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人们对居家环境健康关注度越来越高,清洁电器的风口正愈演愈烈。

然而提及清洁电器,人们通常想到的是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吸尘器、蒸汽拖把。讲究“民以食为天”、信奉“病从口入”的人们对厨房清洁其实也早已有所概念,现今一片火热的洗碗机即是其中之一。

除此之外,厨余垃圾处理器在中国市场也已有20余年历史。

但,相比近两年以洗地机为代表的新兴清洁电器的“备受瞩目”,厨余垃圾处理器却显得“无人问津”。

那么,距离2019年站上垃圾分类风口已近三年的厨余垃圾处理器“起飞”了吗?

01

乘“风”火一阵,但难逃经济寒冬

将时间线拉回到2019年,彼时“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正式实施。按照垃圾分类工作目标,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对于不少人而言,垃圾分类成为一件令人头疼的麻烦事。垃圾分类不仅耗时耗力,定时定点投送,且根据相关规定“厨余垃圾在进行丢弃前先行破袋”,很容易将沥水弄得满手都是。

在此背景下,将剩饭剩菜、细小骨头等处于垃圾碾碎然后重复下水道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大大简化了垃圾处理步骤、破解了垃圾分类的难题。为此,一时之间广受追捧、风头无两。

站上垃圾分类风口上的厨余垃圾处理器迎来一个“爆发点”,一下成为厨电市场的热门品类。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厨余垃圾处理器或将成为继蒸箱、洗碗机之后的厨电市场新风口。

体现在销售数据上,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厨余垃圾处理器线上市场销量超过13万台,零售额超3亿元;线下销量1.6万多台。其中,上海、厦门、杭州三个实行强制垃圾分类的城市居民成为了消费主力。

到了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2020年,尽管整体家电呈现下行态势,厨余垃圾处理器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呈现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线上市场厨余垃圾处理器零售量规模达21.7万台,同比增长85%,零售额规模4.4亿元,同比增长118%。

不过,尽管厨余垃圾处理器“火”了一针,但依然难逃经济寒冬下的低迷魔咒。在集成灶都难言颓势的2022年,厨余垃圾处理器也难独善其身。

据奥维云网(AVC)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7月厨余垃圾处理器线上市场规模9.1万台、2.0亿元,零售量同比下滑23.1%、零售额同比下滑19.8%。在疫情反复、经济下行、房地产低迷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消费意愿减弱,具有强安装属性的垃圾处理器需求受到冲击。

垃圾分类智能处理机(曾经站上垃圾分类)(1)

02

后市空间想象巨大,但蛋糕难啃

厨余垃圾处理器其实并非新鲜事物,它与洗碗机一样,同属于西方舶来品,进入中国市场时间已经20年有余,在“垃圾分类”政策之前一直不温不火。

截至目前,其渗透率尚不足1%,处于起步阶段。相较于欧美市70%以上的普及率,中国厨余垃圾处理器市场的发展空间充满想象。在此赛道上除了贝克巴斯、爱适宜、唯斯特姆等为代表的垂直专业类品牌加速扩张之外,海尔、美的等综合家电品牌也已入局。

与此同时,老板电器、方太、华帝、火星人、亿田等厨电新旧势力也通过集成(水槽)洗碗机配套垃圾处理器组成集成净洗中心的形式,与集成烹饪、集成存储、集成微气候等共同构建整体厨房系统,积极布局。

从消费需求角度来看,疫情常态化下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具备健康属性的垃圾处理器搜索量与网络评论量明显扩大。同时,居家场景增多,出行不便,居民垃圾分类、垃圾投放不变,居家垃圾处理需求提升。疫情常态化下,外卖首先,居民烹饪需求上涨,厨余垃圾生产量大幅提升,家庭厨余垃圾处理逐渐成为刚需。此外,追求“懒经济”的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诸如厨余垃圾处理器的便捷化产品成为新选择。

从国家相关政策来看,2021年以来,与生活垃圾管理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北京、山东、重庆等多地区发布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强化对垃圾分类的投放要求。其中,《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提出有条件的居住区、家庭可以安装符合标准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

在消费需求拉动与垃圾分类推动,一推一拉之下,厨余垃圾处理器未来充满无限想象。但,要肯下这块“大蛋糕”,却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与洗碗机迟迟未普及的核心原因一致,厨余垃圾处理器过去多年默默无闻的原因之一便是“消费认知低”。相关采访数据显示,不少采访者并不知晓厨余垃圾处理器是什么、有何作用,或者稍有了解,但担心厨余垃圾会堵塞下水管道反而带来不便。此种情景,与过去一段时期的洗碗机尤为相似。

其次,始终餐饮重油,同时还有各种高纤维、大体积的骨头,这对于厨余垃圾处理器的研磨能力有着极高要求。然而早期,作为西方舶来品,厨余垃圾处理器也存在“水土不服”。照搬国外设计,未根据中国厨房进行本土化创新,从而造成阻塞,为消费者带来负面认知。

更为重要的是,不同楼房的下水管道设计不尽相同,个别老旧小区下水管道设计存在老旧、老化现象,加上餐厨油污很容易导致阻塞。

何以破局?加大市场教育,提升品类认知,加大本土化创新,为不同厨房提供个性化垃圾处理方案是核心。

结语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等大势,不如自己造势。“垃圾分类”之风,却是让厨余垃圾处理火了一阵。但是当市场回归理性,厨余垃圾处理器能否“飞起”,取决于产品与服务本身。毕竟,好的产品、好的服务自然受到消费者认可,是市场不变的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