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金匮要略十大名方(每月大姨妈都不正常)(1)

导读:北大医学女博士美丽说原创美文第128期

#健康科普排位赛#昨天的文章,分析了在《黄帝内经》里,是如何解读月经不调和治疗的,那个时候对于月经不调的认识还以症状来称呼,且把心脾损伤认为是导致女子不月的重要原因。

#慢性病那些事#那再到后来的东汉医圣张仲景时期,又是怎么看待月经不调的呢?

这就是今天北大医学女博士美丽说原创美文第128期文章所要厘清的内容。

张仲景金匮要略十大名方(每月大姨妈都不正常)(2)

温经汤来源于《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方论》一般指的就是东汉伟大中医学家、被称作中医医圣的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里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载有妇人病三篇,而有关月经不调的论述记载于“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

首先,张仲景明确了妇人病的总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

张仲景指出,妇人病由虚、寒、结气伤及胞脉而生,提出妇人三十六种病,重在审其阴阳虚实。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卷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说到:“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在下未多,经候不匀。……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

张仲景还在《金匮要略》里指出了月经不调的辩证和处方用药,并首先记载了月经不调中月经先期这一病症,并称月经先期为“经一月再见”。

如《金匮要略·卷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所说,“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这句记载里还指出了对于月经先期的治疗方剂——土瓜根散。

这一认识,直到宋朝时期还在沿用。

张仲景金匮要略十大名方(每月大姨妈都不正常)(3)

张仲景还是最早提出用温经汤来治疗月经过多(月水来过多)和月经后期(至期不来)这两个疾病的。

他在《金匮要略·卷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记载,“温经汤方,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后来的中医界对于月经不来的治疗多沿用张仲景的方法,如此,以温经养血之温经汤为治疗月经不来的方子,便得到广泛的流传。


明天的内容,我们来介绍晋代的王叔和在《脉经》里是如何解读月经不调的。


本文参考(侵删):1.2019年三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马丹博士论文《基于中医古籍的月经不调核心概念与诊疗理论研究》。


一个对中医感兴趣的医学博士,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 收藏,转发。欢迎关注北大医学博士话女性营养系列文章,或@北大医学博士,我会每天给大家带来原创女性营养健康资讯,欢迎关注!#哆咖医生超能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