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1)

身份背景得天独厚的刘据

电视剧《琅琊榜》大结局中,胡歌饰演的梅长苏,在向皇帝萧选讲述祁王萧景禹被赐死时,曾说过一句话,"父不知子,子不知父",萧选如果了解儿子萧景禹,就不会相信他会联合赤焰军逼宫谋反,而萧景禹如果了解父亲萧选,也不会到死也不相信萧选会真的杀他。

其实,又何止是电视剧,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中,帝王家中父子相疑造成的悲剧,比比皆是。戏剧来源于生活,如果依照《琅琊榜》的剧情,从历史中寻找相似的真实,汉武帝刘彻与儿子刘据的事情,最具有代表性。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2)

刘据比《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身份背景更高

《琅琊榜》中,祁王萧景禹是实力背景最雄厚的皇子,他是皇帝萧选的长子,母亲林乐瑶深受萧选宠爱,舅舅林燮是大梁国最精锐的部队赤焰军的统帅,拥有如背景,他自然被朝臣视作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比起萧景禹,历史上的刘据,从身份背景上看,有过之而无不及。刘据的母亲卫子夫,是汉武帝册立的第二位皇后,她以皇后身份管理后宫38年,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后宫之主。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3)

卫子夫是西汉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后

刘据的舅舅卫青,是汉武帝前期,西汉军方第一人,自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至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卫青带领汉朝军队北击匈奴,七战七捷,共计斩首匈奴士兵五万余级,因功被汉武帝封为长平侯,累增食邑一万六千七百户。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因卫青功高,特遣使拜其为大将军,位在丞相之上,准其对内总秉国政,对外仗钺专征。

深受汉武帝喜爱的嫡长子刘据

母亲为皇后,舅舅为大将军,自己本身又是汉武帝的嫡长子,刘据的皇位继承人身份自出生起,就无可撼动。而汉武帝本人对刘彻也曾十分疼爱。

史载:戾太子据,元狩元年立为皇太子,年七岁矣。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为立禖,使东方朔、枚皋作禖祝。少壮,诏受《公羊春秋》,又从瑕丘江公受《穀梁》。及冠就宫,上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4)

刘据作为嫡长子深受汉武帝的喜爱

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后的十余年里一直无子。直到元朔元年(前128年)春天,卫子夫为时年29岁的汉武帝刘彻诞下第一位皇子,武帝异常欣喜。当时朝堂中有两位善于写辞赋文章的官员分别是枚皋及东方朔,欢喜中的武帝便命令枚皋及东方朔作《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禖祝》之赋 ;同时,为感谢上苍赐予他的第一位皇子,仲春二月 ,武帝修建了婚育之神高禖(句芒)神之祠以祭拜之。这位皇长子就是刘据。

元狩元年(前122年),汉武帝将时年7岁的刘据立为皇太子 ,并大赦天下。刘据稍稍长大后,汉武帝开始在群臣中为刘据甄选老师。时任沛太守的石庆因家教严明,被汉武帝选为刘据的太子太傅。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5)

汉武帝为了培养刘据十分用心

此时,因汉武帝尊崇《公羊》学,故又派德高望重的文学之士辅导刘据学习《公羊春秋》。待到刘据通晓《公羊》之后,喜欢《谷梁》而想学习,当时有一位专门研习《谷梁传》的学者瑕丘江公,与研习《公羊》的董仲舒齐名。于是刘据开始私下里向瑕丘江公受习《谷梁》。

汉武帝对刘据的培养十分用心,继石庆之后,汉武帝先后选拔严青翟 、石庆之子石德任刘据的太子少傅,赵周 、周勃之孙周建德 、卜式任刘据的太子太傅。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6)

刘据成年之后,汉武帝为其修建了博望苑,准其组建自己的太子班底

刘据成年后,按礼制迁往太子宫。作为太子行冠礼的礼物,武帝专程为刘据在长安城南,覆盎门(又称杜门)外五里 ,修建了一座苑囿,取广博观望之意 ,称为博望苑。 虽然汉武帝本意不喜欢臣子结交宾客 ,但却专修此苑赐予刘据,以作为其交往宾客之用,并允许刘据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喜好行事。

