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心血来潮重读金庸,把《笑傲江湖》重看一遍。金庸小说的爱情故事当中,我最爱的就是《笑傲江湖》。时隔几年再去看,更有一番乐趣。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1)

令狐冲与任盈盈

令狐冲和岳灵珊、任盈盈间的两段爱情,去除武侠小说里必要的夸张元素之后,是一则非常写实的故事。

学生时代聊《笑傲江湖》,常有这么个话题:令狐冲究竟爱小师妹多一点,还是任盈盈多一点?光吵这个,大家就可以聊得挺认真的,而且「引经据典」,振振有词。

再看《笑傲》,甜蜜回想当年这个争执不休的问题,很好笑。这有那么重要吗?一边是失落的初恋;一边是情场失意之后所遇到的,各方面旗鼓相当的对象。两者就像苹果和橘子,没什么好比。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2)

令狐冲无疑地非常爱岳灵珊,而且岳灵珊在故事进行到末尾时,在令狐冲面前杀了林平之。死人的地位无可动摇,她在他心里的地位,像辟了一座神坛一样,永远占据一个角落。

但那也不代表他爱岳灵珊超过任盈盈,只是不同人生阶段里,不同性质的爱情。

令狐冲在思过崖上和小师妹谈心说笑,“想张臂将她搂入怀中,却是不敢”;可是他在山涧旁与任盈盈初见,发现她不是老婆婆,不但一开口便是打情骂俏的信口开河,还「心中一荡,凑过去在她脸颊上吻了一下。」

任盈盈的反应呢?她重甩他一个巴掌,但立刻就「见他自行滚远,用力之后又再吐血,内心暗暗歉疚」,可见她其实是欲迎还拒,心里很受用的。冲盈之间情欲方面的彼此吸引,非但立即,而且互相。他们的关系是伴侣也是朋友,更是知己,是不折不扣的,适合牵手走一生的夫妻。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3)

任盈盈这个角色,我一直都非常喜欢。现在看,却更有一番滋味。

这其实是一个很值得着墨的角色,但觉得金庸并没有好好写她,觉得有些可惜。

这和任盈盈的篇幅无关,主要是她的个性里面有些互相矛盾的因素,觉得是为了剧情走向而做弹性处理,非以角色为中心。

结果就是当你从令狐冲的角度来看时,她是完美中的完美;举凡令狐冲个性上做不到的事情,她便出来填补他的空缺。可是把角色单独抽离出来,这样完美的配合剧情演出,却只是附庸,本身的血肉不够。这现象在金庸小说的女角身上很常见,但以任盈盈最为可惜。因她具有很好个性的骨架,只差临门一脚。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4)

任盈盈面子薄,总不许旁人对她心事说长道短,但在武功、智计、外貌、性格方面,全都是毫无来由地厉害,当真是个神通广大的魔教圣女。

第一次看时总觉得对她的描写好像不够周全,金庸对男女主角的心态描写,令狐冲占的比重总较多,任盈盈在想什么总模模糊糊的,故事中她也没遇过太重大的转折,最了不起的要算是为救令狐冲亲自上少林寺向方证大师求情,却是用倒叙的方式一笔带过。

她大概算是金庸作品中最有神秘感的女主角。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5)

小说里我很爱看第十七回《倾心》,也就是两人同行那段,令狐冲直到和她第三次对谈时,拖了好半天,任盈盈才露出真面目,在那之前连一眼都没瞧见。

但所有人都怕她怕得要命、邪里邪气的,且从来就没弄懂她的武功方式。

不只是性格,连扮相服装也是如此,历代改编任盈盈的造型往往有东洋风味,头上别着发钗,钗上又挂点点流苏;衣服是层层罗纱上有花纹图案。

也有可能颓废的美感和魔教妖气给人的感觉很搭吧。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6)

