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丰元(《离线》高级编辑 )

至今,我的微信签名档还保留着「纸书或许是最适合长文阅读的『移动硬件』」这句话,但经过几个月的准备,一个数字化的《离线》就要展示在读者面前。

「上线」后的《离线》将有哪些改变?又保留了哪些传统?这篇文章将从媒介、内容和设计三个方面来介绍。

离线和在线本质上有啥区别(离线上线后的变与不变)(1)

你可以在桌面或移动设备上阅读《离线》的最新内容

新改版的《离线》,将从一期 10 万多字,近 200 页的纸书,转变为一期 3 万字左右的数字阅读产品。而每期杂志仍旧由数篇 深度长文 组成,每周 1~2 个小时,你就可以在通勤的路上,或者一个周末午后把当期杂志看完。

杂志的周期也从数月一期,变为 一周一期。每周一,我们将为你推送一期邮件 newsletter,提醒你查看当期的目录。你可以打开the-offline.com 网站 或者下载 epub 文件,在桌面或移动设备上阅读最新的内容。

Fast learns, slow remembers. 信息的快与慢各有优势。如果你仍旧喜爱纸质书,可以订阅我们的 Premium 会员。每两个月,会有一份 纸质版《离线》送到你的手上。

离线和在线本质上有啥区别(离线上线后的变与不变)(2)

游戏、黑客、科幻、人工智能,接下去《离线》还会讨论什么?

「科技是一种文化」,熟悉离线团队的读者,或许对这句话并不陌生。这句话仍是我们坚守的理念。我们希望大家能像讨论政治、娱乐和商业一样,去讨论科技对生活、商业、社会以及个体的影响,去讨论人和技术的关系……这种讨论,将是我们的日常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新一期的《离线》里,除了翻译自外文的优秀作品,你还能看到更多来自国内的作者的文章。这群作者来自各个专业的领域,例如游戏研究、产品设计、虚拟现实开发等。不过,在专业背后,他们也是科幻迷、游戏玩家,是爱讲故事的人,是一群和我们读者一样爱思考的人。

杂志栏目上,原《离线》的栏目会保留「写作」(科幻小说等虚构写作)、「缓读」(带有一些 geek 气质的随笔)和「未来」(Longnow Foundation 的演讲),这些栏目会交叉地在每周的专题策划之后出现。「遗产」与「前沿」两个栏目将被融合到专题策划里。而「工具」栏目,将在离线的另外一个项目「利器」里得以延续。

此外,我们新增了由编辑不知知主持的栏目「误读」,「一切阅读,都是误读」,这个名字取自艾柯经典作品的栏目,将每周为大家推荐一本书。

离线和在线本质上有啥区别(离线上线后的变与不变)(3)

《离线》依然追求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设计绝非内容的简单包装,好的阅读设计,能让你沉浸在阅读之中,甚至到忽略设计的存在,设计将成为环境,成为阅读赖以生存的空气。

新改版的离线,无论是数字还是纸质版本,仍旧希望你能沉浸在阅读之中,感受阅读之美。

离线和在线本质上有啥区别(离线上线后的变与不变)(4)

你的阅读,让《离线》变得更有价值。

不同的媒介会带来不同的信息的生产机制和传播模式。我们与其去讨论哪种媒介才是最佳的阅读载体,还不如充分发挥这个媒介的特点,让信息能自由的传播,唯当信息能自由地传播,它才变得有价值。

也希望因为你的阅读,让《离线》变得更有价值。

内测进行中,盲订通道将于今晚 24:00 关闭

离线和在线本质上有啥区别(离线上线后的变与不变)(5)

离线和在线本质上有啥区别(离线上线后的变与不变)(6)

点击「阅读原文」开始盲订,优先享受离线会员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