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三个世界500强是哪三个(白手打造2个世界500强)(1)

8月30日,日本媒体报道:世界著名实业家、京瓷名誉会长、被称为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去世,终年90岁。

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信(原名DDI,现名KDDI,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稻盛和夫先生白手起家创造了2家世界500强企业。

78岁时,他临危受命接受濒临破产的日航,仅一年时间就帮助日航起死回生,创下新高。

他在退休时,把个人股份捐献给了员工。为帮助后人,他将自己的认知哲学、发迹、赚钱逻辑、以及如何获得事业和幸福人士的哲学都写进了书里,被称为日本的“经营之神”。

他指出热爱是点燃工作激情的火把。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去做就能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会产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积极性。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于所做之事的人。

稻盛和夫先生的工作哲学,激励了无数的企业经营者以及工作奋斗人士。以下内容节选自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让我们重温这篇文章,以纪念他对工作哲学和企业经营的卓越贡献。

01、只有极度认真工作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在今天的年轻人中,有许多人热衷于股票卖,憧憬于“轻轻松松发大财”。很多人创办风险企业,其目的也只是想通过上市一攫千金,然后年纪轻轻就脱离工作、享受生活。

有的人把“努力工作”“拼命劳动”看作为无能,他们甚对积极工作的人报以冷笑和鄙视。

对这样的人,我想问一句:难得来这世上走一回,你的人生真的有价值吗?

通过艰苦的工作可以磨炼自己的人格,可以修身养性,这样的道德说教,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也曾不屑一顾。

但是,大学毕业的我,在京都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松风业”就职以后,这种浅薄的想法就被现实彻底地粉碎了。

松风工业是一家制造绝缘瓷瓶的企业,原是在日本行业内颇具代表性的优秀企业之一。但在我入职时早已面目全非,迟发工资是家常便饭,公司已经走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业主家族内讧不断,劳资争议不绝。我去附近商店购物时,店主同情地对我说:“你怎么到这来了,待在那样的破企业,老婆也找不上啊!”

因此,我们同期入职的人,一进公司就觉得这样的公司令人生厌,我们应该有更好的去处。大家聚到一块时就牢骚不断。入公司还不到一年,同期加入公司的大学生就相继辞职了,最后,只剩我一个人留在了这个破败的公司。

要辞职离开公司,总得有一个义正词严的理由,只是因为感觉不满就辞职,那么今后的工作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当时,我还找不到一个必须辞职的充分理由,所以我决定:先埋头工作。

从此以后,我工作的认真程度,真的可以用“极度”二字来形容。

稻盛和夫的三个世界500强是哪三个(白手打造2个世界500强)(2)

在这家公司里,我的任务是研究最尖端的新型陶瓷材料。我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睡在那里,昼夜不分,连一日三餐也顾不上吃,全身心地投入了研究工作。在这样拼命努力的过程中,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大学时我的专业是有机化学,我只在毕业前为了求职,突击学了一点无机化学。可是当时,在我还是一个不到25岁的毛头小伙子的时候,我居然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成为无机化学领域崭露头角的新星。这全都得益于我专心投入工作这个重要的决定。

与此同时,进公司后要辞职的念头以及“自己的人生将会怎样”之类的迷惑和烦恼,都奇迹般地消失了。

不久,我人生的第一次“大成功”就降临了。

02、热爱你的工作将带来良性循环,帮助你成功

热恋中的情人,在旁人看来目瞪口呆的事情,他们却处之泰然。

在创建京瓷以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星期日,有时我会邀请关系亲密的女孩去看电影,看完后送她回家。本来电车可以直达,但有几次我故意提议从前一站就下车,边走边聊,慢腾腾地走了很长的路才将她送回家。

其实每天工作到很晚,身体应该很疲倦了,然而,走这么长的路我却丝毫不累,而且还非常愉快,劲头十足。

“有情人相会,千里变一里”,这句话真实地表达了我当时的心情。工作也一样,应该迷恋工作、热爱工作、拥抱工作。

在旁人看来,“那么辛劳、那么艰苦的工作,太可怕了!简直无法忍受,根本无法坚持。”但如果你迷恋这个工作、热爱这个工作,那你就能够承受,一切都不在话下。

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

只是,一个人能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几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而且,即使进了自己所期望的公司,要能分配到自己所期望的职位、从事自己所期望的工作,这样幸运的机会几乎没有。

大多数人初出茅庐,只能从“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开始。

但问题是,多数人对这种“不喜欢的工作”抱着勉强接受、不得不干的消极态度,因此对分配给自己的工作总是感到不满意,总是怪话连篇、牢骚满腹。这样下去,本来潜力无限、前程似锦的人生只会白白虚度。

