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剧《安家》,因为有孙俪、海清、六六编剧、罗晋这些名号的保证,这部剧是越炒越热。其中谈论孙俪的尤甚,毕竟一年才拍一部戏,拍一部火一部,这话题性已经能带动一波营销了。而吃瓜观众,有夸孙俪演技霸气的,有损孙俪颜值掉线的,众说纷纭。

可是小娘子不迷信明星,只相信演技,和剧情的逻辑性。只要这两样保障了,剧的水准一般不会掉坑里。

销售创新点子:安家孙俪店长的营销(1)

小娘子抱着好奇心追了几集,想看看被有些人吐槽孙俪苍老到具有“慈祥感”的样子,到底是怎么样的。

销售创新点子:安家孙俪店长的营销(2)

剧情节奏很快,才一开场就把孙俪和罗晋两位店长一刚一柔的两个性格对立了起来。孙俪饰演的房似锦空降到安家天下门店,和罗晋饰演的徐姑姑同级成为双店长,但孙俪实则是领导派来的“卧底”,要来对付罗晋的。为了迅速树立威严,却因为格格不入打乱了门店团队的佛系和谐,招来了下属们的针锋相对。

老油条谢亭丰特意把最难搞定的客户丢给房似锦,心中笃定房似锦也搞不定,想以此让她下不不了台。

销售创新点子:安家孙俪店长的营销(3)

销售创新点子:安家孙俪店长的营销(4)

可是没想到,房似锦见招拆招,用计找到客户工作地方,堵住客户介绍自己。了解客户需求后,把店里滞销了N年的跑道房,经过一番装修,顺利卖给了这位最难搞的客户。第一位客户就是海清饰演的。两位戏逢对手,直接开燃了这部剧的收视率。

而这一回合,一下子鲜明了房似锦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也搅起了门店里每个人的人物故事,活现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小娘子看着看着,已经不再计较孙俪的颜值如何,而是生生沉迷在这些见招拆招的策略中,想看房似锦到底还有哪些招,能说得动难搞的客户,能卖掉难卖的房子。

趁着周末,小娘子一口气追到了11集,捋了捋这几集中房似锦成功卖出房子用到的策略,竟然跟前几天读完的《尖叫感》一书里的某些理念,不谋而合。只不过房似锦用的是说话策略,而《尖叫感》一书用的是文案策略。但两者夺取客户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销售创新点子:安家孙俪店长的营销(5)

第一套跑道房,看看房似锦是怎么说服宫蓓蓓的。尤其是这段跑道。

销售创新点子:安家孙俪店长的营销(6)

房似锦收藏了被宫蓓蓓扔到垃圾堆里的孩子画作,设计成了一个“画展”过道。这段戳中我心。对于我们这一代父母来说,孩子的衣食住行已经没有什么顾虑,更多的追求在于培养孩子的精神文化建设,比如画画、音乐。对于宫蓓蓓蜗居的60多平方房子,如何塞得下孩子的这么多创作,只能忍痛处理成“垃圾”。可是,孩子充满童心的创作,记录着孩子的成长,有环境下父母是尽可能想全部珍藏起来并展示出来。

房似锦展示着一幅幅孩子的作品,看似不经意,实则这举动已经戳中宫蓓蓓的心房和我们这些妈妈们的软肋。

《尖叫感》里提到,在介绍产品时,不要急于展示自己的优点,而应该首先挑起用户的“私心”,告诉他们,他们需要这个产品,他们能够从这个产品当中受益。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或者说,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考虑的前提下(即使是为宝宝考虑,为家人或者朋友考虑,其本质也是在尽显自我满足),才决定付钱购买一种产品或服务。

宫蓓蓓看到这段“艺术长廊”,难道不会幻想自己的孩子哪天成为妙手丹青的艺术家(为孩子考虑)?难道不会幻想自己的生活瞬间多了一份艺术气息,变得更有质感了(自我满足)?

宫蓓蓓有幻想,不然她后面不会这么快拍板了。小娘子也有。

接着那伸缩式的楼梯上的阁楼,那倾斜的天窗,更为宫蓓蓓展示了一场梦境,足见房似锦的功力。

销售创新点子:安家孙俪店长的营销(7)

“星空”,这两个字是不是超有画面感!

《尖叫感》里有段:不要一味直白地自夸产品有多好,而是要通过“场景”的代入,让消费者自己去意识到产品的好。

星星,这是动不动被雾霾笼罩的现代天空中多么难得的东西;让你看到星星,这是现代人拼命赚钱返璞归真每周末都开车大老远跑到人流稀少的大自然中,多么渴望看到的景色。此时,你的思绪还会只呆在房子里吗?是不是已经飞到星空上去了?!