令狐冲与小师妹

学生时代我不喜欢岳灵珊,因为那时候盼望忠贞无瑕的爱情,对爱情有很重的洁癖,对于她爱上林平之,害得大师哥情伤比内伤还重,非常不以为然。

但现在看岳灵珊,却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小师妹虽然和林平之成亲,对大师哥却始终很好。

当岳不群和正派中人都摒弃令狐冲的时候,她并没有。她唯一一次对令狐冲的误会,是她以为令狐冲想一剑砍死林平之。她对爱过的人都很诚,包括对令狐冲的信任,和对林平之的原谅。

珊平是很适合的一对,远比冲灵合适的多。可惜林平之另有锥心泣血的仇怨,岳灵珊有岳不群,以至于悲剧收场。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7)

所以和身边的朋友谈《笑傲江湖》,大家都觉得小师妹没有眼光,没有选令狐冲,偏偏选择了林平之?

令狐冲曾经说:“小师妹崇仰我师父,她喜欢的男子,要像她爹爹那样端庄严肃,沉默寡言。我只是她的游伴。”

换句话说,小师妹为什么会喜欢林平之?

其实金庸有个很细致的地方,就交代了令狐冲和林平之两人之间的区别。

书中有一段,林平之要去救父母,中途十分饥饿,身无分文,看见一棵龙眼树,但他又想:“这些龙眼是有主之物,不告而取,便是作贼。”

同样地,令狐冲看见西瓜,就对仪琳说:“你去摘几个来罢。”仪琳说:“令狐大哥,你身边有钱没有?”令狐冲说:“买什么?顺手摘来便是。左近又无人家,种西瓜的人一定住得很远,却向谁买去?”

明显地,金庸先生有意将林平之和令狐冲作对比,在练《辟邪剑法》前,林平之比令狐冲有原则的多。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8)

令狐冲不拘小节,别以为这是褒义词,「不拘小节」对女人而言,却十分要命。

令狐冲口甜舌滑,常常对着美女说好话,对着蓝凤凰叫「好妹子、乖妹子」,哪怕小师妹在场。而蓝凤凰挑衅华山派,问谁敢喝她的酒,林平之说我敢喝,但岳灵珊阻止,他就不喝了。

如果只看表面,令狐冲绝对像拈花惹草的花心男;

林平之则是老实人,即使是自宫前,都没有对小师妹以外的任何女人产生兴趣。就算有女人要略为接近他,岳灵珊说一句,他就会保持距离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9)

虽然令狐冲内心是君子,但有多少人能看清内心?何况是一个十多岁、没有处事阅历的少女。

除了口嘴舌滑外,令狐冲还没有上进心。明明武功尚可,只顾游玩喝酒,不思光大华山派,还与邪派交往,小师妹内心对邪派十分不满。

而林平之几乎是岳不群的化身,一本正经,有目标有理想,​​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小师妹选择林平之,某种程度上也是「恋父情结」的表现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10)

大家可能会对小师妹的选择感到惋惜,可能也受了影视作品的影响,林平之的演员都是年轻帅哥,反而以为他是口甜舌滑的一方,没法感受到他就是金庸笔下岳不群的化身。

有趣的是,任盈盈喜欢令狐冲,原因刚好相反,是一种「不恋父情结」的表现。

那时东方不败不理会日月神教事务,正是夺权的大好时机,圣姑任盈盈在做什么?她在绿竹巷吹萧。虽然任我行出狱后,任盈盈也帮了他的忙,但任我行一死,任盈盈接任教主,也没兴趣一统江湖,证明她不太向往权力。

但任盈盈的父亲偏偏是野心家,她的价值观和父亲截然不同。父亲的江湖是地盘,我的江湖是游乐场。

于是她选择了完全没有野心的令狐冲,想一起笑傲江湖。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11)

由喜悦到愤怒,再到悲伤,岳灵珊心境的变化是非常生动多样的。

她和林平之一样都是悲剧代表人物,是在权力斗争下的牺牲品,各有各的执着却变成了各有各的亏欠,最后变成了各有各的错失,这是非常惋惜的事。

在这里对于令狐冲和东方不败的感情纠葛就不做论述了,因为实在太复杂,况且没经历过如此的感情经历也没资格评头论足。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12)

何谓笑傲?

