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永

战国策楚策导读(国语解正义战国策长书)(1)

回想,聆听北师大《中国文学史》公开课,其中“先秦部分”尚学峰老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讲解,印象极为深刻,不仅了解了中国文学的源头,而且再次认识了先秦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及其光辉的思想。因此,重温袁行霈先生的《中国文学史》教材,已分别写了关于“上古神话”、“诗经”、“春秋左传”等四篇感悟。下面继续与朋友们分享一下学习有感吧。

战国策楚策导读(国语解正义战国策长书)(2)

《国语》、《战国策》成书历经百年。

《国语》又称《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而《战国策》又称《国策》、《长书》等也是一部著名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国语》并非出自一人,其主要源于春秋时期各国史官的记述,后经加工润色,大约在战国初期编纂而成,记事起于西周中期,下至春秋战国之交,历约五百年。《战国策》作者也非一人,成书也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尚不可考。成书于西汉末年,由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定,沿用至今。《战国策》所记载的历史,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历近三百载。

战国策楚策导读(国语解正义战国策长书)(3)

《国语》、《战国策》思想源远流长。

《国语》记录了春秋时期的经济、财政、军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婚姻等各种内容,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敬天保民思想。如《周语上》邵公谏厉王弭谤中,邵公主张治民应“宣之使言”,从人民的言论中考察国家的兴衰,政治的得失,国君只有体察民情,行民之所善,去民之所恶,增加人民的财富衣食,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国语》在内容上弘扬尊德崇礼的规范,认为“礼”是治国之本,反对专制和腐败,重视民意,重视人才,具有浓重的民本思想。

《战国策》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其内容有明显的“贵士”的倾向,把“士”的地位看得非常重要,体现了重视人才的政治思想。同时对于锐意改革、励精图治的国君,也给予积极肯定,这种思想内涵对后世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如《齐策四》触龙说赵太后,主张贵族子弟要及早为国立功,长辈不要溺爱,否则,“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是非常危险的。《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反映出了战国时期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的历史特点。

战国策楚策导读(国语解正义战国策长书)(4)

《国语》、《战国策》文学魅力无边。

《国语》、《战国策》开创了以国分类的国别史,承上启下推进后世进行文学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显耀。陈寿的《三国志》、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吴任臣的《十国春秋》,都是国别体史书的继承和发展。

其讽喻语言风格独特,笔法生动精炼,人物和情节刻画直白幽默、耐人寻味。如苏秦游说秦国失败后像乞丐样回到家中,而“妻不下织,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后来苏秦六国封相,路过家门时,“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嫂蛇行匍匐。”前后两个场面的鲜明对照,生动刻画了一个长于论辩、追逐名利的策士,逼真描绘出一群势力庸俗的小人,充分揭露一切以功名利禄为依归的炎凉世态。

时至今天,《国语》、《战国策》书中的许多格言式警句广为引用和流传,一些寓言故事演变成频繁使用、耳熟能详的成语。

战国策楚策导读(国语解正义战国策长书)(5)

譬如:《国语·周语·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刘文公与苌弘欲城周》——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晋语·秦伯享重耳以国君之礼》——华而不实,耻也。

再如:《战国策·赵策·晋毕阳之孙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张孟谈既固赵宗》——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秦策·卫鞅亡魏入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战国策·秦策·蔡泽见逐于赵》——日中则移,月满则亏;《战国策·楚策·庄辛谓楚襄王》——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此外,诸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安步当车”、“不遗余力”、“不翼而飞”、“高枕无忧”、“汗马功劳”等流传至今的成语均出自《战国策》。

笔至夜深,合上书、推开窗。展望苍穹,浩瀚银河,繁星满天。

战国策楚策导读(国语解正义战国策长书)(6)

想必当初先秦古人一定是夜观天象,励精图治,指点江山,他们那诸如《国语》、《战国策》等名篇佳作也正像那一颗颗闪亮的星斗一直照耀古今!

正如元代张昱《寄孟昉郎中》诗云:“孟子能文自老成,蚤于《国语》亦留情。省中醉墨题犹在,阙下新知谁与行?” !

战国策楚策导读(国语解正义战国策长书)(7)

本文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旨在分享;图自网络,涉侵即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