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一段好旋律是一门艺术。创作旋律或音乐基本上自由的。但世界上许多最好的旋律都具有一些共性,认识这些共性对我们创作大有好处。

学习和作曲就像学习演奏一⻔乐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循序渐进。

大家要允许自己写出一些非常简单的音乐。尤其是对于刚开始学习作曲的同学们,允许自己从简单的作曲开始学习和训练。

最喜欢听的世界名曲(隐藏在世界名曲里的)(1)

实际上,那些听上去超级复杂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从非常简单的一个或者几个乐思展开的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的学习过程是逐渐让一个简单的乐思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变化,从而使作品丰满而有趣。

最喜欢听的世界名曲(隐藏在世界名曲里的)(2)

歌曲解读

我们来看一首经典的世界名曲,《绿野仙踪》主题曲《跨越彩虹》(Over the Rainbow)开头的一段旋律。这是一段大部分人第一次听到就会迷上的旋律,这段旋律也包含了所有我们将要讨论的特性。

关于这段旋律,注意以下几点:

1、 旋律里主音、属音的位置;

2、 级进和跳进;

3、 重复的动机;

4、 节奏的变化。

最喜欢听的世界名曲(隐藏在世界名曲里的)(3)

主音和属音

在这首歌中,可以将第一段视为提问,将第二段视为回答。这是创作旋律的一种常用技巧,让听众感受到旋律的完整性。

最喜欢听的世界名曲(隐藏在世界名曲里的)(4)

为什么第一句给人的感觉像是提问?

主音和属音起了作用。第一个音是1。当听众听到第一个音时,特别是这个音又是一个二分音符,自然会希望听到旋律结束时回到这个音上。

原因:好的旋律恰恰在于营造“紧张感”和“释放感”,当旋律远离了第一个音符之后,再回到这个音符,会给人一种舒服的“归属感”,听众的紧张情绪得到释放

第一段旋律停留在5,是一个属音。5是从主和弦上奏出的最远的音符,所以在第一段结尾,我们已经离开第一个音符很远并且高高地悬挂在那个属音上,正如歌词中唱到的“way up high”。这听起来像一个提问。

如果旋律结束在那,听起来就不完整。第二段把我们带回到一开始的音1,给我们答案,解决了紧张感。

这首旋律的另一个特征是张力 – 包括导音(leading tone)7所带来的张力。我们在“over”和“rain”这两个字上能听出来,并且它将我们在“bow”这个字上拉回到高音1。

最喜欢听的世界名曲(隐藏在世界名曲里的)(5)

级进和跳进

当旋律向上或向下以半音或全音移动时叫做旋律级进。当旋律以多于一个全音移动时叫做跳进

好的旋律会将级进和跳进结合地很好。太多的级进会使旋律听起来平静、没有激情; 而太多的跳进会使旋律听起来没有方向,唱起来也很难。

例如:直到世界尽头——灌篮高手主题曲

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热血动漫配乐,它的情绪模式也采用了典型的先抑后扬。

在高潮段落内部设置关键位置的大跳,这种写法可以借鉴参考。

纯四度或以上的大幅度跳进会使你的旋律对感情色彩的影响大大增加,对高歌、向往或强调歌词非常有用。

《Over The Rainbow》以一个八度音阶的跳进开场而闻名,与歌词中所写的对“somewhere”的渴望完美匹配。通常,当向上跳进五度或更高时,听众希望听到音乐回落一个全音或半音。 在这里,它回落一个半音到导音7。在第二个小节中继续用这种方法从低音6跳到4。

最喜欢听的世界名曲(隐藏在世界名曲里的)(6)

一直重复的动机

先简单看看,什么是“动机”?