《笑傲江湖》似乎是金庸长篇作品里最有邪气的一本。

因果报应、恶有恶报的情节在其作品:《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中都很常见,但《笑傲江湖》特别将全书重点放在这上面,且连不为恶的人也被牵连,其实挺悲观。

小说里众人争夺的《辟邪剑法》其实是最邪门的武功,几乎是「腐化、自残」的代名词。也是一本主角练不得的武功秘笈,每个碰过它的人到头来都面目全非,坏蛋做不成坏蛋、好人也不复善良,而东方不败就是它们最终极的下场──真的很厉害、但又不是害人的妖怪。

象征也好、寓言也好、警惕也好、嘲讽也好,那似乎是金庸眼中,偏执相斗之人最后的共同宿命。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13)

在现实的社会里,没几个人可以像令狐冲一样,自身武功高强却淡泊名利宁愿闲云野鹤。

他比杨过多了几分随意,比韦小宝多了几分气派,比乔峰多了几分潇洒。所以金庸认为“令狐冲不是大侠,是陶潜那样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隐士。”

或是像任盈盈一样,拥有崇高地位统治权力却愿意为爱抛下一切追求心灵上的自由。

现实上多半是表面冠冕堂皇正气凛然暗地里却是机关算尽用尽心机的伪君子岳不群,意欲建立霸权利欲薰心的左冷禅,或是处心积虑篡位成功的东方不败,掌权后便放纵心腹兼爱人杨莲亭滥权违纪陷害忠良...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14)

「执著」似乎是《笑傲江湖》中所有角色所修的大功课,难以定论那究竟是件美事或是憾事,可能还是要看对象、方法而定。剩下的看运气。

追逐权力,追求武功,追求艺术,执着于感情;

然后这里面的人,全部都失败了。

岳灵珊和岳不群这两人,都是令狐冲最在乎的人。从旧情中放手、从成长环境中出走,最后再回头,去看所有的潦倒困顿、盲目可笑,却全变作无风无雨也无晴,于是再微笑以对。

不执着于《辟邪剑法》、不执著是权力名声,人也可以执着于艺术、友情、感情,念念不忘昔日斗嘴、在瀑布边练习《冲灵剑法》、思过崖上倩影往返,或是那始终没唱完的福建山歌。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15)

夺权、归隐、痴情,全都不是正解,因为这种东西难说,也无法掌握。

爬不上的位子、练不成的绝世武功、打不赢的架、救不到的人、救不到的天下;在一个山穷水尽时,无可奈何处,爱或恨,都不要了;天下、苍生、胜负,也都认命了。

能「掌握」的只是在各种失意之后,终于「放开」过往执着,面对无人之处、山林江湖,发出的那声狂啸。

罢了!

那一瞬间,好像所有人都从江湖上金盆洗手了。

笑傲,是唯一无法刻意去追求的东西啊。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16)

就和「情」字是《神雕侠侣》真正的主角一样,《笑傲江湖》真正的主角也是仅一个「笑」字。

黄药师以为自己死了亲人,放声大笑,笑到后来不知怎地变作在哭,而至哭笑难分不绝于耳;

杨过独自在海边,边等边练剑,一招一式都打在大浪中,边打边大叫小龙女的名字;

小尼姑仪琳给令狐冲捎来华山上的消息,讲到最后仪琳哭了出来,令狐冲却哈哈大笑...

那一瞬间的领悟,到底是看开还是逃避呢?

