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护士竞赛(佛山护士的科研)(1)

基于大量的临床经验,佛山护理人员在学术研究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容易得口腔黏膜炎,怎样才能让他们尽量在不用药、少用药的情况下降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我把这个临床护理中常见的问题作为课题的研究方向。”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淋巴瘤科护士长方艳红说,“本月,课题已经做了结题。初步统计,通过我们采取的办法,Ⅲ度、Ⅳ度严重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已经从17.8%降到了近8%。”

方艳红的科研课题《基于证据的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防治的临床实践》已申报了佛山市科技局的课题,正进入审批阶段。

记者在佛山多家医院了解到,像方艳红这样,在临床一线从事护理工作,既能打针又能搞科研的护士越来越多。她们在求学的路上孜孜不倦,在专业和科研的道路上不断追求。

●南方日报记者 夏小荔

别出心裁制作色卡 减少化疗患者痛苦

方艳红在血液淋巴瘤科已经有8年了,见过太多化疗后患重度口腔黏膜炎的患者。“肿瘤化疗容易引发口腔黏膜炎和胃肠道黏膜炎。口腔黏膜炎是肿瘤患者接受化疗过程中较常见、最痛苦的副作用之一。”方艳红说。

“化疗后降低口腔黏膜炎的方法之一是用西吡氯铵、碳酸氢钠两种漱口液来漱口。”方艳红说,“但是,我发现病人依从率不高,有的病人是因为漱口后有疼痛所以不愿意做,还有的病人是漱口的方法不对。”

如何才能降低重度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将这一问题列为科研课题研究后,方艳红和同事们采取了许多办法,细菌对比是她研究结果的重要依据。

“现在,一天漱口几次也是有科学依据的。从过去要求病人一天3次漱口,到现在要求至少5次。漱口水含在嘴里时间、漱口后多长时间内不能喝水都有了明确的指引。”方艳红表示。

初步统计,方艳红所在的科室2017年Ⅲ度、Ⅳ度严重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是17.8%。而2018年10月至今年4月的半年时间里,Ⅲ度、Ⅳ度严重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还不到8%。

而血液淋巴瘤科的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一旦肛周感染,病人是很痛苦的,常规做法是用PP粉(高锰酸钾)浸泡。”方艳红说,“但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病人调配PP粉的浓度不好掌握,不知道怎样才叫玫瑰色。”

PP粉配比如果太浓,病人肛周黏膜会被灼伤;太稀,则达不到消毒的效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方艳红和同事们做了色卡给患者比对。“就是小小的一张纸,病人只要拿来对比颜色,就知道应该调到什么样的浓度。”

“通过护士的干预,不用太多的药物就能降低病人的痛苦,这就是我们当护士的成就感。”方艳红说。

科研要求更迭知识 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ICU(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吕春梅看来,作为临床护士之所以会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其实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多重耐药菌被称为ICU的“无形威胁”。“ICU里都是重症患者,病人一旦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死亡率就会升高。”吕春梅说。在循证过程中,吕春梅发现国外是通过用洗必泰消毒液和一次性的湿纸巾给病人擦拭来降低院感发生率的。

“这个方法使用的1年多时间里,我们发现病人出现多重耐药菌的情况确实下降了,然而之后就失去了效果,感染率又上升了。因此,只能放弃这个方法,再循证、再找证据。”吕春梅说。

吕春梅将解决多重耐药菌的研究做了课题——《2%洗必泰擦浴对ICU多重耐药菌院感发生率的影响》,课题通过观察并发症、死亡率、住院天数、院感发生率、深静脉导管、尿管、呼吸机等相关导管感染发生率有无发生变化,来监测ICU的核心指标。为了解决耐药菌问题,她们还采取了加强物体表面清洁、医疗区域的物体表面清洁、医疗设备表面清洁、医护人员手卫生等一系列的措施。

“永远处于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此也要求知识不断更新。”吕春梅说,“搞科研也像是在不断参加‘晋级赛’。”

