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道一定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可信的。如果你非要证实,还要有什么证据,对不起!真没有。这可不是什么牛顿第几定律,可以用什么物理试验来证明。道本身不会有什么主观上的作为,更没有可以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体。

正如老子所说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庄子在大宗师提出的人生观(庄子大宗师有情有信)(1)

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道可传授给别人,但是无法从别人那直接得到。通过学习、修行可以掌握它,但是你却无法真正看到它。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一点比较好理解,老师可以教授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才能成为真正自己的知识,而且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可能是千差万别的。嫁衣神功、醍醐灌顶大法之类的绝世功法,既然是绝世功法,那当然是只能见于小说,而不可能真的让你遇到。

庄子在大宗师提出的人生观(庄子大宗师有情有信)(2)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

道是世间万物之本源,它自身自然不会有什么起源与根本,真要说它的本源是什么,那也只能是它自己。在天地还未产生时,道则是固有存在的。正好老子所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道赋予于鬼、帝神性,生出天、生出地。正如老子所说“可以为天地母”。也有学者认为“神”在这里是神的意思,但是感觉好像没有赋予神性高大上。

庄子在大宗师提出的人生观(庄子大宗师有情有信)(3)

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何为太极,在古人看来所谓太极就是指宇宙本始,也就是宇宙的最本源的开始。按现代宇宙大爆炸的理论看,是不是可以看为发生大爆炸的那个致密炽热的奇点呢?居然能把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与之联系起来也挺奇特的。据说大爆炸是发生在137亿年前。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的“高”可不是高下的意思,而是久远的意思,也就是道在产生发生在比太极的出现还要久远,这是道在时间上的永恒性。

庄子在大宗师提出的人生观(庄子大宗师有情有信)(4)

所谓六极比较好理解,就是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再加上下,而道比六极所代表的三维空间更加深远,展现了其在空间上的无限性。大概就是道比我们所体会到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而形成的四维空间还要深远,也许是五维、六维?比我们所认识到的时间、空间知识都更加高深,它才是宇宙真正的终极真理,也许至人、神人能有所体悟,问题是即使告诉我们,也听不懂啊!

道比太极都要久远,自然比天地的产生更久远,比较我们能认识到的最久远的天地的产生,不要久远。我们所谓古老的上古,在它看来哪里能称得上是老呢?

庄子在大宗师提出的人生观(庄子大宗师有情有信)(5)

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

“豨”古同狶,读音为xī,指巨大的野猪。豨韦氏是个什么氏族呢?是一个崇拜猪的氏族。据说是一个比黄帝、神农、伏羲更遥远的时代,传说中豨韦氏距今20000多年。这个猪当然是野猪,肯定不会是我们现在养的猪。

狶韦氏得到它,也就是道,用之来统驭天地。

庄子在大宗师提出的人生观(庄子大宗师有情有信)(6)

伏戏氏得之,以袭母;

伏戏氏即伏羲氏,也就是我们现在认可的上古三皇之一,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伏羲氏得道,用它调合元气。所谓气母就是元气之母,之所以说伏羲氏调合元气,大概与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太极八卦有关吧。让人们掌握了窥探天机,调节阴阳平衡的方法。

庄子在大宗师提出的人生观(庄子大宗师有情有信)(7)

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

维斗是北斗星的别称,北斗被古人视之为众星纲维,故称之为维斗。正是因为北斗星遵循了道的规律,才能亘古不变。同样,日月得以遵循道,方能永不停息的运行。

北斗星与日月与其它得道的主体都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其它不论是豨韦氏、伏羲氏,还是后面的肩吾、颛顼都是有主观意识的人或神,而北斗与日月呢,恐怕没有什么主观能动性可言吧,是不是应该是指掌管北斗星、大阳及月亮的神更准确一些呢?北斗星之神得以领会道之真谛,方使北斗星亘古不变。同样,日月之神得之,方使日月能永不停息、循环往复。

庄子在大宗师提出的人生观(庄子大宗师有情有信)(8)

勘坏得之,以袭昆仑;

传说中人面兽身的勘坏掌握了道,传承了昆仑山的神祗。

冯夷得之,以游大川;

冯夷得道,成为了河伯。遨游于各条大河。冯夷此人可以多说两句,据《清泠传》记载,“冯夷,华阴潼乡堤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河伯”,也就是说冯夷此人是修仙者,炼得仙丹服用后,成仙得道,得水仙之仙位传承,成为河伯。也有说是“以八月庚子浴于河,溺死”,这就有点惨了,八月份下河洗澡淹死了,不知道是先得道后淹死的,还是先淹死后得道呢?如果是先得道,后淹死也就罢了,这是以另类的形式追求了圆满。如果是先淹死的,不知道死后再求道可行否?

庄子在大宗师提出的人生观(庄子大宗师有情有信)(9)

肩吾得之,以处大山;

肩吾得道,得以霸占泰山,也有说是昆仑山的,当然不是占山为王,而是成为山神。

黄帝得之,以登云天;

黄帝得道,得以乘龙升天。黄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相关知识一定要知道,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据说黄帝晚年的时候,发明了鼎,大概就是掌握了青铜器的铸造术。当第一个鼎被铸造出来时,天上突然飞下来一条龙,带着黄帝升天而去。后来的人把黄帝升天的地方叫做"鼎湖"。后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庄子在大宗师提出的人生观(庄子大宗师有情有信)(10)

颛顼得之,以处玄宫;

颛顼得道,成为飞升玄宫,成为北方之帝。颛顼两字的读音为zhuān xū,“五帝”之一,姬姓,名乾荒。是黄帝之孙。在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中,颛顼是主管北方的天帝。

禺强得之,立乎北极;

禺强得道,得以成为掌管北极的神。禺强为传说中的海神、风神和瘟神,也作“禺疆”、“禺京”,是黄帝之孙。海神禺强统治北海,身体像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

庄子在大宗师提出的人生观(庄子大宗师有情有信)(11)

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

西王母得道,得以坐阵少广山,不知其始,不知其终,得以永葆青春。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及五伯;

凡人彭祖得道,修身养性,得以长寿八百岁,也有说七百岁的,反正不论是七百还是八百,寿长就行了。

庄子在大宗师提出的人生观(庄子大宗师有情有信)(12)

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泥匠出身的傅说得道,辅佐商王朝王君武丁,统御天下,死后也能乘驾东维星,骑坐箕宿和尾宿,而永远排列在星神的行列里。

“豨韦氏得之”至此这一段后世很多学者认为是后人添加的,并不是出自庄子之手。这一点没法定论,各自体会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