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RED

《霸王别姬》堪称华语电影经典中的经典,上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其中说到的“娼妓和戏子都是下九流”的问题,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反馈。这一篇,我们继续就影片中的片段,来探讨二者的惨淡命运。

清末民初娼妓业与戏曲的发展情况

电影的片头交代故事发生于1924年北洋政府时期,虽然此时大清已经亡了13年,然而中华民国的新秩序依然没有建立起来,相反由于军阀之间相互征战,世语有曰“民国不如大清”。混乱年代,娼妓和戏曲等娱乐产业,野蛮成长,极受欢迎。

据美国人甘博(Gamble)的调查统计,1912年至1917年,北京妓院和妓女总数呈现出增长趋势。同1912年相比较,1917年妓院增加了15.01%,妓女增加了29.74% (见表1)。这些妓院和妓女总数仅是经官方许可注册登记的,而未获政府许可擅自经营的“暗门子”妓院和妓女数也在迅速上升,据最保守的估计,北京暗娼人数约为7000人。这样,北京登记与未登记妓女的人数达到10000多人,若与当时北京市人口比较,则每81人中便有一个妓女,或每21个妇女中便有一人当妓女。

霸王别姬电影的老传统(经典电影霸王别姬)(1)

霸王别姬电影的老传统(经典电影霸王别姬)(2)

这些不同等级的妓院成为北京民众社会生活中难以切割的一部分,是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底层民众寻求性刺激、喝茶会友、宴请宾朋的场所。在北京娼妓群体中,头等妓女提供陪酒,歌舞表演等服务,虽然也有卖身之事,但并非总是以性服务直接取酬;而对于中下层娼妓而言,她们的主要服务内容便是经常的不讲究形式的性交了!

政府官员,豪门子弟,富家公子,乃至于学生脚夫,皆能在八大胡同里找到自己的安慰。

霸王别姬电影的老传统(经典电影霸王别姬)(3)

清朝末年同治和光绪年间有以谭鑫培为代表的“同光十三绝”的京剧演员,象征着徽汉合流,京剧的产生。“京师宴集,非优伶不欢。”此外中国第一部电影便是由谭鑫培在1905年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由此可见京剧之地位。

民国时期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的京剧四大名旦,风流一时。清末戏馆售价戏价三四角,民国初则八角或一元。戏班的戏价只涨了一倍,演员的戏酬却涨了数十倍不止,戏院里名角的包银就更高了。清末戏园的支出一个月不过三五千元,而到了民国一晚就要五到七百元。就像电影里关二爷说的那样,戏子们赶上好时候了。

霸王别姬电影的老传统(经典电影霸王别姬)(4)

民国时期“戏子”与“娼妓”之地位

高阳先生《八大胡同》里有云:“清朝禁官吏宿娼,不禁狎优;因而梨园兴起,男色大行,文人笔下,称之为‘明僮’;一般叫他们‘像姑’,意思是‘像个姑娘’;有的像姑不爱听这两个字,于是用谐音称之为‘相公’;至于市井中人,就毫不客气地直呼为‘兔子’了。像姑的寓所,名为‘下处’,集中之地便是‘八大胡同’。”文中指的“明僮”指的便是男戏子,也可以称之为男优;文中的八大胡同,本是妓院集聚地,此时亦是明僮聚集地。

唱戏的需要有人捧场,因为观众才是戏子们的衣食父母。不过捧场的人物越大,角儿要红的可能性就越大。以张学良(东北王张作霖之嫡长子)和袁寒云(大总统袁世凯之次子)为代表的民国四大公子,都是爱听戏的爷。

凡是登台唱戏的人,无论男女,都得在地盘上攀上一根高枝,求着栽培。《霸王别姬》里面的袁四爷,其原型便是袁寒云。袁四爷特别欣赏和喜欢青衣程蝶衣在舞台上重现的“虞姬”和“杨贵妃”,便邀请程蝶衣来袁府“交流”,意在“栽培”。

霸王别姬电影的老传统(经典电影霸王别姬)(5)

(前者是由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后者是由葛优饰演的袁四爷。)

至于如何栽培,瞧这个架势,也就不用多说了。

程蝶衣有一个演西楚霸王的师哥叫段小楼,是个经常逛窑子的主。段小楼受戏里霸王的影响,前半生放荡不羁,狂妄自大,和花满楼里的头牌菊仙姑娘好上了。一个是已经在北京戏院子里唱出彩的戏院老板,另一个是在八大胡同里干出名声的青楼头牌。

站在现在的角度,这两个人之间的身份差别太大了——一个是红过半边天的当红小生,另一个是“天上人间”身价最高的外围女,这两个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走在一起的。但是在《霸王别姬》里1937年的中国,戏子段小楼娶了从良的菊仙姑娘,门当户对,谁都不亏。

霸王别姬电影的老传统(经典电影霸王别姬)(6)

(左边是巩俐饰演的菊仙,中间是张丰毅饰演的段小楼,右边是张国荣饰演的虞姬)

旧社会瞧不起这下九流的东西,新社会依然。哪怕中国社会随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大改造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然而“妓女”、“明僮”、“戏子”是烙在他们脸上的标记,在特殊的年代,任人揭发。

霸王别姬电影的老传统(经典电影霸王别姬)(7)

霸王别姬电影的老传统(经典电影霸王别姬)(8)

电影的最后结局,解释了旧中国下九流中“娼妓”和“戏子”的结局——菊仙不堪忍受,上吊自杀;程蝶衣生无可恋,拔剑自刎。演来演去,变来变去,电影的最后还是回到了最开始的那句话“都是下九流,谁嫌弃谁啊”。时间定格在11年后,也就是1977年。虽然新时代即将来临,然而旧事物终究要归尘于旧时代,亦无法被另一个新时代所接受。


参考文献:

  1. [美]西德尼·D·甘 博. 北京的社会调查( 上) [M].陈愉秉,等译.北京: 中国书店,2010:261-262,272-274,278,280.
  2. 张艳丽.太公配飨、地方先贤、盐业之神—论古代官方祀典系统里的管仲形象[J].管子学刊2011年第3期.
  3. 张 超. 民国娼妓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5.57.
  4. 钱 垠.风流千古繁华梦—记《陶庵梦忆》中所载优伶形象的魅力[J].安徽文学.
  5. 刘荣臻.“危险的愉悦”浅析近代北京的娼妓业——以1912至1927年为范围[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第23卷第10期(2011年10月).
  6. 倪红雨.论民国时期北京京剧演剧之变迁[J].戏曲研究:第107辑.
  7. 温显贵、秦幼苹:清末笔记小说所见戏曲的地域差异——以北京、上海为中心[J].音乐艺术:2018第3期.
  8. 张艳丽.管仲为娼妓行业神考述[J].中国性科学:2013年12月,第22卷第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