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全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物种起源论》,被称为震撼世界的10本书之一 ;1985年美国《生活》杂志评选的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佳图书;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所有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 。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

达尔文什么时候发表的物种起源(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的曲折经历)(1)

《物种起源》

从1837年7月记第一本有关物种变异的笔记算起,到1859年10月1日校改完《物种起源》清样止,达尔文为建立进化学说花了整整22年的时间。1859年11月24日达尔文出版了生物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由于学界事先已知道这本书的写作情况,均等待着该书的出版,结果新书问世的第一天,1250本就被全部抢购一空。《物种起源》的发表,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投入平静的水面,顿时掀起了巨浪狂涛。身穿黑道袍的教士,信奉特创论的学者,为传统观念所束缚的科学家,对《物种起源》及其作者发起了狂暴的围攻,诬蔑达尔文的学说“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其实,达尔文的爷爷曾预示过进化论,但碍于声誉,始终未能公开其信念。

我们都知道哥白尼因提出日心说,而遭到罗马教廷的威胁,因为他的日心说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也让他后来的著作发表变得困难。 哥白尼生于1473.2.19病逝于1543.5.24,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哥白尼是一名医生,由于医术高明而被人们称为"神医"。并不是一位职业天文学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40岁时提出日心说,42岁开始写作《天体运行论》一书。这本书计算所得数值的精确度是惊人的。例如,他得到恒星年的时间为365天6小时9分40秒,精确值约多30秒,误差只有百万分之一;他得到的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30倍,和60.27倍相比,误差只有万分之五。 在《天体运行论》完成后,哥白尼却对它的出版犹豫不决了。他担心这部书出版后会遭受到地心说信徒们的攻击,并受到教廷的压制。60岁时,哥白尼试着在罗马做了一系列日心说的讲演,并未遭到教皇的反对。在朋友和学生的支持鼓励下,经过长期反复的考虑,哥白尼终于决定出版这部著作。 69岁时,《天体运行论》的排印工作开始进行。第二年1543年5月24日,垂危的哥白尼在病床上终于见到出版商寄来的刚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可惜当时的他已经因为脑溢血而双目失明,他只摸了摸书的封面,便与世长辞了,享年70岁。 而真正因日心说被烧死的是意大利哲学家乔尔丹诺·布鲁诺,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因为反对地心说,宣扬日心说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1592年被捕入狱,第二年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直到1992年,罗马教皇才为他平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教会是政教不分家的,教皇拥有绝对的权威,而恰巧在达尔文生活的19世纪,政权开始从教会中分离出来,教皇的控制力也渐渐走远了。赖尔1830年的《地质学原理》和1863年出版的《古人类的地址证据》以及达尔文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都有力冲击了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 大主教威尔伯弗斯和欧文等精心策划,准备在牛津大学的科学大会上一举剿灭生物进化学说。谁知却被赫胥黎、胡克等驳得体无完肤。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以大量确凿的事实和缜密的推理,争取到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赞同和支持。正像金斯说的:“达尔文单凭真理和事实的力量,正在到处获得胜利,像洪流那样势不可挡。”

达尔文什么时候发表的物种起源(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的曲折经历)(2)

哥白尼

说到这,我们来看一下当时与进化论相对抗的几种观点:特创论: 基督教圣经把世界万物描写成上帝的特殊创造物。这就是所谓特创论。 与特创论相伴随的目的论 :自然界的安排是有目的性的,“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而整个自然界创造出来是为了证明造物主的智慧”。 不变论: 代表人物牛顿和林奈, 地球由于所谓第一推动力而运转起来,以后就永远不变地运动下去,生物种原来是这样,现在和将来也是这样。 转变论: 代表人物拉马克,他在1809年出版的《动物哲学》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他的生物转变论观点,并且始终没有动摇。 拉马克,法国人, 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 对达尔文的影响非常大,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曾多次引用拉马克的著作。 我们初中时学习的生物书上就介绍了拉马克进化论的核心: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比如,某些器官经常使用而得到发展,另一些器官不使用而退化,这就是用进废退;长颈鹿为了吃到高处的叶子,脖子越来越长,这种在环境影响下所发生的定向变异,即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就是获得性遗传。 虽然承认生物种可以转变,但把进化原因归于非物质的内在力量, 缺乏实际的证据,是一种唯心的臆测。

达尔文什么时候发表的物种起源(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的曲折经历)(3)

特创论

《物种起源》的重点内容有三个方面:

1.达尔文如何动摇了“神创论”与“物种固定论”等信念?

2.生物演化是如何发生的、新物种是如何形成的?

3.我们以及我们周围的生物是如何适应千差万别的自然环境的?