笑看清净、笑看浊醉。

“江湖笑,爱逍遥,爱或恨,都不要;仰天笑,全忘了,潇洒如风轻飘飘。”

这或许才是诠释的最恰当的「笑傲」二字。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17)

《笑傲江湖》里的政治斗争

金庸的《笑傲江湖》写于1967年,他在后记中写道:

我写武侠小说是想写人性,就像大多数小说一样。

这部小说并非有意的影射文革,而是通过书中的一些人物,企图刻画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的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不顾一切的夺取权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况,过去几千年是这样,今后几千年恐怕仍会是这样。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这些人,在我设想时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向问天、方证大师、冲虚道人、定闲师太、莫大先生、余沧海等人也是政治人物。这种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个朝代中都有,大概在别的国家中也都有。

人生在世,充分圆满的自由根本是不可能的。

解脱一切欲望而得以大彻大悟,不是常人之所能。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18)

所以有人说,《笑傲江湖》以五岳剑派、日月神教等门派的斗争,暗喻文革中的阶级斗争。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林平之、左冷禅等奸雄、枭雄,对金庸来说,他们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

虽然金庸说了,笑傲江湖并非有意影射文革,而是透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画中国三千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

他认为,影射性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长期存在且有价值。

金庸还刻意让《笑傲江湖》成为他少数没有时代背景的作品。这种好处是类似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时代。大可以天马行空。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19)

但不难发现,金庸还是言其抒发于对当政之不满而隐喻于此书之中。

因此在可以看到政治夺权——五岳剑派间的斗争、任我行与东方不败。还有无数个争权斗利的场景,不同情爱间的相处也非常精妙、活灵活现。

但可惜点在于,细致度仍嫌不足,场景庞大、结构精妙,也的确有一完整接续的叙述,但是,细致不足却将几位重要人物的情感层次扁平化,扁平人物有其重要性。

但是,从一开始的林震南、林平之以及岳不群以及到岳灵珊、任盈盈等人,他们都是构成整部书重大戏分,但在层次上都稍嫌不足,而在整部书上,构成最完整层次的,可能为令狐冲,只可惜在情爱转换上,如何从岳灵珊转变到对任盈盈的爱,行为上尚能知一二,但在心理层次上来说,毋庸置疑。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20)

因此,立意上的对林震南、林平之等等这些人,有许多不同元素加在上面,但最后发展而成的的概念,意即我们看完之后的心理想法。

只能片面的说,岳不群是伪君子、奸诈小人,而对林平之,则可能就是很可怜、很恶毒、太监,而岳灵珊则可能背负着三心二意的骂名,令狐冲仍心心念念的著小师妹等。

因此,在《笑傲江湖》中我们的确了看到政治斗争的融合精华,但也得非常无奈的说,许多角色尚未有惊喜刹异感,善人可能是恶人、恶人终然是恶人或恶人有时是善人、善人仍然为善人。但是,金庸在叙事上时,可能根本不想写善或恶人,它可能就只想写一个人,你无法去说他究竟是善是恶,然而整部书只能顺应着整个故事,看坏如何更坏、最坏,而看着主角之威能,带着事件往好的发展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21)

当初给这些角色“善”或不同层次的一面,却未能好好的发挥,无奈的往意外情节发展。

这些角色有他们许多故事可谈,因为担当着场景持续进行的主力,但发展出的,就是场景主力的持续进行。而前面所生之爱、柔情蜜意,或者是在一开始的人格发展所生之素材,也可能是人格背景、历史讲述等等,却在后头没有用到。

唯在于人格刻画上、处事上,更细致,更完整,整部《笑傲江湖》方可活灵活现。

而在单薄的人格刻画,将导致着人物认知片面化。因此,会对于一个人物的生与死,感受不那么细致,对于批评,就会认为嗯本来就如此,倒白白了如此庞大的结构、场景规划。但也幸之,许多电影层次可以给予更为细致的想法,因为当初的空白,可能将是如情感的重要容器,也或许,是金庸无力再写、即如此匆匆带过,无论如何,瑕不掩瑜。但仍不脱童话故事之嫌。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22)

胡金铨改编的经典

每每提起《笑傲江湖》,话题总离不开胡金铨与徐克。

的而且确,要说金老的《笑傲江湖》翻拍最成功得,还莫属1990年的电影版。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23)

