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这部电影,是一部灾难片,更是一部教育片。某种程度上,给不成熟的人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课。

一九四二星星为什么在宝鸡(一九四二星星在苦难面前)(1)

故事讲述的是:1942年,河南旱灾和蝗灾,使庄稼颗粒无收,人们没有吃的。同时,日本兵的来犯,势必要有国民党的抵抗,这就意味着要向河南人征粮。主人公范殿元,是一个地主,他家里粮食囤积很多,很快就遭到长期处于饥荒的邻村觊觎。

他们吃白食后,顺带挑起事端,将东家的粮库抢劫一空,最后一把火烧掉,儿子也在混乱中死掉。东家不得不同着逃难的人外出陕西去避难。

国内国际战势的风云际会,国党指挥者的不重视,加剧了河南的灾难程度。日机的轰炸,国党的放弃,致使三百万人死于这场灾难中。而范殿元和瞎鹿的一家不过就是这场灾难中,众多逃难者中的一个缩影而已。范殿元的女儿星星,在这个故事中着墨不多,如果单独提出来,也是一篇生动而又尖刻的故事。

一九四二星星为什么在宝鸡(一九四二星星在苦难面前)(2)

星星是一个在外上过学的女子。在那个年代,范家有钱有势,女儿上学是很自然的事,也算是小有一点知识文化。

星星一出场,是抱着一只黑猫。不要小看了这只猫,它在星星的心中,是人生某种东西的象征。她不愿跟着父母一家去逃难,想去学校找同学。范殿元好说歹说,还试图让暗恋她的长工栓柱说服她,结果还好,又一道去了。

接着是星星喂猫喝小米粥的情形。她嫂子在旁说:这年月,人都吃不饱,还养猫?星星说:我把我的那份给猫吃,行了吧?星星对猫的执拗,暗示了对人生的执拗和某些坚持,就像在极度的饥饿中,栓柱拿千金难买的饼干诱惑她,星星都没答应。而花枝却为了一点吃食,甘愿拿自己的贞操去交换。这种坚持,是知识分子中常常能见到的,也是区别于花枝这种市井小民与“洋学生”的标志!

一九四二星星为什么在宝鸡(一九四二星星在苦难面前)(3)

范家在逃难中,在日机的轰炸中,失去了马车,以及所有的粮食和银元,变得和所有的逃难者一样了——没有吃的,全靠吃树皮和木头充饥,在巨大而又严峻的饥荒面前,这才开始考验星星的人性了!

嫂子生完孩子后,身体虚弱,没有吃的。范殿元自责自己没有什么给儿媳妇熬口热汤喝。父女俩相视,都想到了那只猫。于是,猫就被做成了汤。在这幕剧中,星星把书本一页页地撕下,投进了熊熊大火中,烧掉了书本,连同自己的文化知识也一同烧掉了,在生死关头,知识文化不过就是远在天边的星星,没有实质价值。

一九四二星星为什么在宝鸡(一九四二星星在苦难面前)(4)

在这里,我不是在宣讲知识无用论,而是特意烘托出这场灾难的严重性,使得人在极度的饥饿中,精神也是无法再考别的任何东西去支撑了。

星星最后也喝了猫汤。

最真爱的东西都守不住了,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既然没有了意义,这样的身体,这样的灵魂,不过就是行尸走肉罢了。可是,若这具身体还能换来为家人保命的吃食,也是好的,算是物尽其用了吧!所以,最后,星星卖了自己,换来四升小米。

一九四二星星为什么在宝鸡(一九四二星星在苦难面前)(5)

在卖的过程中,本来人家没看中她,看上的是花枝,星星却一下子掀掉了斗篷的帽子,露出了自己俊秀的脸庞,还说自己能识字,上过学。这无疑让人刮目相看,很快就被买走。

到这里,按说对星星的塑造已是很深刻了,但编剧并没有放过星星,停止贬损。吃饱了饭的星星,伺候一个跟自己父亲差不多的男人,却因为吃得太饱,蹲不下去,尴尬难堪,尊严尽失。

一九四二星星为什么在宝鸡(一九四二星星在苦难面前)(6)

往昔的千金小姐,上过洋学堂的富家小姐,一下子沦为伺候人的花楼女子,成为这俗世中,只为吃饱穿暖这类事忙碌的胭脂俗粉,这类似《红楼梦》的起落人生,怎能不叫人堕落和沉沦呢?

影片中最后交代了星星的结局:战争结束后,星星曾寄钱给父亲,却从未回家过,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她无法面对往昔的自己,愧对自己曾经高傲的灵魂。在苦难面前,她选择了退缩和妥协,卖了自己,换来家人和自己的安康,这是她敢于牺牲的品质,是她的认知,促使她必须要这样做的。

她选择了孝道,却需要牺牲自己的尊严。

一九四二星星为什么在宝鸡(一九四二星星在苦难面前)(7)

而情势好了,她却再也回不去了!这种悲哀的人生,她无法面对,更不会再像无事人一般回到自己的家乡,面对曾经的往昔而无动于衷,平静的生活下去,唯有在一个别人都不了解她过往的清平世界中,了此残生。

故事还交代了花枝的命运:16年后,花枝与儿子团聚——一个俗世中只为吃饱穿暖的女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有着自己思想和灵魂的女子呢?她们在这纷乱尘世中,都有着要守护和坚持的东西。为此,哪怕要牺牲自己作为代价,也甘之如饴,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深刻影响所致。

影片不但在塑造苦难对人性的影响,更刻意着墨于女性在苦难中的抉择。她们往往宁愿牺牲自己,敢于牺牲自己,来换取亲人的安宁。与其说是一部灾难片,不如说是一部讴歌女性高尚品质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