也可以说是:物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环境变动而改变。

生物的演化是长时间连续性的缓慢改变,不是突然性的剧变。

同一类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例如哺乳类是由同一个祖先演变而来。

生物族群会随着繁殖而扩大,并超过其生存空间与食物供应的极限,引起个体间的竞争;不适应环境的个体会被淘汰,适者才能生存,并繁衍后代。

主要观点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存斗争,过度繁殖,遗传变异。最终向世人证明:自然界的一切并不是上帝一手创造出来的,也并非一直是今天这个样子;世间所有的生物都是从最初原始的共同祖先类型,经历漫长演化而来的;连人类自身也是生物演化的产物。下面我将带领大家从植物、动物、地质三个方面了解一下耳熟能详的进化论实例。

植物:植物的向光性最早就是达尔文发现的。达尔文在随贝格尔号环球旅行时,随身带了几只鸟,为了喂养这些鸟,又在船舱中种了一种叫草芦的草。船舱很暗,只有窗户透射进阳光,达尔文注意到,草的幼苗向窗户的方向弯曲、生长。但后来几十年间,达尔文忙着创建进化论,直到其晚年,才着手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向光性的问题,在1880年出版的《植物的运动力》一书中总结了这些实验结果。达尔文是用草的种子做这些实验的。草的种子发芽时,胚芽外面套着一层胚芽鞘,胚芽鞘首先破土而出,保护胚芽在出土时不受损伤。达尔文发现胚芽鞘是向光性的关键。如果把种子种在黑暗中,它们的胚芽鞘将垂直向上生长。如果让阳光从一侧照射秧苗,胚芽鞘则向阳光的方向弯曲。如果把胚芽鞘尖端切掉,或用不透明的东西盖住,虽然光还能照射胚芽鞘,胚芽鞘也不再向光弯曲。如果是用透明的东西遮盖胚芽鞘,则胚芽鞘向光弯曲,而且,即使用不透光的黑色沙土掩埋胚芽鞘而只留出尖端,被掩埋的胚芽鞘仍然向光弯曲。达尔文推测,在胚芽鞘的尖端分泌一种信号物质,向下输送到会弯曲的部分,是这种信号物质导致了胚芽鞘向光弯曲。 这就是后来所发现的植物生长素。

达尔文什么时候发表的物种起源(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的曲折经历)(4)

达尔文什么时候发表的物种起源(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的曲折经历)(5)

植物的向光性

兰科形态各异的花儿,是为了吸引不同种类的昆虫与鸟类进行异花授粉,似乎动植物在共同进化。 达尔文曾发现一种兰花具有细长的花矩,花矩顶端贮存的花蜜可为传花粉昆虫提供食物,他推断一定有一种具有细长口器的昆虫可以从花矩中吸到花蜜。大约50年后,果然发现了这样的昆虫。

达尔文什么时候发表的物种起源(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的曲折经历)(6)

达尔文什么时候发表的物种起源(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的曲折经历)(7)

异花授粉的个体同自花授粉的个体相比,结出的果实又大又多,而自花授粉的个体非常容易被大自然淘汰,这似乎映射了达尔文家族近亲结婚,身体都不好。

动物:南美大陆上的不同小岛上的地雀,有的小岛上,地雀的主要食物是坚果或坚硬的种子,它们的喙就慢慢变得粗大,能够把坚果或种子更容易地压碎;而在有的小岛上,地雀的主要食物是昆虫,它们的喙慢慢变得细长,更利于捉住虫子。因为各个小岛间几乎处于相互隔离的状态,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如今不同的小岛上生存着不同地雀的情况。

达尔文什么时候发表的物种起源(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的曲折经历)(8)

达尔文什么时候发表的物种起源(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的曲折经历)(9)

达尔文挖掘收集到了大地獭、乳齿象、箭齿兽、后弓兽等许多已灭绝的南美巨兽化石,并感到现存的动物很像它们的侏儒版,有着某种亲缘关系,还发现许多动物都处于过渡类型,亲眼看到新物种正被大自然这只冥冥中的大手创造出来,令他无比激动。

达尔文什么时候发表的物种起源(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的曲折经历)(10)

南美巨兽和侏儒版

哺乳动物的雄性个体普遍具有退化的乳头;在蛇类中有些的一叶是退化的,有些存在着骨盆与后肢的残迹。有些退化器官的例子极为奇怪。比如,鲸的胎儿生有牙齿,而当它们成年后连一颗牙齿都没有;未出生的小牛的上颌生有牙齿,但从不穿出牙龈之外;某些鸟类胚胎的喙上,仍有牙齿的残迹,成年后则完全消失了;翅膀是用于飞翔的,然而很多昆虫的翅膀常常位于鞘翅之下,萎缩到根本不能飞翔。

幼小哺乳动物头骨上的骨缝,曾被认为是帮助母体分娩的美妙适应,甚至可能是胎生动物顺产所不可或缺的。可是,卵生的鸟类和爬行动物也有骨缝。是不是骨缝这一构造起源于一些卵生的低等动物,只不过为胎生的高等动物在分娩过程中所利用罢了呢?