有观众说,电影拍摄风格前后不一,尤其后段的武打愈来愈卡通化,再看结局,令狐冲和岳不群在空地对打,又使人感到草草了事。

其实这也算不上完整作品,无所谓胡金铨作品或徐克作品。武打场面中只喜欢一幕,是讲述令狐冲潜入林震南的染布房,洒出华山派剑法以示受托于岳不群,令狐冲以剑舞动着油灯芯,剑与灯芯保持距离,灯芯随剑风而动,又似灯芯领剑而动,动作轻巧自然,拍出不争和谐之象,剑招有道教之风。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24)

历来,影视改编金庸小说都极难满足金庸迷——多数指演员不似书中人,或不满删改剧情。

金庸小说多是长篇,电视较易改编,而电影在大约两个钟头内交待小说的来龙去脉,就难得多。另有改编方法是选取小说中某些章节或某人作主线,不过此法难度更高,金庸小说中上下章节多有关连,颇错综复杂,要抽丝剥茧才可写出某段情节之精髓,可惜一些影评人往往断章取义,说影片平平无奇。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25)

电影改编长编小说,必要从小说主题着手。

如小说主题着重仁义,应只用相关于此之人物,只需顾全故事骨干,不必强行写下全数人物而顾此失彼,改编得宜,必定好看。不过在金庸小说中多是人物突出,主题却多讲武侠小说中常见之侠义,较普通。

我觉得金庸有特定主题的小说并以此为中心的,只有《神雕侠侣》《鹿鼎记》及《笑傲江湖》,相对较易改编,其他作品的情节太广,人物过多,真的很难笼统。

《笑傲江湖》的主题讲世人爱好争权夺利,为此而做作虚伪,叹息置身江湖难有清静。当年金庸因「文革」而著此书,可算如出一辙,有一幕讲左冷禅到码头追杀刘正风及曲洋,相对原著,此情节改动颇大,不过并无偏离其主题。

留意其他改动及各人谈话,皆有隐喻,实有所指,这样便明白何以东厂厂公为奸角之首。当然,电影又未算深刻讲出主题,更莫论超越原著,只可说合格,不失原著精髓而已。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26)

90电影版令人津津乐道在于选角,尤其许冠杰饰演令狐冲一角广泛热议。

相信大家当年对此人选,必满心疑问,令狐冲生性善良,爽朗豁达,爱广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还带有傲气,许冠杰有何相似?可能大家对许冠杰以往在电影中的搞笑形象太过深刻,忘掉其真个性。

如喜欢许冠杰的观众,必知他在70年代初于港大毕业,读番书,属社会精英,却不避通俗,作了不少广东歌,还请了出身市井的黎彼得联手创作不少鬼马歌曲,同时亦有正经到不得了的深情冧歌,绝无自命知识份子,而有门户之见,高人一等之气焰。

日常生活中,大明星许冠杰常常出入茶餐厅,闲时又扬帆出海钓鱼,可见其不拘小节,回想起来,甚有令狐冲之风采。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27)

而胡金铨将令狐冲描绘成爱好音乐之人,片中许冠杰玩中国乐器的手法似弹结他,观众自然想到许冠杰玩摇滚乐队出身。

导演将摇滚乐手的特性与令狐冲相提并论,又真是绝配,找到现代乐手与古代侠士之共性,为令狐冲一角加入新观点,可谓推陈出新。

其实本片所讲的甚为沉重,幸好许冠杰继续其玩世不恭之搞笑手法,既幽默又不会过份,再不时唱出《沧海一声笑》一曲,令人抒发闷气也不失为一个新奇的感动

金庸笑傲江湖的败笔(这是个你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28)

最后以黄霑的一首《沧海一声笑》结尾,真的很喜欢这首歌。

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世知多少

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一襟晚照

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这真的是对金庸江湖最好的诠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