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对“土”、“丘”和“山”三个汉字的理解。

先看一下“土”、“丘”和“山”三个汉字的字源演化。

说文解字豚部构形及文化内涵研究(甲骨文中有趣的)(1)

认真看一下这三个汉字的甲骨文,很有意思,都是以“△”为构件组成的。

说文解字豚部构形及文化内涵研究(甲骨文中有趣的)(2)

♦关于“土”

我曾经解读过“土”的甲骨文,其本义是“向上凸起(挺立)的雄性器官”,甲骨文中很多符号能证明。

说文解字豚部构形及文化内涵研究(甲骨文中有趣的)(3)

说文解字豚部构形及文化内涵研究(甲骨文中有趣的)(4)

因为在人类社会初期,是“女天男地”的状态,故“土”与“地”扯上了关系,“土”就成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土地、土块、土壤”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明白地知道:“土”本是”凸”,二者读音相近也不是无缘无故的。

说文解字豚部构形及文化内涵研究(甲骨文中有趣的)(5)

♦关于“丘”

汉字“丘”我也曾经解读过。甲骨文“丘”是并列的“两个土”,强调的是“两边/四周凸、中间凹”。

说文解字豚部构形及文化内涵研究(甲骨文中有趣的)(6)

这个符号后来演化成了“丘”。因为华夏多山,“丘”中凹地处往往有水,人类邻水而聚,所以这种依山伴水的聚居地往往以“丘”命名——比如:轩辕丘、昆仑丘。

其实,“丘”的甲骨文本应演化成“土土”(现在没有这个字了)。

说文解字豚部构形及文化内涵研究(甲骨文中有趣的)(7)

上面这个字后来合并到了“圭”里。

“圭”是“两土叠加”,本义是“高挺”。

用在玉器上的“圭”(同“珪”),如下图。个人认为是挺立的男根状,故用“两土叠加”表意。​

说文解字豚部构形及文化内涵研究(甲骨文中有趣的)(8)

用在天文仪上的“圭”——圭表,用于测量日影的一种天文仪器。

说文解字豚部构形及文化内涵研究(甲骨文中有趣的)(9)

由“圭”本义(形状)衍生的汉字举例:

比如“鞋”。鞋的形状象圭。

说文解字豚部构形及文化内涵研究(甲骨文中有趣的)(10)

比如“畦”。畦的形状也象圭。

说文解字豚部构形及文化内涵研究(甲骨文中有趣的)(11)

而“土土”并入“圭”后,“圭”也有了“两边/四周凸、中间凹”之意,其衍生的汉字举例:

比如“洼”——两边/四周凸、中间凹、凹处有水。其实现在仍有许多山村以“洼”命名,这与“丘”的本义是相同的。

说文解字豚部构形及文化内涵研究(甲骨文中有趣的)(12)

比如“桂”。以前一直不知道桂花树为何如此命名——木 圭,现在自己认为想明白了——广西大部分是喀斯特地貌,小山一个个独立凸起,所以才将此种地形盛产的树称为“桂”。

说文解字豚部构形及文化内涵研究(甲骨文中有趣的)(13)

♦关于“山”

这很简单,甲骨文“山”与“丘”相比,“山”强调的是中间的凸,而“丘”强调的是中间的凹。

说文解字豚部构形及文化内涵研究(甲骨文中有趣的)(14)

汉字里也有另一个字——“垚”,古同“尧”。​

说文解字豚部构形及文化内涵研究(甲骨文中有趣的)(15)

《说文》认为“垚,土高貌”,其它解释是“山高”。其实按甲骨文来看,“山”本来就是“三个土”构成。

♦总结

“土”是一个凸

“丘”是两个凸(两个土)

“山”是三个凸(三个土)

说文解字豚部构形及文化内涵研究(甲骨文中有趣的)(16)

这是今天闲扯。

(本文图片均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