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预料到,2022年的春节前夕,五华正在全民战疫。正愁这年该如何过时,2022年1月29日传来了好消息,当天中午12时起,五华全面解封。

14天时间,得以如期解封,是五华以非常之策应对非常之疫,打出了一套硬核战疫的五华战法。

时间拨回到1月15日,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让五华按下了“暂停键”。百万人口大县如何战疫?这考验着五华的治理能力。

大事难事看担当。以更加勇毅果敢、坚韧沉着的态度与疫情展开较量,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工作机制、果断采取“先控、先采、先转运”超常规手段、分区分级严防死守、快速开展区域核酸检测、一天时间布设五个隔离点……

面对大考,市、县两级研判见事早、作战行动快、临阵反应敏,实现疫情无扩散、无外溢,达到社会秩序稳定、全民参与防疫、群众满意、省疫情防控指挥部高度肯定的效果,为农村地区的抗疫探索出实战样板。

古镇抗疫故事(百万人口大县的战疫实录)(1)

五华全力推动防控重心向基层下移,由1950名人员组建成核酸检测队伍,开展多轮区域核酸检测。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备战

把异常结果当作阳性病例对待

战疫大考中的五华实招,是以高站位、快速度,统筹全县一盘棋。

1月14日,五华县人民医院对珠海市返五华人员6人混采混检标本中,检测出异常结果,现场气氛瞬间紧张。

接报后,市、县同步启动应急响应,梅州市、五华县疾控中心立即对相关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应急处置工作。经多次对6人单采单检,郑某某核酸检测结果反复出现异常,其余5人结果均为阴性。

此时,五华决定,这场仗,先打。

在该病例未确诊前,梅州市、县两级就把检测结果异常情况当作阳性病例对待,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的态度,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五华县第一时间采取“先控、先采、先转运”等果断措施,迅速开展处置工作。公安及时启动一级勤务响应,对岐岭、华城、潭下3个镇的所有道路出入口落实管控措施,对岐岭华源村、潭下文安村进行封控,随后又对岐岭双头居委、龙水村落实封控措施,并同步开展人、物、环境采样。

军帐忙而不乱,阵前令行禁止,战局才有先手棋。

15日0时,核酸初筛发现阳性,此时的五华已经将工作做在前。当天凌晨2时,梅州市委书记马正勇第一时间赶赴五华,梅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提级指挥,指挥部直接设在五华,由市长王晖担任总指挥,县委书记朱少辉、县长丘炀和市县相关部门联合研判指挥,下设14个工作组,对防控工作作出严密部署,坚决果断处置疫情。

在这场与病魔抗争的阻击战中,五华县应势而谋、因势而动,见事早、反应快。该县迅速建立“流调—密接—转运—隔离”闭环机制,安排专门交通运力,严丝合缝将密接、次密接人员转运到位,先后投入转运车辆360多台次,启用5个集中隔离点、隔离房间828间。

与此同时,停运县城到3个镇的公交车辆,调动交通运力,组建交通专班,迅速开展接送医务人员、密接人员转接、核酸采样运送和物资运送等工作。

高标准、高要求,上有令,下必达。干群联手,部门联动,全县一盘棋,全民一条心,以责任担当守护这座城市。医务人员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在社区和农村,镇村干部挨家挨户宣传与排查;在交通节点,公安民警和志愿者24小时不间断把守……

古镇抗疫故事(百万人口大县的战疫实录)(2)

公安民警24小时值守,外防输入,构筑起战疫第一道“防火墙”。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应战

以硬担当抓实抓细各项措施

对五华县来说,最严峻的考验,是如何防范疫情在农村扩散。

梳理梅州市、县两级的疫情防控部署,从县级层面传达到乡镇,再渗透到社区、农村,再到个人,全员行动力迅速被调动起来。

1月18日,记者前往管控区探访。在潭下镇文安村的警戒线外,“停车,消毒。”今年57岁的田建平身穿防护服,手拿消毒喷壶器,对出入车辆进行消毒,与交警默契配合,有条不紊。

古镇抗疫故事(百万人口大县的战疫实录)(3)

