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

教育学高频考点大全:教育学高频考点(1)

教育目的概念:

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是:2010年7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单选)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 )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针

D.教育策略

答案:C

2.(填空)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原则和行动指南是____。

答案:教育方针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如下:

教育目的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同时又必须通过具体的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二者的区别

  • 教育目的反映了培养人的方向性、共同性;培养目标体现了培养人的层次性和具体规定性;
  • 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培养人的共同要求;培养目标则体现培养人的具体要求。

(填空)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 。

答案: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填空)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习惯上称为____ 。

答案: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

教育学高频考点大全:教育学高频考点(2)

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2.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3.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工作总方针,但各级各类学校还有各自的具体工作方针,这便决定了教育目的的层次性。

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

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3)人们的教育理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单选)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答案:C

(多选)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包括( )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C.教师的教学目标

D.社会的价值取向

答案:ABC

解析: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单选)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

A.素质教育理念

B.创新教育理念

C.新课改理念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单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虽然在文字表述方面几经变化,但其基本精神却一以贯之,就是( )

A.坚持社会为本 B.始终弘扬个性

C.强调人的全面发展D.培养专业人才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制定的各种文件中有关教育方针及其规定的教育目的,提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内涵或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包含一个总的精神,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国家、社会发展的主人。其基本点主要表现在: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

(2)坚持全面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单选)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

A.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B.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C.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答案:B

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辨析)

教育学高频考点大全:教育学高频考点(3)

  • 个人本位论主要观点:

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代表人物:孟子勒、特、赫钦梭、利坦、斯洛、斯泰洛齐、禄贝尔等。

  • 社会本位论主要观点:

社会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

代表人物:赫尔特、格莱、纳普、孔德子、柏拉兴斯泰纳、涂尔等。

  • 教育无目的论主要观点:

杜威将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本身联系起来,反映了教育活动主体的自觉。“教育无目的论”并非主张真正教育无目的,而是认为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

  • 文化本位论主要观点:

唤醒人们的意识,具有自动追求理想价值的意志,使文化有所创造,形成与发展新的文化。

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兰格

  • 生活本位论主要观点:

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或认为教育即生活本身。

代表人物:斯宾塞(英)

1.(单选)“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一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体现的教育目的观是( )

A.个人本位论

B.文化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科学本位论

答案:C

解析: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题干“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是社会本位论观点的体现。

2.(多选)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人们通常认为持个人本位论的学者有( )

A.涂尔干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福禄贝尔

答案:BCD

解析: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

3.(单选)我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要求受教育者“修己、立己、成己”,以养成个人的“个性、智能、学识”,并要外化出去。这反映了教育目的的( )

A.“社会本位论”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论”价值取向

C.“文化本位论”价值取向

D.“官本位”价值取向

答案:A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简答)

教育学高频考点大全:教育学高频考点(4)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制定的各种文件中有关教育方针及其规定的教育目的,提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内涵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包含一个总的精神,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国家、社会发展的主人。

★其基本点主要表现在: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坚持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总的来说,其体现的精神实质是:

第一,培养劳动者(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第二,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和特点

第四,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

同时,这也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即: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第二,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第三,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

教育学高频考点大全:教育学高频考点(5)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单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虽然在文字表述方面几经变化,但其基本精神却一以贯之,就是( )

A.坚持社会为本

B.始终弘扬个性

C.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D.培养专业人才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制定的各种文件中有关教育方针及其规定的教育目的,提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内涵或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包含一个总的精神,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国家、社会发展的主人。其基本点主要表现在: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

(2)坚持全面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2.(单选)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

A.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B.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C.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答案:B

3.(单选)我国教育的根本特点是( )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重视智育

C.贯彻安全至上要求

D.坚持智育与体育并重

答案:A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构成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

教育学高频考点大全:教育学高频考点(6)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般认为,我国现在的中小学的全面发展教育主要包括: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五育”的内涵:

  •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要保证教育的方向,培养社会主义拥护者和建设者,必须做好德育工作。
  • 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智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
  •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学校体育与学校其他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过程的起点是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1.“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

2.“五育”中的每一组成部分都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特定的任务、内容和功能,对其他各育起着影响、促进的作用,各育不能相互代替。

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是“五育”的灵魂

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

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

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3.“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紧密相连,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关系具有在活动中相互渗透的特征。