父子相知的幸福时光

此时的刘据意气风发,汉武帝对自己的这个儿子也是十分信任。

史载:上每行幸,常以后事付太子,宫内付皇后。有所平决,还,白其最,上亦无异,有时不省也。上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虽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悦。皇后恐久获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应擅有所纵舍。上闻之,是太子而非皇后。

汉武帝执政时,经常外出巡游,而每当汉武帝出宫,便会将国事交付给刘据,命他监国理政。刘据并没有因为只是监国而畏缩不前,他总是尽心处理政事。汉武帝对刘据也是十分信任,每次回宫之后,刘据向他汇报自己对政事的处理结果,汉武帝均表示支持,甚至从不主动要求刘据汇报监国事宜。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7)

汉武帝虽治国严苛,却赞赏刘据温和的治国理念

汉武帝用法严厉,喜欢任用酷吏;而刘据则性格宽厚,他经常将一些他认为处罚过重的事进行平反。刘据这样做虽然深得百姓之心,却在无形之中惹怒了那些酷吏。卫子夫害怕长此下去会引来祸事,便告诫刘据应该注意顺从汉武帝的意思,不应擅自做主。汉武帝听说此事之后,反而赞赏刘据,批评卫子夫。刘据也在汉武帝的支持下,努力学习着为君之道。

尽管刘据尽心履行太子的职责,但他的太子之位,也曾受到过威胁。

史载:及长,性仁恕温谨,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而所幸王夫人生子闳,李姬生子旦、胥,李夫人生子,皇后、太子宠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

在刘据之后,汉武帝宠幸的其他夫人相继为他生下齐王刘闳,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四个皇子。而卫子夫因为时间流逝,容貌衰减,渐渐不受汉武帝的宠爱,加之汉武帝偶尔抱怨刘据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不像自己,这让卫子夫和刘据时常感到内心不安。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8)

刘据的太子之位并非不可撼动

史载:上觉之,谓大将军青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

汉武帝感觉到卫子夫与刘据的不安后,将大将军卫青召入宫中。他对卫青表示,自己之所以对百姓征收重税,是为了对外打击匈奴,对内改革政府制度。自己治国过于刚猛,如果自己的继任者,沿袭自己的执政措施,汉朝很有可能像秦朝那样,二世而亡。刘据性格稳重好静,正是一位能够以文治国的君主,所以汉武帝对刘据很满意,不会废黜他的太子之位。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9)

大将军卫青代表的卫氏家族,曾是刘据最重要的朝堂支柱

汉武帝的这番话既是对卫子夫和刘据的安抚,也是对卫青的一个承诺,汉武帝明白,身为刘据的舅舅,卫青不会容忍其他人取代刘据成为太子。也正是因为卫青的存在,刘据在自己人生的前半段,地位稳固,一帆风顺。然而刘据的顺遂人生,随着卫青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的去世,被慢慢画上了句号。

刘据被人构陷攻击的后半段人生

《琅琊榜》中,祁王萧景禹被人构陷,密谋逼宫谋反,而构陷他的人,一位是宁国侯谢玉,一位是悬镜司首尊夏江。谢玉是赤焰军统帅林燮之后,大梁军方的主要将领,夏江则是直属于皇帝萧选的特务机构头目。而刘据的后半生,如同萧景禹一样,最终毁在了两个人手上,一位是海西侯李广利,一位是绣衣使者江充。

李广利是卫青去世之后,汉武帝后期,大汉军方的主要将领。而绣衣使者江充,就如同《琅琊榜》中的夏江一样,是直属汉武帝的特务头目。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10)

江充如同《琅琊榜》中的夏江一样,是汉武帝任命的特务头目

"绣衣使者",又称"直指绣衣使者"或"绣衣御史",意即"衔命直指",或"指事而行"。称谓不同,含义皆一,都是指受中央(皇帝)派遣,奉行"捕盗"、"治狱"等特殊使命的吏员。是代表皇帝和朝廷缉捕活跃在京城的匪盗,同时负责监察官员和王公贵戚的违制行为,又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可以诛杀各地官员的特使,因需穿绣衣,故名绣衣使者。

《琅琊榜》中,谢玉在天牢中,向梅长苏承认自己构陷萧景禹与赤焰军时,曾说"我有我的目的,夏江有夏江的目的"。而在真实的历史中,李广利和江充相继污蔑和构陷刘据,也是出自不同的目的。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11)

