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来聊聊闽南语天后,江蕙的金曲。

江蕙闽南语24首歌曲(闽南语天后江蕙十首最佳金曲选编)(1)

江蕙——祝福

2015年台湾最热门的娱乐话题是江蕙将在举办25场演唱会后告别歌坛。

江蕙宣布“封麦”引发的热潮,使得演唱会售票系统在开放首日就不堪重负而瘫痪。第二天, 大批歌迷直接到主办方办公楼外大排长龙购买实体票,甚至有歌迷在拥挤中昏倒送医。这样的场景在江蕙演唱会售票的时候并不少见。喜欢江蕙歌声的歌迷,广泛分布全台各阶层,但参加音乐会的听众, 多半是中老年人为多,尤其是妇女同胞。会场上持荧光棒的比例,相对其他年轻的偶像歌手明显地少了许多,。人们多数静静地坐在椅子聆听,不会起身,甚至尖叫嘶吼。每个人的脸情仿佛散发诸多生活波折和沧桑,这辈子就等这一小小回报,让她的歌声轻柔的抚慰。

6.远走高飞

阔别三年后,江蕙在2013年5月给歌迷们带来了《远走高飞》这张专辑,谁知在今天却恍然大悟,原来她在那时就想退出歌坛了,这张专辑自然就成为江蕙的最后一张。但是一样的江蕙,却带来了不一样的台语歌。天后的严选,加上细火慢熬,终于远走了今天。这张专辑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张,每一首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也是江蕙出道44年的宝贵结晶。远走高飞这首歌,可以看得出江蕙目前面对人生及感情的真实态度,不以魅众煽情,技巧取胜,而是以真挚幽微的感触,娓娓唱出深刻真实的体会。值得一提的是,远走高飞歌曲中二姐以相当感性的口白说出自己想要「远走高飞」的心情,深具骚动人心的感染力。

7.我爱过

进入新纪元后,江蕙推出《我爱过》这张专辑,江蕙在这时候歌声圆润丰厚,收放自如,高低音部份处理恰当,真不愧为“台语歌曲天后”。而我想借这首歌聊聊江蕙的感情生活,她唯一公开承认的恋爱是和洪荣宏,两人在西餐厅相识,当时都还没出名,拥有一段美好的回忆,但洪荣宏很快窜红了,洪家长辈怕江蕙影响洪的事业而让两人分开。洪荣宏后来被黑道围砍,江蕙赶往病榻照料,让他们再结前缘,但两人最后还是走到感情的尽头。而这时的江蕙选择了站在高处与歌相看,同时也提前预告着江蕙未来会在歌坛大红大紫。但两人后来感情升华,她开唱邀他当嘉宾,传为佳话。洪荣宏之后,江蕙曾跟张菲、费玉清两兄弟传过绯闻,张菲过去常在节目上和她扮演情侣「春娇与志明」,多年来频频喊话喜欢她,但她比较喜欢费玉清,曾说要选就选费玉清,还说如果她和费到老都没结婚,费是最好的也是适合的老公人选。53岁的她将告别歌坛,或许舞台灯光外才可能找到像是当年与洪荣宏的那段纯真的爱情。

8.无言花

1997年江蕙发行专辑《艺界人生》,无言花是其中的一首,作曲是著名的作曲家陈小霞,填词是陈黎钟。无言花,象征漠然无语的心境,而江蕙更是将千回百转的凄哀和动人悱恻演绎的淋漓尽致。我是在看江蕙初登场演唱会的时候被这首歌深深的吸引了,它太富有闽南语歌的韵味了,堪比《雨夜花》《望春风》等闽南传统歌谣。从这首歌词的含义上看,是在写一对无缘的情人,在离开后才来思念。歌曲的后半段不断地重复着“你敢有听见花谢若落土,破碎是谁人的心肝。”,加上江蕙独特的哭腔,将无尽悔意表现的淋漓精致,而妙就妙在这首歌叫做无言花,像极了台湾在世界格局中的处境,一朵花落土,而这又破碎着谁的心。因此,在感情上像极了雨夜花所要表达的感情,那是独岛台湾在世界潮流中一种迷茫的心境,而我能说的只有这么多了。

