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庆是郭德纲的弟子,热爱相声的他创造性地将传统相声与儿童教育相结合,在喜马拉雅创作适合孩子听的相声。

他将国学知识包裹进相声里,为孩子创造了一个逗趣的相声世界,并在喜马拉雅收获了超2亿收听量。

郭德纲徒弟背后的故事(他是郭德纲徒弟)(1)

01:成为郭德纲弟子

2006年,张嘉庆成了德云社“鹤”字辈弟子,得名张鹤峰,师父是郭德纲,与孟鹤堂、张鹤伦同辈。从小,张嘉庆就对相声十分着迷,在大院里讲、在学校里讲,每次都能吸引一大群听众。

在张嘉庆眼里,相声不仅是让人发笑这么简单,即使是报个菜名,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捧逗之间的语言文化就像交响乐般优美。

郭德纲徒弟背后的故事(他是郭德纲徒弟)(2)

2013年,在德云社练习、上台表演让张嘉庆积攒了不少语言表达的经验。同年,刚成立不久的喜马拉雅已经迅速占领音频赛道,吸引了大量用户,张嘉庆就是其中之一。

一次,抱着录个音频玩玩的心态,张嘉庆在喜马拉雅上传了第一个音频节目《闲话西游》,将《西游记》以外的趣味内容讲给大家听。原本张嘉庆对此并没有有过多期待,但上传不到半年就收获了四五百万的点击率让他有些惊喜,“原来有这么多人在听音频。”这让他信心满满,一颗“想要创作更多优质内容”的种子在心里种下了。

就这样,张嘉庆成了喜马拉雅站内最早的一批主播。

02:给孩子听的相声

在相声的世界里,儿童是一群特别的听众。“不是所有相声都能给儿童听,儿童相声有局限性,但这也是独特性。”张嘉庆说。2013年底,自从儿子出生后,张嘉庆一直想要创作出适合孩子听的相声。

之前,朋友询问他一个关于孩子语言表达上的问题,“这个孩子说话特别快,快到他自己都听不清。”张嘉庆描述道。他把孩子叫到房间,用几句简单的话向他描述了一个小故事,他让孩子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把故事清楚地表述出来。以这种引导的方式鼓励孩子自己表达,这让张嘉庆有了灵感,他希望他的儿童相声有这样的功能。

郭德纲徒弟背后的故事(他是郭德纲徒弟)(3)

在相声界,通过语言的精心组织和铺垫,最终形成让人哈哈一笑的效果,这叫“包袱”,是相声的精华所在。张嘉庆着手写儿童相声的素材时,如何让儿童听得懂“包袱”成了难点所在。

和传统相声相比,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更加直白、他们的笑点和成年人的笑点又存在不同。为了丰富儿童相声的创作素材,了解孩子的语言习惯,张嘉庆接触了大量的孩子。“儿子是我的第一个听众。他听到后笑得特开心的段子我就放心了。”张嘉庆说。

郭德纲徒弟背后的故事(他是郭德纲徒弟)(4)

而欢笑只是表层效果,张嘉庆更想做到的是将儿童相声中蕴含的知识灌入孩子们的脑袋中,起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果将碎片的知识比作一块块的布,那儿童相声则是张嘉庆手中的针线,将知识碎片一点点缝合。

在张嘉庆的喜马拉雅账号下,《听相声学成语》收获了1.4亿播放量,每天都有不少孩子来私信他催更。一些家长留言:“孩子吃饭、睡觉前都要放。”《听相声学成语》将相声和成语相结合,在不断“抖包袱”的过程中吸引孩子们的耳朵。

由于节目收到大量好评,张嘉庆根据《听相声学成语》的音频内容推出漫画版本,并将在7月20日左右出版发售。书中包含相声知识和语言表达的小技巧。相声同门兄弟张鹤伦推荐说:“我儿子一直是《听相声学成语》的粉丝,现在终于出漫画版了,所有小朋友都乐坏了!”