用于抓握的人手和用于掘土的鼹鼠前肢,用于爬行的龟腿和用于游泳的鲸的鳍状肢,以及用于飞翔的鸟和蝙蝠的翅膀,为什么竟都是由同一型式构成,而且包含着相似的、处于相同相对位置的骨头?达尔文指出,正是由于各类脊椎动物起源于同一个共同祖先,才形成了这种现象。这足以证明脊椎动物拥有共同祖先。

地质:“贝格尔”到达巴西,达尔文上岸考察,向船长提出要攀登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当他们爬到山上时,达尔文意外地在山顶上发现了贝壳化石。达尔文非常吃惊,他心中想道:“海底的贝壳怎么会跑到高山上了呢?”经过反复思索,他终于明白了地壳升降的道理。达尔文脑海中一阵翻腾,对自己的猜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客观条件的不同而相应变异!”

他还看到了正在升起的南美大陆和科迪勒拉山系:高山顶上的第三纪古海生物化石、被冰川夹带到河滩的巨大漂砾、一级级河床阶地、流动的熔岩、奇特的浮岛、被扭曲或折裂的大断层、隆起的山峰和深切的谷地、被侵蚀的荒野以及曾沉入海底又升起的古森林硅化木群落。他在奇洛特岛见到了同时引发另两座火山的奥索诺火山爆发,在瓦尔地维亚遇到了大地震,地震引起了海啸。在塔帕根山下,他躲过一场砸死许多牲畜、野兽的大冰雹。在火地岛遇到了飓风和轰然倒下的冰川。这一切给达尔文的感受是:“没有什么东西比得上地壳这么不稳定了。”“大地这个结实坚固的象征物如今在我们脚下移动,就像只是一层蒙在液体上的薄膜。”总之,一切皆流,一切皆变。除了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外,没有任何永恒的事物。

达尔文的妻子爱玛对《物种起源》的编写也有很大的影响。艾玛是一个虔诚的坚定的基督徒,她每天都读圣经,定期去教堂,从牧师那里领受圣餐,她常常给孩子们读圣经,不赞成礼拜天进行社交活动,国外都是礼拜天去教堂。她对上帝是何等地虔诚,以至于达尔文称赞她“不仅是一个基督徒,而且是一个基督徒的殉道者”。

也正因为如此,埃玛对达尔文的感情是极其复杂痛苦的。她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同时她又深爱着达尔文,达尔文也深爱着她。但埃玛知道达尔文并不信仰上帝,她多次劝丈夫相信上帝,可达尔文却爱用’我并不否认上帝的存在’这样的话来应付妻子。”面对达尔文的搪塞,埃玛十分痛苦。

爱玛可以代表当时的未受过科学教育的信教大众,对《物种起源》手稿作出的第一反应。爱玛仔细阅读了手稿,改正拼写,改正标点,并建议达尔文将一些容易刺激信徒和教会的段落写得语气温和一些,论据更清楚一些。

如果不是和爱玛结婚,达尔文很可能写出一本较为激烈的书。后来,《物种起源》出版了,埃玛的心就更加矛盾了,因为这本书遭到了教会对达尔文猛烈的抨击。作为妻子,她讨厌那些指责;可作为基督徒,她又赞同那些指责。如果看到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我会十分痛苦。”她知道进化论会削弱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可是,一直到死,达尔文也没改变自己的立场。在他去世的当天,埃玛对女儿说:“父亲恐怕不相信上帝,可是上帝相信他。他将安静地在他所去的地方休息。”这既是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也是对达尔文最权威的“盖棺论定”——达尔文从未悔改信主!

虽然这么多年来,科学界很多学者们总在批判达尔文的观点,但这套理论却像一把钥匙,开启了一个似乎永无止境的研究领域。直到今天,生物学家仍然在寻找能合理解释自然选择如何在分子水平上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影响新物种形成的实验依据。

《物种起源》目录

第一章 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第二章 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第三章 生存竞争

第四章 自然选择

第五章 变异法则

第六章自然选择学说的难点与异议

第七章 本能

第八章 杂交和杂种

第九章 关于地质记录的不完全性

第十章 关于生物的地质演替

第十一章 地理分布

第十二章 具有亲缘关系的物种的分类

结论

我是侯权,一个致力于讲述科学小故事的主播,感谢大家的关注与点赞。

本文章已制作出视频,观看请点击我的个人主页,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