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频道

人到底能不能做主人(人对了事儿就对了)(1)

胡雪岩的启示的启示在余修初来之前,胡庆余堂已经面试了很多前来应聘的人。来应聘的人中不乏双手会打算盘、会赚钱的人才,但都不是胡雪岩要找的人。

因为他甄选人才的理念,是要找一个既是制药行业的内行,还要兼具仁义济世思想的阿大(掌柜)。

他深深知道,做事情,最重要的是人。如果人不对,其它再好都没用。因此,在这方面就显得格外谨慎,一点都不能含糊。

胡雪岩最擅长就是知人善任。正如他所说,世上无人不可用。

那么,初次见到余修初,胡雪岩很直率地说:你自己的店都倒闭了,还要到我这里来当阿大,是不是想把我这里也搞垮呢?这样问合适吗?

其实,雪岩有此想法也是应该的,因为招的是至关重要的人,不是一般的人,当然要把话说清楚。雪岩讲这话的时候也没有侮辱的意思,而是很诚恳地提出来:怎么会这样,你要说出个道理来,否则的话任何人都不能接受。

余修初也心中有数,因为他知道,他一定要面对这一关,如果不提反而不好,以后很难做事情,因为这永远是个疙瘩。没有矛盾我们不要去制造矛盾,有了矛盾就要面对矛盾。没有结的时候你去结个结,那不是找麻烦吗?有了结你就要把它解开,所以我觉得他们两个做的都是恰如其分。

余修初说自己不是经营不好,是资金不足,就是赔不起。雪岩一听,赔不起这个理由倒是可以接受的,于是就问:要怎么样才赔得起?余修初又讲出一套来:最起码要能够赔个三五年,不能说开始就想要回收成本。他讲的这些理念,马上打动了雪岩的心,所以雪岩从很怀疑到相信,从觉得莫名其妙到觉得这个人就是自己要的,这个转折点其实两方面都有功劳。只要一方面不到位,这个事情就谈不妥。

余修初三番两次地说药业是仁术,一定要以仁为本,一定要义利相济。我们现在去想一想,经营企业能够“以仁为本,义利相济”吗?

我们先说义利相济,做生意没有利润那是开玩笑,那就是不尽责任,因为员工跟着你就倒霉,而且你的顾客也倒霉。为什么?因为顾客用习惯了,他们喜欢你的商品,结果你倒闭了,他们也会痛苦。我们从方方面面来看,任何一家公司,只要你没有利润,最好就关门,不要干这一行,因为这不是慈善事业。

但是我们为什么把义字当头说出来?这是个先后次序,不是有和没有的问题。如果先想到利,你大概就不会再想到义;如果先想到义,回头再看利,这两个就都存在了。我们要做这一行,先看看这一行会不会害人,会不会扰乱社会秩序。如果都不会,那就是正当的利润;如果会,再高的利润也不干,这样就没事了。

一般人不是,他是先想到有没有利,有利可图,就钻进去了,然后再去找正当性理由,那都是假的。义利相济是个先后问题,凡事先想合理不合理,合义不合义,合义再想其他的,这才是对的。

以仁为本其实也不难,就是要凭良心,以仁为本的“仁”其实就是凭良心。

雪岩故意用“为商不可义”来试探余修初,有何深意?

雪岩这一套方法其实很值得我们学习。如果让余修初一路说下去,这样好那样好,谁知道他是真的假的?他要是满口仁义道德,却一肚子都是奸诈想法,也不是不可能。这种人也很多。所以雪岩不能说很好很好,就好到底,他反过来说,那怎么可能呢?既然要经商,还能讲义吗?雪岩就是要看看他有什么反应。

余修初毫不客气,说如果这样的话,就不要开药厂了,去开当铺好了。实际上当铺也不可以完全这样,可是雪岩一听就觉得他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就当机立断,欣然同意用他。

因为,经过反复考验,终于发现余修初的确是自己要找的人,这个时候如果再拖延,如果他还说要考虑考虑,过几天再决定,那就不对了。一个败兵之将,还要来当将军,这是需要鼓起很大勇气的,如果雪岩不马上决断,那余修初回去可能整个就泄气了,说不定就不接受了。这时候马上就做,叫当机立断。

我们中国人是“能拖就拖和当机立断”两个同时想,很多人听到“能拖就拖”就骂,骂什么?能拖为什么不拖?不能拖时就当机立断好了。

果不其然,在余修初的运营之下,胡庆余堂没多久便风生水起、名声大振!成为与同仁堂齐名的大药堂!赢得了“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的美誉!

可见,识人用人的重要性之大。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