9.黄昏的故乡

黄昏的故乡,在闽南地区台湾地区的流传度甚广,我第一次听这首的版本是余天的,而当我真正喜欢上这首是在江蕙镜花水月的演唱会上,这是一首古早的闽南语歌了,那时的闽南语歌还是普遍采用日本曲的时候,再填入台语的词,因此可以说现在我们听到的这种闽南古味其实是带有日本演歌色彩的。闽南语歌曲中有很多表达思念家乡、渴望回归故里的心情 , 更体现了人们强烈的祖根意识和族群观念。 60年代后,开始有大批乡下青年到都市打拼, 这首《黄昏的故乡》就孕育而生,当你唱到的“孤单若来到异乡, 不时也会念家乡” , “怀念彼时故乡的形影 , 月光不时照落的山河” , “白云啊~ 你若唛去, 请你带着阮心情, 送去乎伊我的阿母喔 ~ 不倘来忘记 ~ ” 。故乡, 这个最温暖人心窝的地方、最让人不能割舍的依恋 , 包裹了浓浓的亲情和珍贵的记忆 , 在闽南语歌曲中就是如此简单的模样和如此朴素的表达。人们借物抒情 , 情景交融地编织一个魅力四射的故乡, 质朴地表达思念之情。

10.落雨声

有人说,女生听家后,男生听落雨声。除《家后》之外 ,感念亲恩的《落雨声》在台湾的点唱次数也超过了700万次 。《落雨声》通过勾勒身处都市的异乡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唱出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心声。这是1999年发行的《半醉半清醒》中的一首,作词方文山,作曲周杰伦,这两位今天的成就不言而喻,可见这首歌无论从词曲还是演唱,都是顶级的水准。而这时的江蕙,开始从都市的风格中回归现实,因此江蕙的歌曲总能跟上社会的脉动,让忙碌的都市人回归最基本的家庭价值。听江蕙的歌,总会在潸然泪下中找回自己所经历过的亲情、友情 、爱情 ,也能在悠扬的歌声中感受到触动心灵最深处的情感。

江蕙并不擅长舞蹈演出,在舞台上表演摇滚或活泼轻快的歌曲时,她的手足往往只是象征的搭配。她也没什么急智口才,可能有的只是小时在那卡西和歌厅演唱时,长期磨练的亲和语言。其实多数人只要歌声就够了,纵使是三四个小时,那简单清亮的音质, 扣人心弦的细腻唱腔,拔高后久久绕梁不去的浑厚,就足以抚慰。台湾有此美声何其幸福,歌迷则对她回报以百分百的溺爱。让这一天籁带着他们,回到那个遥远也不远的家园,回到那一时代生活的人情世事。我愈发有种感觉,好参与一个淳朴的宗教仪式。我原本以为, 每三四年都有机会聆听一回,怎知这仪式已经终止。还有什么比这个辞别的讯息,更让人惋惜和感叹。

我猜想,江蕙打心底是要追寻简单的生活价值。她的告别词里,有一句话特别我让印象深刻,“回到10岁前没有镁光灯的日子”。是的,那可能才是关键。年纪增长和童年的颠沛, 让她了然何者该舍,该弃,也该回到那艰苦的根源。“ 每个台湾人的心中都有一首江蕙的歌”,江蕙已经成为台湾人心目中“闽南语歌”的代名词。但接下来,闽南语歌坛还会有这样的天后吗?应该没了。在商业体制运作下,人和人的关系被炫丽的科技音效和视觉愈拉愈远,想要再遇见此一醇厚醇美声,恐怕不容易了。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上谷五四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