李广利才能有限,权力欲望却很大

对于李广利的军事才能,"难堪大任"是很中肯的评价。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李广利任贰师将军攻打大宛,损兵折将,战绩平庸。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至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李广利率军多次指挥与匈奴的战争,依旧战果不佳,胜少败多。可是,汉武帝在卫青去世后,军事人才出现断层,只能将李广利推到前台。加之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当时深受汉武帝宠爱,李广利纵使是战绩不佳,却仍被汉武帝封为海西侯,统领大汉军队。

李广利虽军事才能不佳,但是权力欲望却很大。他不满足于海西侯的封爵,而是想成为大汉的"国舅",而若要想成为“国舅”,李广利必须让自己的外甥,李夫人为汉武帝所生的皇子昌邑王刘髆成为太子。为此,他与自己的儿女亲家刘屈氂结为政治同盟,向汉武帝屡进谗言,污蔑刘据,妄图动摇刘据的太子之位。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12)

江充本是一名微末小吏,以诬告齐国太子刘丹受到汉武帝赏识

李广利污蔑构陷刘据是为了"争储",而江充构陷刘据的动机,却简单而直接,为了活命。江充本名江齐,他原本是汉朝诸侯国赵国王府中的一名小吏,因与赵国王太子刘丹产生矛盾,而改名为江充,逃出赵国,来到长安。他向汉武帝上书诬告刘丹行乱伦之事,同时还诬告刘丹密谋造反。汉武帝接到江充的上书后,不经审问,就将刘丹下狱处死。江充也因为此事被汉武帝召见。

史载:充为人魁岸,容貌甚壮。帝望见而异之,谓左右曰:"燕、赵固多奇士。"既至前,问以当世政事,上说之。拜为直指绣衣使者,督三辅盗贼,禁察逾侈。贵戚近臣多奢僣,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于是贵戚子弟惶恐,皆见上叩头求哀,上以充忠直,奉法不阿。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13)

江充的酷烈执法,让汉武帝十分欣赏

江充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汉武帝接见之后,与他对谈国事,江充皆能对答如流。汉武帝因此对江充十分欣赏,便任命他为绣衣使者,缉拿长安附近的盗匪,同时负责监视豪门贵族的日常活动。江充到任后,弹劾逮捕了一大批豪门贵族子弟,准备将他们送入军中,随汉军出击匈奴。他的这个举动,让长安的贵族子弟心生惶恐,纷纷向他叩头认错,请求宽恕。江充这种暴烈的治理手段,让汉武帝十分高兴,从而认定江充是一名忠直之臣。

或许是信心过度膨胀,也或许是入戏太深,江充不仅弹劾贵族子弟,还向太子刘据展示着自己的强硬。

史载:后充从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充不听,遂白奏。上曰:"人臣当如是矣。"大见信用,威震京师。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14)

江充通过汇报刘据使者的过错,搏取政治资本

刘据曾派使者去甘泉宫问候汉武帝,使者却驾车驶进了驰道。按照礼制,驰道是天子之道,百官没有得到许可皆不可行驶其上。江充看到之后,就将刘据的使者扣押了下来。刘据得到消息之后,派人向江充道歉,承认自己管教无方的错误。同时恳请江充不要将这件事报告给汉武帝。江充接受了刘据的道歉,却依然向武帝汇报了刘据使者的错误,汉武帝因此把江充视为人臣典范,对他更加信任和倚重,江充的名声就此威震长安。

江充将刘据当作了自己积攒政治声望的垫脚石,这在他自己心中留下了一根刺,他担心刘据登基为帝之后,会报复自己。而正是他的这种心态,暴露了他的本质,他并不是真正的心怀天下的忠直之臣,只是一个善于伪装的政治投机者。为了保证自己能够活下去,江充开始处心积虑的谋划,如何扳倒太子刘据。

刘据人生悲剧的开始

汉武帝征和元年(公元前93年),太仆公孙敬声因贪污汉朝北军军饷一千九百万钱,被捉拿下狱。为了替儿子公孙敬声赎罪,丞相公孙贺上书汉武帝,请求追捕被朝廷通缉的游侠朱安世。然而朱安世被公孙贺抓住以后,却上书诬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以及行巫蛊诅咒天子之事。

