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盘只有狗玩吗(为被污名化的飞盘说几句)(1)

说来甚是幽默,“接盘侠”的逆袭突如其来。这个略有嘲讽之意的名词,从过去被广泛用来定义当了冤大头的失意者,到如今成了一种对社会文化现象的概括。

空中飞来飞去的飞盘,地上欢声笑语的男男女女,定义了当下最in的潮玩。短短几个月,飞盘这项过去被视作人与宠物交流情感的游戏,如今成为年轻人愉悦身心、建立圈层的时尚工具。

当然,它所引起的争议也是层出不穷。

在参与者看来,这种新兴的时尚运动参与门槛低、难度小,男女皆宜,既能彰显精致的生活态度和趣味,又能予人健康、自律的加分印象。

但在硬核体育迷看来,体育就应该代表着血脉贲张,像科比那样永不服输永远战斗,跟对手甚至跟自己死磕到底。

飞盘只有狗玩吗(为被污名化的飞盘说几句)(2)

他们所不能忍受的,是因为飞盘的风靡,象征着传统体育价值观被无限削弱,竞技感被所谓仪式感、参与感、美感所代替。

紧身瑜伽裤、长筒袜、精致妆容、香汗淋漓、美颜滤镜,全网分发、收割流量和小红心⋯⋯当我努力搜寻关于飞盘运动的历史和魅力时,各平台的封面和头图不断在刺激我眼球的,都是这样的风靡逻辑。

更确切地说,是以女性为底层逻辑的的风靡路径。

飞盘只有狗玩吗(为被污名化的飞盘说几句)(3)

今年以来,我已经被无数身边人安利过,飞盘有多好玩,那些晒出的美图在小红书有多火。我不玩小红书,但在看得到的地方,朋友圈开始被过去一些从未闻参与过体育运动的姑娘们,用又飒又酷的抛接动作占据着屏幕。

有这样一种观点:飞盘是线下的王者荣耀。一个游戏,女人玩得越多,就越普及。王者荣耀身上有的属性,在飞盘身上也集齐了:男女混战、低门槛。

这种观点不虚,女性的参与意味着更强的分享欲、更大的话题性,而相比于王者荣耀晒成绩式的分享,这种更阳光的晒美图方式,或许能引起更大的关注和更花式的赞美。

出片,成了衡量一项体育运动的价值标准之一,这是很大程度上的颠覆性改变。而出片的目的除了愉悦自己,更大的作用便是带来更多社会价值。当越来越多的年轻男女们参与进这项时尚运动,网络上攒局的帖子也越来越多。

飞盘只有狗玩吗(为被污名化的飞盘说几句)(4)

1、有京房;2、有京户;3、身份证110开头;4、年收入50W ;5、 Face 颜值评分80 ;6、本科为985、211及海外名校(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0);7、女生94后;8、净资产(金融资产 不动产)800万及以上;9、 现场可展示才艺。

据传这是北京某个飞盘局参与门槛,要求9个条件必须至少满足一项才有报名参与的资格。单看这一条条,你说这是相亲大会,恐怕没人不信。

玩个飞盘而已,与这些条件能有必然联系?别说,还真有。因为早已有人将飞盘赋予了不一样的定义。

变味了对么?但问题并不在飞盘本身。

它有阳光健康的属性吗?有。有锻炼健身的作用吗?也有。奔跑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每一次参与中都会有一些提升。至于提升幅度,如果只是浅尝辄止,那自然非常有限。

但其实,阳光健康的属性在飞盘爆红的要素条件里,并不占最主导。

飞盘于那些参与它但又未必想精于它的人而言,更像是一种新型社交货币。社交本身也没有错,它是所有新兴体育运动,甚至一些传统体育运动“出圈”的密码,如果不走社交化这条路,很多项目根本没有被大众认知的机会。

飞盘只有狗玩吗(为被污名化的飞盘说几句)(5)

如果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那对于任何互联网运营逻辑而言,它的尽头都是社交。

体育,也无力挣脱出这种逻辑怪圈。

只是,社交不该成为一些兴风作浪的掩护。这个魑魅魍魉都能挣快钱的时代,背后是猎奇思维和舔狗经济当道。飞盘的今天也仿若某些短视频平台的线下版。

是,它以记录美好生活为初衷,但偏偏也有人打着记录美好生活的幌子赚着不美好的钱。

飞盘只有狗玩吗(为被污名化的飞盘说几句)(6)

飞盘的爆红,便是将舔狗经济披上了阳光健康的全民健身的外衣。从这个层面来看,坏的不是飞盘,而是某一小撮以飞盘为工具的人,打着运动的幌子靠“软色情擦边球”引流吸粉的网红们。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案例不胜枚举,飞盘很无辜也很无奈。

有解决的路径吗?很难,因为核心环节并不在飞盘上。哪怕没有飞盘,还是会有另一个类似的运动走上风口浪尖,这是当代的价值观决定的,跟运动本身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滥社交化的年代和低俗趣味的盛行,让太多东西已然变味。

爆红之后的飞盘一定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比如场地预定问题。这也是前阵子爆款檄文《你是玩飞盘吗?你是馋她身子!》声讨的重点:因为飞盘的兴起,足球场地越来越难订。

飞盘只有狗玩吗(为被污名化的飞盘说几句)(7)

但是,关于这一点,逻辑却未必能自洽。

抛开一切的纷扰,花钱订场地,这是寻常不过的市场经济行为。在场地运营方没有明确提出“足球场不能用于飞盘比赛场地”的前提下,如果飞盘参与者们花钱更早订到了场地,你就开骂,那还是骨子里的傲慢。

市场行为,无可指摘。如果中国足球能稍微争气点踢进世界杯,你看看有多少少年会涌入足球场,又会给到飞盘多少空间?说白了,还是足球本身的不争气。

很多人会类比到,广场舞大妈与篮球少年之争。但这又是有本质区别的:广场舞大妈和篮球少年,只是在争夺免费公共资源,这场争辩的焦点,是公共资源究竟更该被赋予什么样的存在价值。

飞盘只有狗玩吗(为被污名化的飞盘说几句)(8)

广场舞大妈可以去篮球场跳舞,但篮球少年没法去广场上打篮球,这是篮球少年最大的冤屈所在,与足球迷们的愤懑截然不同。

运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至少在足球和飞盘之间,是不应该存在的。

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项风靡流行的运动都可能以所谓“抢夺者”的形象出现,而“抢夺”并不意味原先运动方式的偃旗息鼓。

疫情下的体育已经如此艰难,还有吸引新的人群参与进来,已经是值得欣喜的事。只有更多人参与,球场才能活下来,体育相关从业者才能活下来,资本才能重新回来。

如果因为飞盘的盘子变大,进阶到让橄榄球这类规则关联但更具观赏性项目变得受关注,那更是飞盘立下的新功。

至于足球从业者和球迷,没有太大必要去排斥或恐慌,因为飞盘的对手从来不是足球。那些去玩飞盘的年轻人,大多都不是以前踢球的人,而是因为疫情没法走进影院的人。

从小众到爆红,不过短短几个月,无数的争议甚至是吵骂,让飞盘承载了不该承受之重。从长久来看,飞盘想成为主流还是相当长的路要走。

这些年来,从马拉松到滑雪,从露营到飞盘,新兴运动出圈和刷屏的节奏越来越快,而足球篮球这些传统体育的更进一步却步履艰难,这背后的问题或许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