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同声相应同气相吸(同声相应同气相求)(1)

本文共546字,阅读大约 2分钟

【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家安而天下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同声相应同气相吸(同声相应同气相求)(2)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三十一《六韬》。君主不贤德,这个国家就会陷入危难,人民动乱;君主贤圣,国家安定,天下也得到治理。所以,祸福都取决于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天时。

《尸子》记载,舜任用了禹、稷、皋陶等五个人之后,实现了无为而治,天下的民众都以舜为父母。尧就向舜询问治理天下的方法,舜仅仅回答了两个字“事天”。按照自然而然的规律、天道的秩序、自然之道去治理。舜举了一个例子,“平地而注水,水流湿”。就像我们在平地上浇水,水自然而然地就会流向潮湿低洼的地方。“均薪而施火,火从燥。”给木柴点火,自然会先把那些干燥的木柴点燃。这是“召之类也”,就是感召的原因,自然而然的道理。

同声相应同气相吸(同声相应同气相求)(3)

所以,舜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尧为善而众美至焉,桀为非而众恶至焉”。尧凭借着自己的美德,所感召的人都是贤良的臣子。而桀的品行败坏,所感召的人都是德行有缺失的,甚至奸诈狡猾的人来做他的臣子。这就是《易经》上所说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道理。领导者是什么样的人,他所感召的属下往往就是什么样的人。《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领导者修身,也就是这里所说的君贤圣与否比什么都重要。

同声相应同气相吸(同声相应同气相求)(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