汉武帝接到朱安世的上书后,于征和二年(公元前92年)春正月,将公孙贺下狱,不久之后,公孙贺连同公孙敬声一起死于狱中,其家人也被汉武帝下令全部处死。受到公孙贺事件的牵连,刘据的同母姐姐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及舅舅卫青的儿子卫伉、汉武帝的同母姐姐平阳长公主之子曹宗,均被汉武帝下令处死。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15)

公孙贺向汉武帝请求追捕朱安世,却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公孙贺是刘据的姨父,是卫青去世后,刘据在朝堂之上的主要支持力量,公孙贺及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伉、曹宗等人被汉武帝处死后,刘据在宫城之外的支持力量几乎被一扫而空。而正是这一政治事件,让江充找到了扳倒刘据的机会。

史载: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亡,莫敢讼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言宫中有蛊气,先治后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遂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

史载:充典治巫蛊,既知上意,白言宫中有蛊气,入宫至省中,坏御座掘地。上使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助充。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16)

江充利用汉武帝的多疑性格,开始对刘据进行构陷

征和二年(公元前92)时,汉武帝已经64岁了,此时的他体衰多病,对死亡的恐惧,让他变得敏感多疑。公孙贺巫蛊事件,让汉武帝怀疑自己之所以体弱多病,是因为有人诅咒自己导致的。江充察言观色,趁机提出汉武帝体弱多病,是因为宫中有人行巫蛊之事诅咒所致,请求大索宫中。

汉武帝同意了江充的请求,任命江充为主使,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人为副使,对皇宫进行大搜查。江充先从汉武帝的后妃开始查起,就连皇后卫子夫居住的椒房殿也遭到江充的搜查。一番搜查之后,江充在后妃中没有找到巫蛊之事的证据。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17)

江充在太子宫中挖出桐木人,刘据虽不知情,却难以自辩

其实,这只是江充的烟雾弹,他真正的目标是刘据居住的太子宫,果然,江充带领士兵进入太子宫搜查后,从太子宫中的地面下挖出了一个桐木人,江充获得了太子刘据行巫蛊之事的重要证据。

看到江充挖出的桐木人,刘据心生不安,他根本不知道太子宫中会有这个东西,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此时的汉武帝正在甘泉宫休养,并不在长安城内,刘据派遣使者去甘泉宫,希望向汉武帝解释这件事,表明自己并没有行巫蛊之事,无奈使者根本无法进入甘泉宫,觐见汉武帝,只得返回。

刘据形势所迫下的自我反击

无法见到父亲,刘据心中更加的惶恐不安,他只能向自己的老师,太子少傅石德寻求解决的办法,石德此时也是方寸大乱,他身为太子少傅,如果刘据行巫蛊之事的罪名坐实,自己也会受到牵连。想到这里,石德便建议刘据不能坐以待毙,先通过矫诏的方式,将江充等人扣押,然后召集军队,控制长安局势,再派人去往甘泉宫,觐见汉武帝。刘据采纳了石德的建议,开始准备发动对江充的反击。

史载:征和二年七月壬午,乃使客为使者收捕充等。按道侯说疑使者有诈,不肯受诏,客格杀说。御史章赣被创突亡。自归甘泉。太子使舍人无且持节夜入未央宫殿长秋门,因长御倚华具白皇后,发中厩车载射士,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告令百官日江充反。乃斩充以徇,炙胡巫上林中。遂部宾客为将率,与丞相刘屈氂等战。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18)

大兴巫蛊之祸的江充被刘据矫诏诛杀

征和二年(前92年)七月壬午,刘据派遣宾客扮成使者,矫诏抓捕了江充,同时将对诏书有所怀疑的韩说诛杀。而协助江充办理此案的御史章赣、苏文却逃脱了刘据的抓捕,去往甘泉行宫觐见汉武帝。

刘据因不知汉武帝是否还在世,决定正式起兵。但因他能指挥的军队有限,便派人持节入长秋门,将自己的计划报告给母亲卫子夫。在得到卫子夫的支持后,刘据派人从取武库取出兵器,征调长乐宫卫队,同时昭告百官江充谋反,将江充诛杀。

