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静 张琪

这十年,焦波走过中国很多村庄。他用镜头深刻地理解着以自己爹娘为代表的农民,用双脚丈量着乡村,在土地上为奋斗的人们留影,为中国留影,为时代留影。

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专访“农夫导演”焦波,听他讲述镜头里中国乡村的十年发展。以下为焦波的自述:

首部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我们的十年农夫导演)(1)

从2012年到2022年,我们国家走过了辉煌的十年。这十年,也是我事业发展中一个重要阶段。

这十年,我喜欢跑到乡村里,拍摄中国乡村纪录片。为什么要拍摄中国乡村?这源于我的一个初衷。我用30年时间拍摄我的父母,完成了《俺爹俺娘》这部影像作品。可是,人总有一天会走的,关于爹娘这部作品,总有一天会拍完。但是,爹娘的“爹娘”——中国乡村,是永远拍不完的。所以,从2012年春节起,我开始驻扎在乡村。

这十年时间,我们在淄博沂源杓峪村拍摄《乡村里的中国》,又到菏泽曹县丁楼村拍摄《淘宝村》。菏泽曹县丁楼村,是中国在电商方面开展得又早又成熟的村庄。我们在这里驻扎了一年,拍摄村民从事电商工作的过程。我看到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不服输,敢想敢干,也见证了他们村子的迅速变化。

后来,我们又到泰安市东平县耿山口村拍摄《黄河之水天上来》,记录黄河滩区村民的搬迁过程。黄河滩涂扶贫迁建也是山东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在这个村庄,我们的团队驻扎了几年时间。再后来,我们还去过菏泽市郓城县,拍摄残疾女孩做电商的故事,名字叫《油桃妹》。这部纪录片的其中一名摄影师叫北川,他在汶川地震时失去了父母。我教他摄影,想让他尽快走出阴影,走进阳光,用摄影机的镜头打开心扉。

在这些纪录片中,我比较喜欢的是《乡村里的中国》。这个小小的村庄,能够折射出大中国乡村发展的影子。尤其主人公杜深忠,他是一个追求精神文化、个性非常鲜活的人物。拍这个片子,我们跟主人公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变成了一家人。

首部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我们的十年农夫导演)(2)

作为记录者,我们遇到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有很多值得我们记录的东西。所以我带领团队深入农村,拍摄中国乡村变化的纪录片。这几年来,我们拍摄了9部乡村题材的纪录片,见证了脱贫攻坚。

最近,我们又回访了几个村庄,看到这几年来发生的新变化。我们回到《乡村里的中国》拍摄地淄博沂源杓峪村,村民把苹果种得越来越好,还发展乡村旅游,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真正看到农民生活的变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他们的幸福。

说起这十年里我个人的变化,除了年龄增长,我也从农民身上受到很多启发。他们身上的那股子坚强、坚韧,给我很多力量。

这十年,我专注拍摄中国乡村,拍摄中国农民,就想为乡村写史,为农民立传,我觉得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一部分。这部“史”,这部“传”,已经完成几个篇章。但这还远远不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还要继续拍下去,为乡村的史、农民的传,继续拍摄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