无论如何,必须得喜欢上自己的工作。

要把“被分配的工作”当成自己的天职,抱有这种心境非常重要。如果你还不肯抛弃“工作是别人要我做的”这种不恰当的意识,就无法从工作的“苦难”中解脱出来。

只要喜欢了,就能不辞辛劳,不把困难当困难,埋头工作。只要一心一意埋头工作,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获得大家的好评。获得好评,就会更加喜欢工作。

这样,良性循环就开始了。

03、不行的时候,才是工作的开始

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只有毫厘之差。关键在于,当遭遇前所未见、如同绝壁一般的巨大障碍时,在那一瞬间,能不能对自己说“一定能跨越”,并走出第一步。

这时候,只要有这么一点点踌躇和犹豫,腿脚就会瘫软,导致无法攀登。即使过后拼命给自己打气:“不,应该能跨过去!”也只能是马后炮了。就这一步之差,命运就迥然不同。

所以,首先要坚定地相信自己“能行”,相信光明的未来必定到来。同时,迎头碰击困难这一壁障,不气馁,不放弃,正面对抗。

在京瓷的创业期,我为了开拓新客户,带着部下到处闯,去各家企业做上门销售。

然而,没有实绩、没有信誉、没有名气的小企业,去拜访客户,十有八九要吃闭门羹。尽管如此,我也决不放弃,不断低头恳求,想尽办法与对方见面。

虽然见了面,但对方往往会毫不留情地拒绝我们。反复遭遇这种情景,同行的年轻员工不免意气消沉,有时还因太过委屈而落泪。这种时候,为了鼓励部下,也为了振奋自己,我会这样激励他们:

“一两次碰壁就打退堂鼓,那怎么行?不管看起来眼前矗立的壁障有多高,首先要想‘一定能跨越’。

如果用手触摸一下,搞不好就会发现这个壁垒不是石头砌成的,而是纸糊的。

如果是纸糊的,戳破它就行了;如果是石头做的,只要思考如何攀登就可以了。不思考这些,说一声‘做不到’就袖起手来,那只能说是怠惰了。”

就是说,“觉得不行的时候才是工作的开始”。正因为情况困难,所以才要相信局面必能打开,一味向前,这时候,命运之门就会开启。我这样鼓舞部下们,也将这个道理深深地刻入我自己心中。

不管面对多么困难的目标,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参与者的热情和能力,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这就是“愿望”所具有的力量。

04、成为“自燃型”的人,有明确的目标

物质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种。同样,人也可以分为三种:自燃性的人、可燃性的人、不燃性的人。

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为能够自我燃烧的人。要成为“自燃型”的人,在热爱自己工作的同时,必须持有明确的目标。

像我这样的经营者整天考虑的就是,公司“应该做这个”、“应该那么干才更好”这样的问题。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也会在自己心中描绘自己将来的梦想,思考我想做怎样的人、我想干怎样的事等等问题。

但是年轻人中偶尔也有这样的人,他们相信虚无主义,总是表情冷漠,怎么也热乎不起来。不管周围的人干得如何热火朝天,他们不仅不燃烧,还给别人泼冷水,他们是冷若冰霜的人。遇上这样的人可不好办。

在企业里,在体育团队里,这种“不燃型”的人哪怕只有一位,整个集体的氛围就会变得沉闷压抑。

我希望同事们都是自燃型的人,不用“点火”,他们也会自动燃烧。至少,当燃烧的我接近时,他们是能同我一起燃烧的“可燃型”的人。

所谓“自燃型”的人,就是从来不会“等别人吩咐了才去干”“因为有了命令才工作”的人,而是“在别人吩咐之前自发去干”的主动积极的人,他们应该都是热爱工作的人。

要想将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成为热爱工作的“自燃型”的人。

05、在旋涡中心工作取得卓越成果

为了顺利推进公司或团队的工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一个精力充沛的、起核心作用的人物。

这样的人将成为全体人的中心,宛如一股上升的气流自平地而涌起,将全体人员卷入,带动整个组织一起行动。像这样自己主动领头、带动周围的人把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的人,我把他们称做“在旋涡中心工作的人”。

无论什么工作,一个人单枪匹马总是很难做好。你一定需要上司、部下以及周围人的协助才顺利展开。

然而,如果你不是旋涡的中心,只在旋涡四周咕噜咕噜地跟着大家转,就很难体会到工作的真正乐趣。让自己进入旋涡中心,积极地把周围的人裹挟进去,你就能品尝到工作成功之后醍醐灌顶、如露入心的欣喜之情。

那么,怎样才能卷起旋涡呢?

