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秉烛行游记。今天聊聊举案齐眉的故事。

看过《红楼梦》的小伙伴们是否还记得在《红楼梦》第五回里,有一首叫做《终身误》的曲子,其中最后的内容是: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里面的“举案齐眉”是个成语,同时也是著名的历史典故,更是个动人的知音故事。这四个字最早出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刘宋的历史学家、扬州刺史、无神论者--范晔所编撰的《后汉书》中的「梁鸿传」。

举案齐眉历史小故事简述 背后的知音故事(1)

现存苏州石像拓印

关于范晔老兄是无神论者这件事,可不是我杜撰的,他自己曾经说“天道性命,圣人难言之,况乃臆测微隐,猖狂无妄之福,污灭宗亲,以觖一切之功哉” !这其中具体的光辉事迹,我就暂不展开篇幅讲了,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留言,如果人数多我可以找时间专门做一期内容,讲讲范晔仁兄的事迹。

我们的重点还是回到“举案齐眉”的故事上来。

话说在东汉初年,具体说是公元26年,在西汉国都长安的三辅(又称三秦,分别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中的右扶风辖区的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诞生了一位后来的隐士和诗人--梁鸿。

梁鸿的父亲叫梁让,在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时做城门校尉,居住并殁于当时的北地郡(今甘肃省庆阳市环县东南的马岭镇。为什么叫当时的北地郡呢?因为自秦昭襄王灭义渠而置北地郡后,历经西汉、东汉,北地郡曾因故历经七次迁移,最后落在今陕西省富平县,这又是个题外话)。

此后梁鸿因成绩优异入太学读书,他虽家境贫寒却秉持节操,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又不死记硬背。待他学业有成,就在上林苑当猪倌儿乐安天命,曾因不慎失火波及别的房屋,梁鸿就主动把养的猪全部拿来赔偿,结果被烧掉房子的房东认为猪不抵债。梁仁兄表示我也没有别的财产,愿意打工还债。房东愉快的答应了,于是梁鸿扛起了长工,为这家人从早到晚劳作,从不懈怠。邻人见此情况,认为梁仁兄绝非常人,就为他找房东出头,结果是房东态度180度转弯,表示非常敬重看好梁仁兄,认为他骨骼清奇,然后要把猪都还给梁仁兄,没想到梁鸿非常有原则,坚决不接受,并且毅然离开上林苑,返回北地郡老家。

此事一传开,地面儿上有头有脸儿有势力的大户人家仰慕于梁仁兄的高尚节操,挤破头想要把自家的女儿许配给他,都被梁仁兄义正严词的拒绝了。同县有个姓孟人家的闺女不太好看,是个“土肥圆”,并且皮肤黝黑,力气还很大,能举起石臼,年龄都三十岁了,还不想谈婚论嫁。胖闺女的爹妈问她为什么不着急,胖闺女说:“要嫁像梁鸿那样优秀的人。”

梁仁兄知道后给胖闺女下了礼聘。然后胖闺女要求准备好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等到出嫁时,才梳妆打扮同梁鸿举行了成婚仪式。结果成亲过门都七天了,梁鸿都不搭理她,成了人妻的胖闺女跪坐在矮床边主动跟梁鸿说:“我私下听说,你节操高尚,拒绝了贪慕虚名的女子;而我选择夫婿,也拒绝过不少追求者。如今看到你这样对我肯定是有意见,我向你赔罪。”梁鸿说:“我希望娶回的妻子是能够穿麻布粗衣,可以同我一起隐居深山的人。而你现在穿着绢绸衣服,打扮抹粉,这哪里是我想找的媳妇儿?”胖闺女回复:“我这是为了考验你的志向是否真如传言,我当然做了到山里生活的准备,也有麻布粗服。”于是把头发梳成便于劳作的锥髻发型,更换衣服后开始操劳起来。梁鸿非常高兴,说:“你这才真是我梁鸿的好媳妇儿啊,懂得尊重我的意愿!”于是给妻子取名叫孟光,字德曜。

过了一段时间,孟光问梁鸿:“常听你说想隐居避患,为什么现在仍没有动静?难道改变心意,想低头凑活过日子?”梁鸿说“好。”于是二人共同到霸陵(今西安市东郊附近)的山中,过着男耕女织,读书咏诗弹琴的田园生活。

后来他们又到吴郡(今江苏省)生活,依附于吴郡世家望族皋伯通,住在门房中,从事雇佣舂米的营生。每当梁鸿回到家中,孟光都会准备好食物,从不直接仰视梁鸿,将盛有食物的托盘举得同眉毛一样高,以此表达对梁鸿的敬爱和尊重。伯通见到后大感吃惊,说:“那个帮工之人能让他的妻子如此敬重他,绝不是普通人。”于是就安排梁鸿、孟光二人到家中居住,梁鸿得以全心全意闭门著书十余篇。

举案齐眉历史小故事简述 背后的知音故事(2)

高士图 五代十国 卫贤

待梁鸿因病垂危之际,告诉皋伯通说:“春秋时季札(吴王寿梦的幼子)为谦让王位而躬耕隐居,后死于齐国,葬在嬴博二邑之间,不回故乡吴国下葬;所以务必不要让我的儿子发丧携灵回故乡下葬。”

等到梁鸿死后,伯通将其安葬在那个春秋时期能够抛妻舍子、自断其臂成功刺杀勇士庆忌,全身而退又拒绝吴王阖闾封赏,拔剑自刎的著名吴国刺客——烈士要离墓旁。众人都说:“要离是壮烈之人,梁鸿品性清高,二人墓冢相邻非常合适。”待梁鸿丧事完成,妻子孟光便返回了扶风老家。

故事讲完了,大家现在知道“举案齐眉”原来是指:

夫妻之间将盛有饭食的托盘举到与眼眉齐平的位置,端给对方食用,以这种郑重的礼仪,表示对伴侣的敬爱之情。

试想从古至今,即便是男女平等的现代,又有几人能发自内心做到孟光对待梁鸿这样的倾情与敬爱呢?

再回头去理解《红楼梦》第五回《终身误》的词句:“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您——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理解呢?

感谢收看,如果您觉得有价值,欢迎关注【秉烛行游记】,让我们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秉烛伴行,照亮彼此。

咱们下期再见。

后附:《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传》原文,以饕同好: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远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埶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荅。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仰慕前世高士,而为四皓以来二十四人作颂。 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芒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乃易姓运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之闲。 有顷,又去适吴。将行,作诗曰:“逝旧邦兮遐征,将遥集兮东南。心惙怛兮伤悴,志菲菲兮升降。欲乘策兮纵迈,疾吾俗兮作谗。竞举枉兮措直,咸先佞兮唌唌。聊固靡惭兮独建,冀异州兮尚贤。聊逍摇兮遨嬉,缵仲尼兮周流。傥云睹兮我悦,遂舍车兮即浮。过季札兮延陵,求鲁连兮海隅。虽不察兮光貌,幸神灵兮与休。惟季春兮华阜,麦含含兮方秀。哀茂时兮逾迈,愍芳香兮日臭。悼吾心兮不获,长委结兮焉究!口嚣嚣兮余讪,嗟恇恇兮谁留?” 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馀篇。疾且困,告主人曰:“昔延陵季子葬子于嬴博之闲,不归乡里,慎勿令我子持丧归去。”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