今年57岁的田建平身穿防护服,手拿消毒喷壶器,对出入车辆进行消毒,与交警默契配合。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田建平接受记者采访时第一句话就说:“你不要看我年纪大,我身体很健康,可以上一线。”田建平是潭下镇百安村的护林员,15日接到通知后,他立马到隔壁村文安村支援,主要负责协助交警检查车辆,每天工作近10个小时。

在华城镇的出入口,6名民警、2名志愿者正在对车辆进行检查,分工配合,秩序井然。这样的场景,发生在五华的每一个封控、管控区。

疫情发生以来,五华不仅决断于“早”,更立足于“防”。当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村干部、公安民警、志愿者、返乡大学生、热心村民等站了出来,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用行动温暖全城。

兵临城下,考验的是排兵布阵,关键在于临机能断。

五华目标明确,反应迅速。一个关键的举动是,1月16日启动第一轮区域核酸检测。

通知一出,许多熟悉五华县实际情况的人都为此紧捏了一把汗。

16个镇、446个村(社区)、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些都是五华县开展区域核酸检测需要直面的困难和挑战。更何况,在梅州范围内,还没有哪一个县(市、区)有过区域核酸检测的经验,五华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为确保市民群众应检尽检,五华县将核酸检测通知用“普通话 客家话”制作成录音、视频等,通过广播车、村广播、大喇叭、微信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传播,呼吁群众做核酸采样,入耳又走心。

五华县还拿出“硬核”措施,要求市民1月16日起3天内完成2次区域核酸检测,逾期未做检测的,健康码将会被赋“黄码”,此后需尽快就近就便完成至少一次核酸检测且结果为阴性,方可转“绿码”,以此做到不漏一人。

1月27日,五华县主动自我加压,开展新一轮区域核酸检测,当天上午多地下起了雨,给采样工作增加了难度,但五华只用了1天时间便顺利完成采样,最快的采样点提前1个半小时完成任务,全程高效有序。“速度之快,群众点赞!”

古镇抗疫故事(百万人口大县的战疫实录)(4)

最后一轮区域核酸检测在雨中进行,一线人员风雨无阻,群众积极配合,现场秩序井然。 受访者供图

抗疫战斗打响后,五华全力推动防控重心向基层下移,由1950名人员组建成核酸检测队伍,封控区完成7轮、管控区(现调整为防范区)完成5轮、防范区完成3轮核酸检测,隔离人员实行“一天一检”,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五华发生疫情至今,作为当地市民,我觉得五华对此次疫情的应急处置做得到位也非常迅速,上级指挥有力,市民群众积极配合,通过三轮核酸检测,市民不再惶恐,安全感也不断提升。”市民廖振芳在核酸检测现场时说。

赢战

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面对疫情,五华再一次展现了担当和果敢。

在关键的时刻,五华乡贤、企业纷纷伸出援手,捐资捐物,全力保障物资需求。口罩、护目镜、外科手套、防护服、救护车、消毒用品、电子测温仪、矿泉水、农产品等捐赠物资从各地运往五华。

自五华疫情发生以来,五华县(含县慈善会和县直单位、各乡镇)累计接收爱心捐款1176.644987万元,爱心物资一批,价值合计447.1836万元,两项合共超1623万元。

在抗疫最前沿,全市医疗精兵集结出发、尽锐出战,义无反顾同病毒展开较量;在基层一线,2万名党员干部、志愿者纷纷下沉,群防群治的力量被充分调动起来,构筑起了联防联控的钢铁防线。

战疫热情,映衬着患难之下城市的大爱之美,“夫妻档”“姐弟情”“父女兵”齐上阵,处处涌现爱的温暖画面。

曾兰娇是华城小学的老师,接到任务后立即前往隔离点开展志愿活动。“当时我和爱人提起这个志愿活动,没想到他记在了心里,立马带着1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来支援我们,挺感动的。”曾兰娇说,他的爱人曾小仁是华城镇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当天也在协助当地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夫妻二人志同道合,都想为家乡五华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送年货、贴对联,送油米、青菜……总之我们有需要,镇村干部第一时间帮我们解决,我们感到很安心。”岐岭镇龙岭村村民曾叔说,居家隔离期间,生活一切都很好。