一个组织里总有这样的人:没有谁来要求他做,他却自己主动提议要干这干那。面对这样的人,周围的人会说,“那就谁提议谁干好了。”

不是只有老一辈的人才会这样,年轻人中也有这样的人,他们会召集前辈、师兄们前来,然后向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

比如,面前有一个课题:这个月的销售额要提高。

这时,如果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员工提出:“师兄,董事长讲了要提高销售额,今天下班后,大家集中讨论一下怎么来提高,好不好?”

如果能开口说出这样的话,那么此人就是“在旋涡中心工作的人”,他就有希望成为团队的领导人。

敢于说这样的话的人,不是为了装样子给别人看,而是真的热爱工作,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只有这样的人,才有这种魄力。

热爱工作,就不会单纯按照上司的指示办,就会有自己“制造旋涡”的、自主努力的冲动。

这其实就是上一小节讲的“自燃型”的人,这种人工作上可以取得卓越的成果,人生也会更丰富多彩。

稻盛和夫的三个世界500强是哪三个(白手打造2个世界500强)(3)

06 、人生工作结果= 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为了让员工正确理解人的心态、思维方式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我想出了下面这个“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

这一简单方程式可以理解为:人生及其工作的结果,由“思维方式”、“热情”与“能力”三要素相乘而得——不是和,是乘积,所以不同的分值其结果会成倍数变化。

将方程式代入数值,能力与热情的范围从“0分”直至“100分”。假如,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出色的学校,那么此人的能力通常较为出众,假定为80分。然而,此人自视甚高,不肯认真、努力工作。那么,“热情”仅能给30分。80分*30分结果为2400分。

另一方面,有人并非出身于一流大学,成绩也算不上优秀,能力大约为中等水平,设为60分,但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此人付出了80分的努力。60分*80分结果为4800分,是资质优秀但懒散懈怠之人的两倍。这就是人生方程式显示出人生或工作的结果。

因此,我相信“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至关重要,并把这一条作为自己的信念。

稻盛和夫的三个世界500强是哪三个(白手打造2个世界500强)(4)

而方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思维方式。

需要特别留意的是,在我的方程式里,思维方式的分值范围是-100分-100分。换言之,因为方程式为乘法运算,所以不论才能何等出众,也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倘若思维方式出现偏差,那么人生或工作的结果就是一个很大的负值。

何为正向的思维方式?列举一些我所能想到的词语来形容:积极向上、具有建设性、协调性,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充满善意,有同情心,与人为善,认真、正直,勤奋,无私,能抑制自己的欲望,懂得知足,满怀感恩之心。

而负面的思维方式与此相反。态度消极、否定,缺乏协调性;阴郁、充满恶意、心术不正、想陷害他人;不认真、爱撒谎、傲慢、懒散、自私、贪心、爱发牢骚;憎恨别人、嫉妒别人。

思维方式是正面还是负面,心态是好还是坏,以及不同的心态所致的人生与工作的结果大相径庭。

不论哪个领域,不论怎样的时代,能力出众且热情高涨之人数不胜数。然而,秉持一颗善心、思维方式坦诚率真的人却并不多。我将思维方式放在人生方程式三要素之首,都是因为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最为重要,也最为不易。

比如,我与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交谈时,有人坦率地告诉我:“想当有钱人,想过富裕的生活。”

听了这话,我建议道:“既然想成为富人,那你就要抱着无论如何也要当富人的强烈愿望,然后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就是人生方程式中的“热情”。

重要的是往下如何行动。

秉持热情,磨砺能力,拼命努力,结果成了富人。然而,倘若此人的思维仅停留在“相当有钱人,想过富裕的生活”,而对他人却毫无善心,亦不会谦以待人,那不久就会碰壁,遭遇厄运。而反之,向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理念磨砺人格,或许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回顾自己七十余年努力奋斗的人生过程,我深深体会到这就是真理。

07、经营要有余裕随时认真思考

我年轻时,听过松下幸之助先生的一次演讲,那是有关“水库式经营”的一次讲话,让我印象很深。

京瓷创业之初,在经营方面我是外行,很希望学到成功经营者的经营秘诀。正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份关于松下幸之助先生演讲的通知。

被人们称为“经营之神”的这位先生,究竟用什么思想来经营企业?我很想知道。

“经济景气的时候,不要以为经济会一直这样好下去,要考虑到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在财务上有余裕的时候就要注意储备,就像水库蓄水一样。经营企业,随时要为经济不景气时做好储备。”

这是幸之助先生讲演的主题。

大量降雨时,若雨水全流入河里,任由河水泛滥,就会引发洪灾。但若将河水引进水库,视情况而放流,则不仅能防控洪水,还可以在干旱时防止河水断流。这样,雨水就得到了有效利用。

