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寿赓

普通环境下,小麦种子存放5年,发芽率就大大降低,但在这有一粒来自1974年的小麦种子,历经近50年的岁月变迁,仍能成功发芽,其中的奥秘就在于“种质资源库”。9月21日,记者走进山东省农科院资源所种质资源库,听专家讲述种子跨越时间的故事。

山东省农科院资源所种质资源库主任李润芳介绍,种质资源库是利用仪器设备控制贮藏环境,长期贮存作物种质的保存设施,发掘和收集各种农作物品种种子,科学地加以贮藏,使种质在几十年、甚至数百年之后仍具有原有的遗传特性和很高的发芽率,对于品种选育以及生物学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不同功能定位,种质资源库分长期库、中期库和短期库。比如,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建成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就属于长期库,该库贮藏种子寿命可达50年,属于国家的战略资源,一般情况下不对外分发;山东省农科院资源所种质资源库主要以中期库为主,贮藏时间一般在10-20年,其资源可以向社会发放。

二年前的小麦种子能发芽吗(1974年的小麦种子为啥还能发芽)(1)

二年前的小麦种子能发芽吗(1974年的小麦种子为啥还能发芽)(2)

种子入库前要经历发芽率测试、干燥等多项处理(记者 王鑫 摄)

为此,种质资源库在选择种子入库时,首先筛选的就是比较茁长的种子,然后进行干燥,使其水温降至8%以下。入库后,中期库温度、湿度恒定,其中,温度始终保持在零下4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要小于50%。

此外,种子入库以后并非就一劳永逸了,为了确保种子的活性,每隔5年,种质资源库还会提取一部分种子监测,如果活力下降低于临界点,就需要拿出来重新繁殖更新。由此,种子才能保存长达几十年之久。李润芳表示,“截至目前,来自1974年的小麦种发芽率依旧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