“你要什么跟我发个信息,我帮你买!”“有什么困难你就提出来。”……及时给予隔离人员关爱,舒缓居家群众情绪,为奋战在一线的抗疫人员排忧解难,五华党员志愿者、村干部主动当起了“跑腿代购员”“心理疏导员”。

针对疫情期间,可能出现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的问题,五华增设困难群众帮扶工作组,摸排建档、对接帮扶。设立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由五华县纪委监委直接跟进,快速收集处理群众诉求,以真情服务赢得民心拥护。

在各个隔离点,五华实行一个隔离点一名县领导蹲点负责的“点长制”,并成立临时党支部,重中之重做好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和保障。此外,五华在每一个封控区都组成一个工作专班,负责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解难事,主动担当,是五华战疫的“底气”。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参与者。”市民李国增说。正是凭着干群这种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各方力量被迅速调动,为快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根本保障。

■一线实践

一天时间启用五个集中隔离点

作为农村地区,如何能在短时间内“腾”出地方给密接者、次密接者进行集中隔离?这是一大难点。

疫情突袭,但时间不等人。五华县未雨绸缪,早将县委党校学员宿舍、县技工学校宿舍、华城职业学校宿舍等改造成临时集中隔离点。因此,当需要临时场所时,五华县能立即安排出充足的房间,满足隔离需要,在这一方面做出了良好的示范。

这也为农村地区在缺乏足够酒店场所的情况下,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疫情发生后,五华县迅速建立“流调—密接—转运—隔离”闭环机制,先后投入转运车辆360多台次,全面启用党校、学校宿舍等5个集中隔离点,隔离房间828间,有效弥补了山区农村大型酒店少的不足。

1月19日,记者来到五华县技工学校新冠肺炎临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进行采访,了解集中隔离点运作情况和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开展情况。

刚进入学校,记者就看到铁栏、警戒线以及临时帐篷,临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入口设置了卡点并安排专人值守,进入的人员需要进行体温检测、扫码登记后才能进入。

为实现“闭环管理”,不能让疫情风险外泄,五华县技工学校隔离点严格遵照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在隔离点设置“三区两通道”,根据需要分为外场(清洁区)、缓冲区(半污染区)、內场(污染区),采取物理隔断方式进行隔断,并由两条分开的隔离人员通道、工作人员通道进行连接。

古镇抗疫故事(百万人口大县的战疫实录)(5)

隔离点设置“三区两通道”,采取物理隔断方式进行隔断,实现闭环管理。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根据功能划分,该隔离点共设立5栋隔离区,其中1栋为医务办公区、4栋为隔离人员区,可用隔离人员用房350间,均配套了基本生活物资,能够保障隔离人员正常生活需求。

“1月15日下午,我们迅速组织力量布置此隔离点,16日晚便开始接收隔离人员,整个过程只花了1天时间。”五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隔离点临时党支部书记黄永响介绍说,该隔离点选定后,相关责任人迅速建立起组织网络、工作架构并明确职责分工,还建立了临时党支部,保障隔离点正常高效运行。

据了解,该隔离点接收人群大部分是14周岁以下儿童,共有180名。因此,市县指挥部决定由五华县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指派专业医护人员62名,负责隔离点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允许家长在自愿前提下前来隔离点陪护。

“我们购买了一批玩具、图书、画笔等供给小朋友玩耍、学习。”黄永响说,为了缓解部分隔离人员的焦躁情绪,隔离点配备了多名心理疏导员及时为隔离人员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还定期下发满意度调查表,方便隔离人员更好反映诉求。

在隔离点设置和保障方面,五华县组织足够人力物力,严格落实闭环管理,确保将风险牢牢控制,同时能够细化做好各项保障,让隔离人员吃得饱、住得暖。

原标题:

百万人口 大县的 战疫实录

五华县快准稳狠全民战疫为农村地区抗疫探索实战样板

【来源】南方日报·梅州观察

【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

【作者】 汪思婷;何森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