幻想打开,不能光顾着飞。还得回到陆地接接地气。接着,房似锦说起了自己的经历。

销售创新点子:安家孙俪店长的营销(8)

《尖叫感》里说到:以第一人称写一个故事,更容易让读者产生自我代入感,让他们觉得这个故事“和自己有关”,人总是对“和自己有关”的事情更感兴趣的。

宫蓓蓓一家3代人蜗居在60平米的房子,他们也曾有个梦想拥有一间大房,一间有大窗户的房子,他们也曾梦想因为得到这一切而满足。房似锦太懂得这类人的“梦想”,所以把这些“感同身受”以第一人称说出来,自然更能得到共鸣。

“这个房子符合我所有的梦想,所以我把它推荐给您”。翻译过来就是“这个房子太好了,所以我把它推荐给您”。可是前面一句,加入了“我”的感受,加入了“我”的故事,比后面一句话更有人情味,更能让人产生“嗯,我也是”的想法。

销售创新点子:安家孙俪店长的营销(9)

最后,来个大情怀。一种在浮躁社会中缺失的又弥足珍贵的文艺情怀。

《尖叫感》里也有例举一些品牌擅用情怀,比如卖鞋子的说出了走一段旅程,过一段生活的美好情结;比如褚橙卖出了人生的励志情结;比如卖米的卖出了一味思乡情结。当这种情怀与消费者的自我不谋而合时,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也就形成了。

第二套卖给老严夫妇。

把有买房意向的人集中在一起看房,造成房子抢手的场面。

《尖叫感》里有个滴滴广告,小娘子觉得特别精彩可爱。75%这个数字被置于具体的、人性化的、可感知的语境当中,留给观众的印象一下就变得鲜明生动起来。

销售创新点子:安家孙俪店长的营销(10)

房似锦不用王婆卖瓜,只要把老严夫妇置于这可视化的情境中,就能深切感觉到房子的抢手。

又找托来起哄,刺激老严夫妇着急下定。

这种请水军、找托的方法已是司空见惯的营销手段。那么多大品牌比如什么手机、比如什么茶、比如什么潮牌请托在店门口排长队以造成疯狂抢购的假象。

只要请的这个“托”有水准,能烘“托”到点上,自然能煽动人心。

销售创新点子:安家孙俪店长的营销(11)

房似锦瞅准了老严夫妇买房是为了儿子结婚。淳朴的老俩口最真挚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子过得好,家庭幸福,儿孙满堂。

把“托”辞唠嗑唠到点上,切中主题,直奔人心,一击即中。

第三套房是套凶宅。黄老板听信大师的话,为了消灾避祸,要买凶宅。

房似锦刚好自己租了套凶宅,顺手推舟把房子卖给了黄老板。

当然即使是自己要买的,但住凶宅总归还有所顾忌。黄老板颤声问:

销售创新点子:安家孙俪店长的营销(12)

一般中介拍拍胸脯回答就是“房子肯定没问题”“绝对OK,相信我”,这种等于是废话的废话,就是不经大脑的敷衍了事。但客户既然决定买这凶宅了也不会过多追问,可是心里就烙下了“阴影”。事后房子只要出一点点小问题,就会把问题放大化。就像人看过一部恐怖片,心里总会觉得四周都有恐怖因子,这种自己吓死自己的幻想难免挥之不去。

而房似锦的回答,并不是避重就轻,而是直面客户的问题,说出房子存在的问题。

销售创新点子:安家孙俪店长的营销(13)

黄老板假装镇定,但神色还是掩不住惊吓。房似锦随即一笑,上起了生活科普课。

销售创新点子:安家孙俪店长的营销(14)

这一大堆问题抛给客户怎么能行?房似锦作为中介服务当然得解决。不等客户要求,主动解决,彰显专业。

销售创新点子:安家孙俪店长的营销(15)

小娘子联想到《尖叫感》里提到的一个案例:

曾有用户在Twitter上发表推文嘲笑Smart推出的小型环保车过于袖珍,也就抵得上一坨鸽子粪的大小。这条推文在当时引起了众多网友的转发和讨论。一个品牌就这样在社交网络里成了一则鸽子粪笑话。

而Smart的做法可不是呛声网友。而是和用户进行互动,顺客户的意思而行自嘲。Smart在Twitter上发表了这张图表,并配上文字说明:“一坨鸽子粪哪里够?我们的安全车体结构实际能容下0.45千万坨普通体积的鸽子粪,这可是经过精密计算得出的结论哦!”

销售创新点子:安家孙俪店长的营销(16)

不仅化解了”鸽子粪笑话”的尴尬,而且树立了可亲的品牌形象。

而房似锦的巧妙回答,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不用打消客户的顾虑,直陈客户顾虑的真实性,继而把表象问题具体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虽然说得一本正经,可是小娘子却体会到了房似锦有质感的幽默。

这样有策略、又对客户进攻有度、让客户不反感的金牌房产中介,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工作,把广告打得“无处不在”,连跑个马拉松都要把房源散播得无孔不入。

销售创新点子:安家孙俪店长的营销(17)

老板有这样的员工,那真是做梦都会笑醒!

小娘子暂不在此吐槽房似锦翘同事单子、帮小三买房等某些行为,纯粹站在她对客户的用心和对工作的努力上,要为她点赞。

人无完人,这剧里每个角色都有TA存在的道理,就像罗晋饰演的徐姑姑在最开始所说的,存在即合理。

而我们更多要关注的,是她的可取之处。转化到现实中,变成自己的力量。好好工作,提升自己!

销售创新点子:安家孙俪店长的营销(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