1.(单选)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D.完善学生的人格

答案:A

解析:智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

2.(单选)以下关于美育的各种描述或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美育所涉及的关包括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

B.美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增进审美的感受性,提高审美判断力,发展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C.美育可以涵养学生的性情、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D.美育主要是通过学习美学、艺术教育来进行

答案:D

解析:美育的基本任务在于,通过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审美印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健康的审美情趣,增进学生的审美感受性,提高学生的审美鉴别力与判断力,发展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涵养学生的性情、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3.(多选)下列关于五育的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

B.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和基础

C.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

D.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答案:ABCD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教育学高频考点大全:教育学高频考点(7)

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 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点:

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合作性和未来性。其中,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单选)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答案:C

(单选)赵敏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这表明赵老师具有( )

A.开拓创新的理念 B.素质教育的理念

C.自主发展的意识 D.因材施教的意识

答案:B

(多选)下列有关素质教育说法正确的是()

A.素质教育就是特长教育

B.素质教育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

C.素质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发展质量

D.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取消考试

答案:BC

解析: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素质教育并不是特长教育,A项错误;素质教育并不反对考试,但反对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D项错误。

第三节:学校与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高频考点大全:教育学高频考点(8)

教育学高频考点大全:教育学高频考点(9)

教育制度与教育体制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教育制度: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

二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广义的教育制度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总和。

☆狭义的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教育体制:

是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其根本特征在于规范性和系统性

☆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文化传统;

(6)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现代学制的类型:

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

1.西欧双轨制(英国)

学术教育、职业教育;

缺点: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双轨制以英国为典型代表,法国、前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这种学制。

2.单轨制学制(美国)

优点:有利于教育的普及,

缺点:教育参差不齐、效益低下、发展失衡。

单轨制以美国为典型代表。

3.分支型学制(苏联、中国)

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也被称为中间型学制或“Y”型学制

优点:既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又使学术性保持较高水平。

以苏联为典型代表。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

(一)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

  • 前制度化教育

是人类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学校的产生,意味着教育活动的专门化,教育形态趋于定型。

学校具有以下特点:

(1)教育主体确定;

(2)教育的对象相对稳定;

(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

(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 制度化的教育

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

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 非制度化教育

是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的。

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1.(单选)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特征是(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答案:B

解析: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多选)现代学制的类型主要有( )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三轨学制 D.分支型学制

E.多支型学制

答案:ABD

解析: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常考题型:单选)

教育学高频考点大全:教育学高频考点(10)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

(一)壬寅学制(未实行):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的《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为壬寅年,故这个学制亦称“壬寅学制”。

“壬寅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由当时的管学大臣张百熙起草,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

(二)癸卯学制: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任命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三人重新修订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颁布执行,又称“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

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三)壬子癸丑学制:

1912年1月9日,中华民国成立中央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明令废除在受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

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该学制还缩短了3年普通教育。同时,在实业教育之外,增设了补习学校。

“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四)壬戌学制:

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由于是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五)1951年、1958年和1985年颁布的学制:

①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②1958年我国学制改革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

③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将教育目的简单概括为: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六)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的学制: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①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③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简称“两基”“两全”“两重”

(单选)我国正式颁布且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学制

答案:B

解析:“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发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

2.(单选)以下有关我国教育发展的叙述,有误的是( )

A.京师同文馆的创立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

B.京师大学堂的创立标志着中国新教育体制的肇始

C.“壬寅学制”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

D.“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

答案:C

解析: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1902年8月15日(光绪二十八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光绪二十八年为壬寅年,故这个学制亦称“壬寅学制”。“壬寅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由当时的管学大臣张百熙起草,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系统,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

专项刷题

1.(单选)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 )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管理体制 D.学校教育结构

答案:B

解析: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

2.(判断)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学校教育制度。

答案:正确

3.(多选)学制建立的依据有( )

A.人民的需求和愿望

B.社会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状况

C.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D.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E.本国原有学制和本国历史文化传统

答案:BCDE

解析:直接考查建立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易命制选择题、判断题。

4.(单选)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学校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的规定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影响学制建立的主要因素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制度

C.经济发展水平 D.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答案:D

5.(多选学制的发展与完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现代学制包括( )

A.单轨制 B.双轨制 C.多轨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ABD

解析: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主要有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种类型。

6.(单选)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A

解析:双轨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为特权阶层子女所占有,学术性很强,学生可升到大学以上;另一轨是职业教育,为劳动人民的子弟所开设,属生产性的一轨。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