在这本书的出版过程中,喜马拉雅给予他各方面的帮助。“喜马拉雅给我提供了一系列的数据支持,用数字告诉我哪些是最受孩子喜欢的相声单集,我依据数据选出内容进行改编。”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平台的扶持与帮助,张嘉庆一直很感谢喜马拉雅对他的内容创作的支持。

郭德纲徒弟背后的故事(他是郭德纲徒弟)(5)

张嘉庆心中有个关于儿童相声的宏大蓝图,他希望用相声将儿童教育的内容体系化地连接起来,构建起用相声串联的儿童知识版图。目前,他已经在喜马拉雅开设《听相声学名著》《听相声学科学》《听相声学历史》等节目,并且都收获了大量好评。在他的账号下,儿童相声相关的9档节目累计播放量超2亿。张嘉庆说:“我这辈子就干说儿童相声这件事了,我想让孩子们用‘听相声’学一切。”

直到今年5月,张嘉庆已经连续写了三年儿童相声,写了三百多段。“这个数量比《中国传统相声大全》里的相声段子都多了一百段。”

现在,编写儿童相声素材是张嘉庆每天花最多时间的事情,一天最少要写3000字到5000字,但他却从未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了。“我每天都和孩子们一起相处,从他们身上获得了丰富的灵感,有时候是越写越兴奋。”对于张嘉庆而言,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在学习社会化的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情况,这些都是他的素材来源。

03:“快乐是第一步”

在作家阿城的《孩子王》中,知青老杆儿被选中给初三孩子当老师,他让孩子们写作文不许再抄社论,而是清清楚楚地写好一件事,但笔纸铺在眼前,孩子们却发现即使是吃饭睡觉也无从下笔。

这个问题张嘉庆也发现了。他说:“在传统教育里,很多人认为输入就是强制性地读和背,这造成的问题就是表达千人一面。”他希望能够引导孩子在听了他说的故事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而在表达的过程中就会暴露出问题,语速过快、关联词使用、人物指称等等问题,这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

郭德纲徒弟背后的故事(他是郭德纲徒弟)(6)

强调“说”故事而非“讲”故事,这也是从相声中习来。“说”注重的是互动,是自然而然的心情表达。他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孩子们身边的朋友。

在儿童教育中,音频作为新的媒介形式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除了不会影响视力,张嘉庆还补充道:“声音能增加孩子们的想象力,在听的同时需要自己想象把画面补上,再优秀的电影导演都画不出人脑里的想象。”另外,声音是陪伴式存在的,孩子们能一边玩乐高一边听节目,这就让学习的过程更快乐了。

郭德纲徒弟背后的故事(他是郭德纲徒弟)(7)

快乐这个词,张嘉庆重复了许多遍,在他看来这是最重要的。“我写素材时第一要素考虑的就是孩子爱不爱听,第二才是提高孩子们的知识量。”张嘉庆希望能做到寓教于乐,“只有孩子爱听了,他才能培养起寻找知识的主动性。”

张嘉庆还想用相声带领孩子们游故宫、侃神话故事,在喜马拉雅上将儿童相声的版图越扩越大。在喜马拉雅上,儿童相关的声音资源数不胜数,张嘉庆认为这是个好事,让孩子们有了丰富的可供选择的内容。借着这个动力,他希望自己能创作出更多优质作品,真正实现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等以后老了,我的声音也算陪着孩子们长大了。”

主播问答

问:现在有团队吗?

张嘉庆:核心内容都是我一个人。从策划、写儿童相声素材等等都是我自己做的。

问:希望孩子们通过《听相声说》系列可以达到什么效果?

张嘉庆:第一一定是快乐,在得到快乐的同时能够学到故事里的小知识,这之后再是悟性,能对故事进行举一反三。很多孩子听了我的故事后模仿我写故事的方式,他们会自己创作故事,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效果。

问:怎么评价喜马拉雅?

张嘉庆:没有喜马拉雅就没有我的现在,也特别感谢和我对接的喜马拉雅编辑,他为我解决了很多问题,也教会了我许多,在各方面都为我提供帮助。我对喜马拉雅只有深深的感谢,希望未来一直在此耕耘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