所谓“水库式经营”就是将治水的方法应用于经营。

幸之助先生演讲结束后,开始回答听众们的问题。

后面有人举手提问:先生所讲,就是经营必须有余裕,我理解了。但是这层意思,松下先生即使不讲,我们中小企业经营者也都明白。正因为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才感到苦恼。怎样才能让经营有余裕?如果不教我们具体的方法,我们很难办。

提问中夹着那么一丝抗议的味道。

这里,幸之助先生露出相当困惑的表情,他沉默片刻,仿佛是自言自语道:不,你这样想可不行。言罢再次沉默。大家以为答非所问,听众中一阵失笑。

但是,在那一瞬间,我却像受到电击一样,一阵震撼。

“不,你这样想可不行。”幸之助先生这一句话中包含了万种思量,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这一句话想传递的意思是:你说你也想让自己的经营有余裕,但是怎样做才能使经营有余裕,方法千差万别。

你的企业一定有适合你企业的做法,我无法教你。但是经营绝对要有余裕,你必须自己认真去想,认真去思考,这种思考是一切的开始。

“能做到经营有余裕当然最好,但你不教我方法我怎么做到这一点”,如果你仅仅停留在这种程度的思考,那么高目标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经营要有余裕,你真的是这么想的吗?如果你真的这么想,有这样强烈的愿望,你就会千方百计去寻找具体的方法,“水库”就一定能建成。这就是幸之助先生想说的话。

不去想,不认真思考,就什么都实现不了。无论对工作,还是对人生而言,这都是铁则。

08、敬天爱人,自利利他

我一生所有的成功之道,都抵不过这八个字——敬天爱人、利他之心。

所谓敬天,就是依循自然之理、人间之正道——亦即天道,与人为善,换言之,就是坚持正确的做人之道;所谓爱人,就是摈弃一己私欲,体恤他人,持利他之心。

稻盛和夫的三个世界500强是哪三个(白手打造2个世界500强)(5)

经常有人这么说:“靠利他之心真的能够经营好企业吗?企业经营的基本出发点不就是利己的欲望吗?”

确实,“想要赚更多的钱”、“要想过更富裕的生活”,这一类利己的欲望在开展事业的时候,可以起到发动机那种巨大的作用,特别是新兴的风险型企业,要实现利己欲望的热情和愿望往往成为开展事业的起点。

而且在这种热情和愿望的驱使下构筑的高超的战略战术,实际上把事业引向了成功,这也是事实。

然而,仅仅依靠利己欲望经营企业的人,他们的成功决不可能长期持续。因为如果一切策略的目的全都集中在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一点上,那么竞争对手也会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以牙还牙,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结果必将发生摩擦和争斗。

还有,在将利己的欲望作为发动机使事业获得成功的时候,这种成功越大,经营者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傲慢不逊。他们会忽视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忘我奉献的员工,不把员工的努力和贡献放在眼里。经营者忘记了谦虚,企业内部就会产生不协调的声音,最后甚至会将企业引向破灭。

从利己的欲望出发,具备举世罕见的才华,这样的企业家经历艰辛,创建了出类拔萃的公司,但过了不久,他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致使企业衰落,也玷污了自己的晚节。这样的事例,无论东西,不胜枚举。

另一方面,在做生意的时候,加入体谅他人的、利他的思想,让对方、让周围的人都觉得“这个买卖做得好!”对方也会好意相报,结果双方得利,皆大欢喜。这样的事我想大家也都经历过吧。

由于我毕生努力贯彻这种精神,结果不止一次获得了远远超出想象的卓越的成果。

当然,我所说的“利他”,并不是损己利他,并不是要通过损害自己来让对方获利,决不是这个意思。恰恰相反,正因为自己“想要富裕”,就应该体会到对方和周围的人同自己一样,“也想富裕”。

人同此心,因此要考虑如何让对方同自己一样,也能高兴欢喜。就是说,不是“只要自己好就行”,不可一味地自私自利,必须投入同情、体谅、慈爱的“利他之心”,决不可以过度地去满足自己利己的欲望。

所谓“自利・利他”,就是为了自己获利而采取的行动,必须同时让他人、让对方也获利。自己赚钱,对方也赚钱。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经商,才是健康的商业社会的基本原理。

超越时代和国界,所谓经营,所谓商业,必须基于“自利・利他”这种思维方式。

今天我讲了关于利他之心为本的经营。就是揭示崇高的理想,提升员工的觉悟,激发团队的活力,从而促使企业成长发展。这种以利他之心为本的经营,在京瓷和KDDI的发展过程中,以及在日航的重建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努力以这种利他之心去经营企业,就一定能够引导企业不断成长发展。这是超越行业、超越国界的“真理”。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

原文链接:mp.weixin.qq/s/6nqaiVhACE7q0DiQhtYoGg

本文由@克里夫定位研修院原创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如果你认为我们的分享对你有点帮助,欢迎点赞、收藏、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