7.(单选)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是(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的出现

答案:B

8.(单选)“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 )阶段的教育主张。

A.制度化教育 B.现代教育

C.前制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答案:D

解析: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9.(单选)当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

A.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

B.普通教育与通用教育相融合

C.普通教育与初等教育贯通

D.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

答案:A

10.(判断)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有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发展趋势。

答案:正确

11.(单选)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12.(单选)20世纪初期,明明开学报到的时候碰到了很多前来报到的女生,他感到很讶异,父亲说过学校里只会有男生。而且课程上也有一些变化,读经课停开了,增加了一些自然科学的内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实行了(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C

解析: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13.(单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教育发展的“两基”“两全”“两重”目标,其中”两全”指( )

A.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答案:C

解析: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重”(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14.(多选)我国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主要包括( )

A.基础教育 B.成人教育 C.高等教育

D.中等教育 E.职业技术教育

答案:ABCE

15.(单选我国现行的学制类型是( )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 D.多轨学制

答案:C

解析:从类型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16.(单选)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即( )

A.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的 D.培养目标

答案:B

17.(多选)下列关于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都是各级各类教育应当遵循的指导原则和依据,两者可以相互代替

B.教育目的其实就是教育方针

C.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区别之一是教育方针所包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

D.教育目的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有约束力

答案:CD

解析:从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来看,一方面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

教育目的一般只包括“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教育方针除此之外,还含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另一方面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更为突出。二者不能等同和相互代替。故C项说法正确,A、B项说法错误。此外,教育目的有时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约束力。故 D 项说法也正确。

18.(单选)2016年底,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属于( )

A.教育本质问题 B.教育目的问题

C.教育价值问题 D.教育功能问题

答案:B

19.(单选)从我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服务方向是( )

A.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

答案:C

20.(单选)从教育目的体现的范围看,可将它分为( )

A.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

B.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

C.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

D.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

答案:C

解析:按照体现的范围分类,分为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A项是按照作用特点划分,B项是按照要求的特点划分,D项是按照被实际所重视的程度划分。

✍️重要考点答题技巧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是易混淆的知识点。理解阶段性的关键是“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理解不平衡性的关键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和不同方面的发展水平都是不平衡的”。此外,个别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也是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区分两者的关键是:不平衡性主要指同一个体,个别差异性主要指不同个体。还需注意,个别差异性也表现在群体间,如男女性别的差异。

21.(判断)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答案:正确

22.(单选)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的一种预期和设定。教育目的对教育主体及其活动具有的作用不包括( )

A.导向作用 B.调控作用

C.决定作用 D.评价作用

答案:C

解析: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23.(单选)实际的教育活动可能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或干扰,容易出现偏离。此时,教育目的可发挥( )使教育走上正轨,以便达到其自身发展的目的。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答案:B

24.(单选)受教育者因为有了目标,可以树立信心,坚强地排除各种困难,争取实现目标。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激励功能 B.调控功能

C.评价功能 D.定向功能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教育目的不仅能指导整个教育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受教育者在教育目标的激励下,树立信心,排除困难,实现目标。故题干体现了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

教育目的的调控功能是指一定的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根据自身或人的发展需要对教育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以便达到其自身发展的目的。

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是指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标准来进行。

教育目的的定向功能表现为任何社会的教育活动,都是通过教育目的才得以定向的。

25.(单选( )是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时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结果。

A.教育总目的 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答案:D

解析: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所能达到的预期标准。

26.(单选)概括地讲,教育目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规定人的身心素质的培养规格和质量,二是规定人的( )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发展方向

答案:A

27.(单选)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是( )

A.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的规定

B.对中学生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

C.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

D.对培养劳动者的规定

答案:A

28.(单选)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教育目的确定的客观依据的是( )

A.人的价值选择 B.人的观念

C.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D.人性假设

答案:C

解析:考察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易命制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

29.(单选)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素质教育 B.创新教育理论

C.生活教育理论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答案:D

解析:考查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易命制选择题、判断题。

30.(判断)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

答案:正确

✍️重要考点答题技巧

关于确立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的区分,考生可将主观依据与“人”联系起来,将客观依据与“社会”联系起来进行理解。但需要提示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这一依据虽然与“人”有关,但强调的是规律性的内容,这是客观存在的,故属于客观依据。而人们的哲学观念、人性假设、理想人格和价值取向等因素则属于主观依据。