史载:其秋,戾太子为江充所谮,杀充,发兵入丞相府,屈氂挺身逃,亡其印绶。太子既诛充发兵,宣言帝在甘泉病困,疑有变,奸臣欲作乱。上于是从甘泉来,幸城西建章宫,诏发三辅近县兵,部中二千石以下,丞相兼将。太子亦遣使者挢制赦长安中都官囚徒,发武库兵,命少傅石德及宾客张光等分将,使长安囚如侯持节发长水及宣曲胡骑,皆以装会。驱四市人凡数万众,至长乐西阙下,逢丞相军,合战五日,死者数万人,血流入沟中。丞相附兵浸多,太子军败,南奔覆盎城门,得出。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19)

受到使者关于太子谋反谎言的欺骗,汉武帝开始下令平叛

章赣、苏文逃出长安,来到甘泉宫后,向汉武帝报告了刘据在长安的行为。此时的汉武帝认为刘据起兵不是为了谋反,只是在江充逼迫之下的自保行为。他派出使者前往长安,准备将刘据召到甘泉宫询问具体的情况。然而这名使者却因胆怯未敢进入长安城,而是对武帝谎称刘据真的在谋反。使者的奏言,让汉武帝与刘据错过了最后一次沟通的机会,汉武帝听信了使者的奏言,认为刘据真的谋反了,心中大怒的同时,着手开始进行平叛。

汉武帝从甘泉宫来到长安城西的建章宫,颁布诏书征调三辅附近各县的军队,连同二千石以下官员,全部归刘屈氂兼职统辖。刘屈氂此时已经担任了左丞相之职,刘据起兵长安后,刘屈氂因为曾与李广利一起构陷刘据,被刘据追捕,只身逃到了甘泉宫。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20)

领兵平叛的刘屈氂知道,这次巫蛊之祸是扳倒太子刘据的最佳时机

身为李广利的儿女亲家和政治盟友,刘屈氂知道,这次由江充点燃起来的政变大火,正是彻底扳倒刘据,辅助昌邑王刘髆成为太子的最佳时机,因此他迫不及待的率领军队,进入长安,准备将刘据彻底击溃。

此时的刘据手中并无正规军,他只能派使者假传圣旨,将关在长安狱中的囚徒全部放出,命少傅石德及门客张光分别统辖。接着便派囚徒如侯,持符节前往长水和宣曲两地,准备征调当地的胡人骑兵。

却未曾想到,如侯被汉武帝抢先派来征调胡人骑兵的侍郎莽通诛杀,刘据第一次调兵就此失败。而后,刘据又来到北军军营南门之外,站在车上,将护北军使者任安召出,颁与符节,命令任安发兵。但任安拜受符节后,却返回营中,闭门不出。刘据二次调兵失败。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21)

两次调兵失败的刘据,最终兵败,逃出长安

两次调兵失败后,刘据只能将长安四市之人约数万人临时武装起来,与刘屈氂率领的军队,在长乐宫西门外展开对决,双方会战五天,死亡数万人,血流成河。七月庚寅日,刘据的部队寡不敌众,溃败四散,刘据本人逃出长安。

太子刘据最后的倔强

《琅琊榜》中,户部尚书沈追曾向靖王萧景琰描述,祁王萧景禹被打入天牢后,半数的文武大臣都在为他求情作保,认为祁王是冤枉的。而兵败难逃之后的刘据,却没有这样的待遇。

史载:郎莽通获反将如侯,长安男子景通从通获少傅石德,可谓元功矣。大鸿胪商丘成力战获反将张光。其封通为重合侯,建为德侯,成为秺侯。"诸太子宾客,尝出入宫门,皆坐诛。其随太子发兵,以反法族。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22)

《琅琊榜》中萧景禹入狱,半数大臣为其求情,刘据却没有这种待遇

在平定长安乱局之后,侍郎莽通、长安男子景通、大鸿胪商丘,分别被汉武帝封为重合侯、德侯、秺侯。太子刘据的众门客,一律处死;凡是跟随太子发兵的,一律按谋反罪灭族。一时间长安城血流成河。

而此时出逃在外的太子刘据,面临着巨大的生命危机,在左丞相刘屈氂、黄门苏文、海西侯李广利的坚持下,汉朝政府派遣士兵继续追捕刘据。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23)

