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大全(中华经典名著老子道德经全文解释)(1)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思想内容微言大义,一语万端。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大全(中华经典名著老子道德经全文解释)(2)

《老子》是一本道家的哲理书﹐书中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认为”道“是”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的,所以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可以解释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有着”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绝对的本体的意义。认为一切事物的生成变化都是有和无的统一(”有无相生“),所以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强调无视更基本的。可谓博大精深。涉及面很广,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军事,都体现着道家的哲学思想。另外还涉及到美学、历史、文学、宇宙学、人体科学等。它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不小。它主要阐述自然无为思想﹐其中包含了不少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

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大全(中华经典名著老子道德经全文解释)(3)

上篇 第五章 (治国)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9]天地之间,其犹橐龠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10]

【注释】

①橐龠,读音为tuó yuè,风箱。由两个部分构成,橐,装气的口袋,龠,通气的竹管。

[9] 这里,老子又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著名的统治原则,即“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遭到几乎所有的小资产阶级学者的强烈抗议。但是如果考察了中国所谓的五千年的“文明”史,人民的命运其实也就是如此。

这句话的要点在于,“道”的威力是无穷无尽的,它不会因为“百姓”的利益而改变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与之相比,儒家的“仁治”就显得更加虚伪;同样,老子也显得更加无耻。[10]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自存之道。

【译文】

天地听任万物自生自成而无所谓对万物的仁爱,它把万物看作祭祀用过的刍狗而不顾惜。圣人听任百姓自保自养而无所谓仁爱,他把百姓看作祭祀用过的刍狗而不怜惜。天地之间岂不像一个风箱吗?空虚而不会穷竭,越鼓动就越发出风来。议论太多就会迅速困窘,不如保持虚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