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大清官》中,有一个剧情是忠臣刘统勋、奸臣福康一同向皇帝乾隆献菜。刘统勋上了一道“白蛇探海”,其实就是大葱蘸酱,乾隆对于这道菜喜爱的很,连吃几口,将碗中的米饭都吃干净了。于是传御前太监添饭,但是御膳房却抗命不遵。搬出祖制,称一碗饭是祖上定的规矩,是刻在御膳房铁牌上的。

清朝皇帝一天吃多少碗饭(清朝皇帝的痛处)(1)

至于为什么清朝皇帝有此规定,想必很多人也已经猜出来了。那就是怕皇帝撑着,即损害龙胃。除此之外,我们经常会看到明清影视剧中皇帝一顿饭要摆上百道菜肴。在清初确实如此,清朝标准御膳,每顿饭有120道菜,要摆三张大桌。此外还有主食、点心、果品等。后来,有的皇帝觉得这样太浪费,菜谱变少,120道减为64道;慈禧太后的老公奕詝当皇帝时的咸丰年间,又减为32道;奕詝死后,垂帘听政的慈安太后,再减为24道。

清朝皇帝一天吃多少碗饭(清朝皇帝的痛处)(2)

关于皇帝吃饭,另有一套专业术语,是绝对不准别人说错的。饭不叫饭而叫“膳”,吃饭叫“进膳”,开饭叫“传膳”,厨房叫“御膳房”。到了吃饭的时候——并无固定时间,完全由皇帝自己决定——我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监便照样向守在养心殿的明殿的殿上太监说一声“传膳”!殿上太监又把这话传给鹄立在养心殿门外的太监,他再传给候在西长街的御膳房太监……这样一直传进了御膳房里面。

不等回声消失,一个犹如过嫁妆的行列已经走出了御膳房。这是由几十名穿戴齐整的太监组成的队伍,抬着大小七张膳桌,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浩浩荡荡地直奔养心殿而来。进到明殿里,由套上白袖头的小太监接过,在东暖阁摆好。平日菜肴两桌,冬天另设一桌火锅,此外有各种点心、米膳、粥品三桌,咸菜一小桌。

清朝皇帝一天吃多少碗饭(清朝皇帝的痛处)(3)

这么多的佳肴,惜命的皇上难免会担心有人下毒谋害,怎么办呢?据清朝史料记载,过去清宫盛装御膳的器皿外会挂一个小银牌,在拿开盖罩后,太监会当着皇帝的面,把银牌放进汤菜里试一下。这也就是古代常用的银器验毒,因为古代的毒药中一般都含有硫化物,硫化物遇到银会反应变黑。

所以说,当皇帝也不容易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