《Over The Rainbow》有两个动机:大的跳进和在“over the rainbow”这几个字上唱的几个音

最喜欢听的世界名曲(隐藏在世界名曲里的)(7)

我们先看第二个动机。在第六和第七小节重复这一点,每次用不同的音。在第二小节中,它以7开始;在第六小节中,它被换为5;在第七小节中,它被换为4。几乎一半的旋律都在重复这个动机

第一个主题也用了“重复”的技巧。那就是二分音符的跳进。首先,在1上有一个八度音,然后在第三小节中一个六度的跳进,从1到6(将歌词“way up”很好反映出来),然后在第五小节中,一个增五度从低音6跳到4。不仅音程重复了,而且节奏也重复了。

动机的重复非常重要,可以吸引住听众。并且通过将这些音符上上下下地移动,可以给你的音乐确定走向,并通过音乐将意思完美表达出来。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在上面赵岳老师讲解过了。我们来看看另一个有名的作品,它使用了相同的技术,这就是John Williams的为电影《夺宝奇兵》创作的主题曲。

最喜欢听的世界名曲(隐藏在世界名曲里的)(8)

请注意,Williams频繁地重复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节奏(用红色突出显示)。每次每个音符都不同,但节奏都相同。

一旦你开始聆听他们,你会发现同一个动机几乎支撑着每一个旋律

最喜欢听的世界名曲(隐藏在世界名曲里的)(9)

再来看披头士成员Paul McCartney的《yesterday》,其中也有两个动机,以红色和蓝色显示(这个例子为歌曲的第一句)。

最喜欢听的世界名曲(隐藏在世界名曲里的)(10)

对于红色部分,请注意每次它的节奏略有不同,但思路是一样的。(你可以听到“yesterday”,“far away”,“here to stay”和“yesterday”这几个字)。你会注意到第二个“yesterday”,Paul McCartney将动机反转了(往上走而不是往下走)。

他对蓝色部分的动机也使用了同样的技巧。首先有六个八分音符级进上升,然后六个八分音符级进下降

最喜欢听的世界名曲(隐藏在世界名曲里的)(11)

顺便说一下,这段旋律对于我们所说的共同特征提供了一些很好的例外,值得讨论。 它只有七个小节,它也没有以主音结束,也没有在中间停在属音上,它也并没有真正的两个明显的段落(人们可能会说它有三个,第三个是“oh, I believe in yesterday“)。

但例外情况仍与我们说的共性很接近。

例如,旋律在F大和弦上开始和结束,最后的音符是A,和弦的第三个音。

开场和结尾音符之间的差异使这首歌曲有了一个充满希望的转向,这在文字中很好地反映出来。尽管它并没有停留在属音5,但它停留在第六个音6上(在“far away”这个词),这确实远离了主音(歌词的far away和音程上的far away表现出了一致)

最喜欢听的世界名曲(隐藏在世界名曲里的)(12)

节奏变化

这有一个小秘密:旋律在很大程度上与节奏有关。不仅在摇滚,嘻哈,R&B和电子音乐等以节奏为主的音乐中尤其明显,对于民谣、电影主题曲、古典音乐和演出金曲也是如此。为了保持旋律有味道,你需要使节奏多变。

在《Over the Rainbow》中,Arlen不仅将在歌词“Somewhere”开场处的二分音符与在歌词“over the rainbow”处放在一起,营造了“紧张感”,更重要的是,在第三小节和第七小节使用了不同的节奏

最喜欢听的世界名曲(隐藏在世界名曲里的)(13)

歌词“way up high”以两个二分音符和一个全音符来演唱。在第二段歌词“once in a lullaby”,仍然以全音符来结束,但在其之前用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这种变化使前后两段在这个地方产生不同,并帮助我们走向最后的主音。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段以全音符来结束,让听众有足够的时间来深入感受每个段落。初级作曲家经常忽略这些二分音符和全音符,给我们“太多音符”。 正如电影《莫扎特传》中所描述的那样:“最好的独奏家,会给我们段落和停顿,让我们能够有时间理解所听到的东西,而不是弄出一堆音符出来。”

《夺宝奇兵》主题曲的节奏也是多变的。Williams不断重复三个音的节奏,但每次,都会不断改变紧跟在后面的音符的节奏,给人一种动感和情感的变化。

咱们可以用以上分析《Over the Rainbow》的方法,拆解一些好旋律,看看它们符合这些要素的哪几点。之后,咱们可以尝试用这些要素来创作自己的旋律。

本文内容来自Scott McCormick-《名曲里的“写歌套路”》,翻译:Harry;

最喜欢听的世界名曲(隐藏在世界名曲里的)(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