语、通俗语、口语等,广泛渗入小品文之中,简直和今日白话文区别不大,在当时恐怕妇孺皆能读懂。同时,小“品”,它又可以品出诗意、启迪哲理、具有艺术的感染力。这艺术感染力,来自作品中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细节,也来自于潜流于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和诗的意境。如橄榄,如微雕,耐人寻味,赏心悦目。往往在读的时候,会心处,恨不得朗诵出来,或者,把栏杆拍断。

我这样说你可能不信,试举几例说明。

湖北公安人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万历进士,“公安派”代表人物。他写过一篇《听响水石记》:“石在天目山半,静而听之,中有流水声,韵致清远,名响水石。石高二丈余,广倍之,色冶骨遒,可补石谱之阙。”写一块使水发出声响的奇石,全文仅41字。静而听之,“静”字为一篇之眼目。由静入虚,韵致清远,进入空灵之美。“虚静”是中国古典美学鉴赏中一个极重要的范畴。试想,若非作者为性灵中人、玲珑剔透,又怎能如此笔致空灵、化实为虚?若非返入混虚,又怎能如此引人遐想?

晚明小品是谁写的(明人小品究竟好在何处)(3)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号震川,文集有《震川文集》。他为前妻的婢女寒花写过一篇《寒花葬志》,全文不过112字,竟把一个小姑娘写得活灵活现。《寒花葬志》追忆寒花十年前的种种琐事细节:初媵时的外貌衣着,吃荸荠时的娇憨情态,吃饭时的充满稚趣的天真眼神等,作者一一写来,都历历如在眼前,益发见出归有光怀旧的一往情深。作者结尾时感叹道:“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寥寥几笔,便能创造出一个动人意境。

最广为人知的是张岱的小品文集《陶庵梦忆》。张岱,字宗子,号陶庵。他的《湖心亭看雪》,几乎被所有散文大家所推崇。“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已经成为散文家们反复赞赏的金句。张岱这篇《湖心亭看雪》来得寥廓空虚,其工笔写意、层层烘托的笔法,雅人深致,余韵高远。如此清丽流畅而又画面感极强的散文,很值得一读。山西评论家李国涛先生就挺喜欢明代小品文,觉得它自由、洒脱,且在语言的使用上摆脱唐宋古文沉重的方面,灵巧活泼,一点架子也不摆。

虽然我读明人小品不算多,但很偏爱,把它当作短诗来读。因此在李国涛先生《世味如茶》中读到他的推荐,立即就在网络书店买到《明小品三百篇》。1992年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旧书,原价8.50元,现在翻了十倍,连邮费89元。不过,读了一遍,篇篇皆锦绣文章,值得的。诚如李国涛先生所说,五四作家推崇晚明小品一路,自有其道理,后来者当细细体会。所以我要与朋友们分享:你要读一读明人小品。

作者简介:

晚明小品是谁写的(明人小品究竟好在何处)(4)

甘茂华,土家族,知名散文家、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散文网特邀作家。历任湖北作协理事,湖北流行音乐艺术委员会理事,宜昌市作协常务副主席,宜昌市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已出版小说、散文等各类文学著作15部,获得湖北文学奖、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奖、湖北屈原文艺奖、全国冰心散文奖、文化部群星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散文集代表作有《鄂西风情录》《三峡人手记》《这方水土》《穿越巴山楚水》等。歌曲代表作有《山里的女人喊太阳》《青滩的姐儿叶滩的妹》《清江画廊土家妹》《敲起琴鼓劲逮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