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是一个好习惯,但是已经发霉变质的食物,那肯定就不能再食用了。否则哪怕是一块发霉的饵块,也会威胁到人的生命。

误食霉变食物(吃了发霉的饵块)(1)

59岁的谢英来自云南宣威,四天前她在家里吃了350克左右的发霉饵块,转院至昆明时已经出现了感染性休克。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医生 胡锐:“从化验指标来看已经是全身的多器官衰竭,我们正常人的肝酶指标一般不超过四五十,但是患者的肝酶指标已经到达一千多,患者已经出现了肝衰竭的情况,肾功能也有损害,心肌酶也有损害,还有凝血功能也非常差。”

误食霉变食物(吃了发霉的饵块)(2)

谢英的腹部膨胀有压痛,医生怀疑那些吃到肚子里的饵块已经造成了严重的腹膜炎。她的呼吸和意识都不太好,想摘下氧气面罩咳嗽吐痰,她的儿子高飞在一旁照顾她。

谢英的儿子 高飞:“一开始她说不舒服,我们都以为是感冒,就在我们村卫生室治疗,后来比较严重了家人给我打电话,我回去接她才转到县里的医院,她告诉我们她吃了这么大一块发霉饵块。”

误食霉变食物(吃了发霉的饵块)(3)

高飞说,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食物已经发霉变质母亲也舍不得扔结果导致了如此恶果。这家人怎么也想不到,一块350克左右的发霉饵块,会让谢英多器官衰竭,还出现了横纹肌溶解。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主任 李洪波:“我们初步考虑是食物污染以后引起的中毒,进食了这些发霉的饵块、饵丝、米线、面条、吊浆面、汤圆面等等,发霉变质后可能会产生两个细菌,一个就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黄曲霉毒素,另一个就是椰毒假单胞菌。”

误食霉变食物(吃了发霉的饵块)(4)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是一种国际认证的一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毒性极强,是砒霜的60多倍。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中,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乳制品等。像平时吃的花生、玉米、用的花生油、花生酱中都很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

误食霉变食物(吃了发霉的饵块)(5)

而米酵菌酸也是一种剧毒毒素,它是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的,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果食物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且放置时间过久,就容易产生米酵菌酸,人食用后就会引起急性中毒,致死率高。而这种毒素常见于生湿米面制品,尤其是发酵产品中,如河粉、米线、木耳等都是高风险食品。去年黑龙江发生的"酸汤子"中毒事件,导致9人死亡,元凶就是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后产生米酵菌酸。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主任 李洪波:“这两种毒素在中毒的早期症状都是会出现胃部的不适,比如说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在消化道之后可能会出现肝脏、肾脏功能的障碍,有一部分病人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凝血功能障碍,最严重的可能会出现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误食霉变食物(吃了发霉的饵块)(6)

李洪波介绍,两种毒素中毒后都会导致人体出现症状叠加的现象。在没有病原学诊断的情况下,医生无法获悉患者是哪一种毒素中毒,但这些剧毒致癌物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霉变的花生、玉米等;淀粉、大米、小米、豆类在高温湿润的环境下,一旦霉变也会产生上述毒素。尤其是我们云南人喜爱食用的米或者糯米类制品中。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主任 李洪波:“椰毒假单胞菌在酸性的环境中容易生长,米线、面条、饵块、饵丝、吊浆面、汤圆面等等,或者是含淀粉物质比较高的食物,如果发生霉变了,尽量不要去吃,因为这样很容易导致急性的中毒。”

误食霉变食物(吃了发霉的饵块)(7)

为了挽救谢英的生命,医生除了保肝护肾治疗外,还准备为她做血液净化治疗,目前她已住进了ICU病房。

误食霉变食物(吃了发霉的饵块)(8)

提醒

通过谢英的病例,医生提醒大家:切莫食用过期霉变食品。发现食物发霉,把变质发霉部分切除后再食用,也是完全错误的做法。吃到变苦的瓜子松子花生等坚果时,一定要及时吐出来并漱口,因为这种苦味正是来自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同时,一定不要吃久泡的木耳。不食用劣质芝麻酱、花生酱。还要定时更换筷子,因为裸筷、漆筷都容易开裂藏食物残渣而产生黄曲霉素,经常摄入会增加肝癌风险。

误食霉变食物(吃了发霉的饵块)(9)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主任 李洪波:“阴湿冷的情况下都有可能会产生黄曲霉毒素,要加强卫生管理,生活中食盐可以中和降解我们体内一部分黄曲霉毒素,另外我们多吃绿叶蔬菜,也可以起到降解黄曲霉毒素的作用。”

虽然食盐和蔬菜能降解部分黄曲霉毒素,但医生还是强调:身体健康非常宝贵,切莫为了所谓的节省,省事儿,拿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冒险。

播出时间:

今晚(1月16日)18:40分

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

YNTV-2《都市条形码》

下周一(1月18日)晚21:30分

云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

YNTV-6 《民生关注》

记者:李婧莱 马炽韬

编辑:施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