科研从立项到结题至少需要2年时间,而一些大的病理研究时间跨度甚至长达3年以上。吕春梅介绍,科研立项第一步是选好研究课题,而设计方案、准备人财物、进行人员培训等筹备工作需要耗时近半年时间。随后,开始收集数据又是半年时间。而大样本至少要做100例,才能判断研究的方法是否有效果。

一入科研深似海 挤时间研习就像挤海绵

“因为知识更新快,作为医生、护士需要终身不断地学习。”吕春梅说,工作多年的她,仍保持看书到12点的习惯。2019年,吕春梅以优异成绩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为护理博士,今年下半年将赴香港攻读博士学位。

“边工作边读书确实很辛苦。”吕春梅说,最艰苦的那几年,她晚上下班回家后,还要忙家务和孩子的作业,只能从晚上11点看书至第二天凌晨2点,早上5点多起床看书到7点,然后上班。

2016年,吕春梅被爱尔兰特拉利理工学院录取,赴爱尔兰留学一年攻读护理硕士,并于2017年获护理硕士学位。

在不断的学习中,吕春梅的业务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在一次参与应急现场指挥与救援的过程中,吕春梅作为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成员,每日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协同专科制定护理计划,与心理疏导小组每天坚持观察伤员听力的恢复情况,与特护小组负责评估每个病人的营养及生理支持的全面情况,并提供专业的护理与照顾。这种多科联合、跨部门联动、全方位特护的护理模式,最终使12名伤员均康复出院。

在吕春梅看来,许多医护人员跟她一样,都深知自己肩负着照顾和拯救生命的重担,一刻都不敢松懈。

在求学路上不断前行的还有方艳红。她2007年9月参加南方医科大学在职护理研究生课程班并顺利毕业;2008年7月,又参加了粤港联合举办的粤港两地专科护士培训,在香港接受为期10个月的老年专科护士培训,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老年专科护士毕业证书;2018年参加广东省护士协会举办的研究护士培训班。

“临床护理目前更多的还是依靠师傅带徒弟。”方艳红说,“很多护理方法都是‘我的师傅就是那么做的’。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大家都不知道,也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而学习的过程不但能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还能从外面学到新知识,关键是能启发灵感。”

为了突破过去的局限,运用更科学的护理方法,越来越多像方艳红、吕春梅这样的护士开始进行科研。

全市注册护士本科及以上学历超过6000人

根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31日,佛山全市注册护士25444人,比2017年增加2041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为3.22人。全市注册护士中,本科及以上学历6655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7人。

佛山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护理人员培养方面,佛山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推荐、鼓励护士争取获得在职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作为评职称等晋升的条件之一;推荐、鼓励各医院优秀护士接受培训考核成为赴港专科护士或广东省专科护士,培养专科优秀护理人才。此外,市卫健局、市临床护理质控中心、市/区护理学会各专业委员会还通过各种学术交流会议、专题讲座及培训班、技术帮扶等方式加强培训各级医院护理人才等。

据了解,护理人员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以南海区为例,目前南海共有423名护理人员在国家、省、市级等学术团体任委员、常委、副主委、主委等职务;近三年,全区护理人员共发表SCI、核心期刊论文104篇,国家级课题立项3项、省级6项、市级74项。

“‘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缺乏统一标准的规范化培训,护理质量难以保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希望把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的规律形成一套标准,让这套标准影响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甚至影响到医学院的学生以及各家医院。而越来越多的高学历护士将他们的护理热情加上思维研究、学习方法,能够使实践用数据说话、科学说话、循证说话,最终受益的将是患者。”

据了解,近年来,广东省护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毗邻港澳,在护理人才的培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重要原因。2007年,粤港双方面签约,香港医管局、广东省卫计委联合培养614名专科护士,广东护理人才赴港学习国际先进的护理技术与理念,归来后,为广东专科护理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今年,粤港澳还将联合培养18个专业领域的专科护士。未来,也将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加强护理教育等。近期南海区就计划启动《南海区与港澳护理合作项目》,在促进护理专业发展的同时,拟借助港澳两地的优质资源提升本土护理人才的专业能力、科研创新、人文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