在刘屈氂、李广利等人的坚持下,朝廷开始对刘据进行追捕

史载:太子之亡也,东至湖,臧匿泉鸠里。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山阳男子张富昌为卒,足蹋开户,新安令史李寿趋抱解太子,主人公遂格斗死,皇孙二人皆并遇害。上既伤太子,乃下诏曰:"盖行疑赏,所以申信也。其封李寿为邗侯,张富昌为题侯。"

史载:太子有三男一女,女者平舆侯嗣子尚焉。及太子败,皆同时遇害。卫后、史良娣葬长安城南。史皇孙、皇孙妃王夫人及皇女孙葬广明。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24)

不甘受到奸佞侮辱的刘据,最终自缢身亡

刘据此时隐藏在隶属京兆尹的湖县泉鸠里的一户人家中。八月辛亥日,得知刘据行踪的湖县地方官,带兵围捕刘据。身为储君三十八载的刘据,不愿忍受被佞臣捉拿受辱的结果,在房中自缢而死。二位跟随太子出逃的皇孙也一同遇害。

随着刘据的自缢身亡,他母亲卫子夫也在长安宫中自杀离世,其妻史良娣、长子刘进、子妇王翁须、女儿(皇女孙)皆在长安遇害。 曾经宾客如云,繁盛昌荣的皇太子刘据一脉几尽灭门,只留下一名襁褓之中的男婴,被收押入狱。

思子台上望子归

《琅琊榜》大结局中,皇帝萧选面对化名梅长苏十二年的外甥林殊,双膝下跪,向他忏悔自己冤杀祁王萧景禹及赤焰军林氏帅府的过错。萧选那句"你要相信朕是受了小人的蒙骗"的话语,让人无限唏嘘。

萧选用了十二年的时间,才明白自己是被小人蒙骗,而汉武帝刘彻,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醒悟过来,自己受到小人的挑唆,让太子刘据蒙冤离世的事实。在看过高寝郎田千秋为太子刘据鸣冤奏疏之后,汉武帝痛彻心扉,悔恨不已。作为中国历史上杀伐果决的一代雄主,汉武帝决定为太子刘据平反。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25)

萧选用了十二年,才被迫为祁王萧景禹平反,汉武帝只用了一年

史载:久之,巫蛊事多不信。上知太子惶恐无他意,而车千秋复讼太子冤,上遂擢千秋为丞相,而族灭江充家,焚苏文于横桥上,及泉鸠里加兵刃于太子者,初为北地太守,后族。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天下闻而悲之。

征和三年(公元前91年),汉武帝拜田千秋为丞相,调查太子刘据谋反之事。经过田千秋的调查,汉武帝确认刘据起兵并不是为了谋反,开始对参与巫蛊案、陷害太子的臣子进行严惩。江充虽已死去,汉武帝仍对其痛恨不已,他愤而恢复了自文帝起已废除近百年的夷族之刑,夷江充三族。

江充被夷三族之后,汉武帝又仿照太子刘据烧死胡巫的做法,将苏文烧死在横桥之上。功劳最大的莽通被汉武帝下诏处死;曾在泉鸠里对太子兵刃相加的人,均被汉武帝下诏族灭。因与太子交战而获封侯的商丘成、张富昌和李寿也分别被汉武帝诛杀。诬陷太子的海西侯李广利与左丞相刘屈氂亦被灭族。

琅琊王刘泽怎么死的(琅琊榜中的祁王萧景禹)(26)

正如《琅琊榜》林殊一样,汉武帝虽为刘据平反,悲剧却已铸成

尽管将这些蒙蔽自己的臣子全部处死,但是也改变不了刘据蒙冤离世的悲惨事实。刘据的离世,对已经64岁的汉武帝是巨大的打击,不仅让他经历了晚年丧子的巨大悲痛,也让大汉失去了一位合格的政治接班人。

出于对爱子的愧疚和思念,汉武帝在长安修建思子宫以寄哀思;又在湖县修建了一座思子台,尽管史书没有记载,但是我相信,也许在那段时光中,汉武帝曾经站在思子台上,眺望远方,映照着晚霞夕阳,脑海中浮现的是长子刘据谦恭温和的模样。

参考资料:

《汉书·武五子传》《汉书·蒯伍江息夫传》《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