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饲养的家禽中,数量最多、最为普遍的就是鸡了古人对鸡的推崇在民间风俗中得到充分体现三国魏董峤在《问礼俗》中记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类似的说法也见于南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一日不杀鸡,二日不杀狗……”将鸡日排在正月第一周的首位可见对其重视程度了,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鸡古代雅称?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鸡古代雅称(鸡文武)

鸡古代雅称

在人类饲养的家禽中,数量最多、最为普遍的就是鸡了。古人对鸡的推崇在民间风俗中得到充分体现。三国魏董峤在《问礼俗》中记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类似的说法也见于南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一日不杀鸡,二日不杀狗……”。将鸡日排在正月第一周的首位。可见对其重视程度了。

在十二生肖中,鸡是唯一的禽类。

鸡何以获此殊荣?这固然与鸡对人类的奉献有关:鸡肉、鸡蛋可供食用,且味道鲜美,雄鸡可以报晓。但古人更看重的还是鸡有五德,即《韩诗外传》所说的:“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当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对鸡之德,诗人多有吟咏。唐代诗圣杜甫有一首《鸡》诗赞道:“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唐代李频在《府试风雨闻鸡》一诗中叹曰:“不为风雨变,鸡德一何贞!在暗常生觉,临晨即自鸣。”宋代陆游亦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峨峨赤帻先群辈,喔喔长鸣益四郊。”(《赠老鸡》)。明代唐寅(唐伯虎)有一首《画鸡》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白色雄鸡优美高洁的品格:“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自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人类养鸡的历史十分悠久,我国古籍中关于鸡的记载也相当多: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鸡栖于埘”、“鸡栖于棱”等句;晋代陶潜在《归田田居五首》其一中有“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句;宋代陆游有“怜渠亦复解人意,来宿庭树不待笼”句……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知家鸡饲养早在两千年前就开始了,《诗经》时的“埘”,就是就是鸡窝,足以证明这一点;但鸡毕竟原为野生动物,所以有时还改不了上树的习惯。

在古代,民间养鸡,宫廷中也养,《周礼》中注明当时有一种被称为“鸡人”的报晓之官,专门掌管“鸡牲”。唐代陈鸿《东城老父传》载:“玄宗在官邱时,乐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索长安雄鸡金毫、铁距、高冠、昂尾千数养于鸡坊,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驯马扰教饲之。”看起来这位风流皇帝养鸡不过是为了斗鸡玩乐而已。

斗鸡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在我国及亚洲各国很早就流行了。泰国人对斗鸡最为热心,每当农闲时农村都隆重地举行。斗鸡是在五彩缤纷的舞台上进行,四周插上鲜花,台下坐满观战与助威者,十分热闹。有趣的是,西方国家也早有斗鸡之风,且在公元前500多年前古希腊时期便已兴起。

据传说,希腊泰米斯托克利将军在同波斯军作战时,有一次在行军途中看到两只公鸡斗架,场面激烈。为鼓舞斗志,他召集部下观看。希腊人观后土气大增,赢得了那次战斗的胜利。为纪念这次胜利,此后希腊每年都举行一次斗鸡活动,渐渐形成习俗,并传到地中海沿岸各国。看来西方人也很崇尚鸡那“敌前敢斗”的勇啊!

在云南农业大学博物馆,内设鸡文化博物馆。这是我国南方第一个以鸡为主题的文化博物馆。

现当代的中国画家,很多都喜爱画鸡。我个人认为,小写意花鸟画家王雪涛、萧朗画的鸡最为传神。我在深圳认识的一位来自山东的孙姓画家,也擅长画鸡,颇受各界人士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