31.(单选)美国是一个追求所谓“民主、平等”的国家,其民主主义的教育目的包括自我实现的目标、人际关系的目标、经济效率的目标和公民责任的目标,而苏联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者。这表明( )

A.教育目的受制于政治经济制度

B.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和时代性的动态结合

C.教育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D.教育目的强调个体价值大于社会价值

答案:A

32.(多选)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

A.教育目的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

B.人的发展需要服从社会需要

C.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D.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答案:ABCD

解析: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有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位论 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简言之,教育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最高宗旨。

33.(判断)卢梭、夸美纽斯、福禄贝尔等人是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他们主张确定教育目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

答案:错误

解析:卢梭、福禄贝尔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夸美纽斯是宗教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34.(单选)“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个人的社会化,因为社会化而使一个民族的整个生活道德化。”这一观点属于( )

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社会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答案:C

35.(单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 )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A.以人为本 B.合作创新

C.立德树人 D.提高质量

答案:C

解析: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6.(多选)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主要表现在( )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 B.坚持全面发展

C.提高全民族素质 D.培养独立个性

答案:ABCD

37.(单选)美育能够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热爱和追求美好生活,它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D.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答案:D

38.(判断)智育就是传授知识。

答案:错误

解析: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39.(单选)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处于首要、引领地位的是(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劳动技术教育

答案:A

40.(判断)五育中,智育对应着数学、语文课,体育对应着体育课,美育对应着美术课,它们是一一对应的。

答案:错误

解析:五育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不存在所谓单独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或劳动技术教育。

✍️重要考点答题技巧

考生需要全面理解“五育”中各育的具体内涵。如不能简单地将“智育”等同于智力或者是技能,可将其理解为与个人发展有关的所有基础,包括知识、技能、智力等。还需注意“智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

41.(单选)“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对学生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这句话主要强调素质教育的( )特点。

A.全体性 B.基础性 C.发展性 D.全面性

答案:C

42.(多选)素质教育的任务包括( )

A.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B.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C.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D.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BCD

解析:素质教育有三大基本任务:第一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二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三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43.(单选)关于素质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B.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C.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D.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AC两项为素质教育的内涵。D项为我国教育方针的内容,教育方针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我国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故B项说法错误。

44.(单选)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 )

A.德育 B.智育 C.创新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答案:C

45.(单选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 )

A.创新能力的培养 B.读写能力的培养

C.听说能力的培养 D.交往能力的培养

答案:A

46.(单选)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B.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C.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D.素质教育是取消百分制考试的教育

答案:D

解析: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不要把考试看作学习的目的。

47.(单选)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

A.西周 B.夏朝 C.春秋战国 D.汉朝

答案:B

48.(多选)学校的产生一般需要具备下列哪些条件( )

A.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

B.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达到一定程度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

D.教育经验的积累

答案:ABC

49.(多选)下列关于学校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B.校园设施属于物质文化

C.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D.学校文化并非天然形成的,而是共同习得的

答案:ABD

解析: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故C项错误。

50.(单选)学校通过操场墙壁主题绘画,使“学校的每一块墙壁都发出劳动的最强音”。从学校文化类型来看,这类文化属于( )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行为文化 D.制度文化

答案:A

51.(单选)目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 )

A.六三制 B.五四制

C.九年一贯制 D.多种形式并存

答案:D

52.(单选)教师就是教书的。

答案:错误

解析: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

53.(判断)“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提出者是列宁。

答案:错误

解析:“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提出者是加里宁。

54.(单选)以下关于教师职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早期的教师职业不是一种独立的职业

B.我国古代社会的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很低

C.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民国时期

D.教师职业的专门化发展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

答案:C

55.(单选)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兴办私学,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局面。按照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这属于( )

A.非职业化阶段 B.职业化阶段

C.专门化阶段D.专业化阶段

答案:B

✍️重要考点答题技巧

教师的“育人”作用是容易忽视的点,一些考生可能会将教师职业简单地与“教书”画上等号。需要注意,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还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育人”目的。

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

  • 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

世界最早的师范学校——1684年,拉萨尔在法国兰斯川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范学校“师范训练学校”

中国,最早的师范学校有两种情况:

  • 1897年成立的“南洋公学师范院” 是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
  • 中国的第一所独立的师范学校:1902年在江苏通州(现南通市)设立的“民立通州师范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