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引言

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总是习惯于信奉神灵与神兽。

其中最为著名的神兽便是麒麟。

而今天提到的则也和麒麟有关。

麒麟尊——高53.7厘米,宽23.5厘米,长50厘米,重达21.5千克的古代青铜酒器。

作为古代时期百越地区的一件天价文物。

令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它竟在1991年的某一天突然出现在了大众面前。

3平米挖出200件国宝(1991年广西老农抓狐狸时)(1)

而作为发现文物的那位广西老农陈海贵,也因此备受瞩目。

陈海贵,一个地地道道的广西农村人。老老实实干了一辈子农活的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在这么一天,生活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可如此昂贵的物件到底应该如何处理?

要怎样处理它,才能最为妥帖?

这些问题不仅仅成为了老农的疑问,同时也成为了众多关注此事件的网友们的疑问。

而更令网友们感到新奇的,则是他寻得麒麟尊的过程

整个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且又充满了机缘巧合。

02 狐狸精“引诱”,发现洞口

陈海贵,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的一个小村庄里——龙中村。

3平米挖出200件国宝(1991年广西老农抓狐狸时)(2)

而龙中村,作为出土了无数文物的风水宝地,它总是能带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村子周围围绕有几座大山。在当时那个时代,他们那里的生态环境比现在要好上许多。

甚至很多稀有的动物也都生活在大山里。

可也正因为动物数量过多,经常会有一些动物跑下山来。有时甚至会践踏庄稼,对庄稼造成非常大程度的破坏。

3平米挖出200件国宝(1991年广西老农抓狐狸时)(3)

辛苦劳作的土地被所谓的“不速之客”破坏,这对于爱护粮食到极致的村民们来说,无疑是深恶痛绝的。

于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庄稼土地,村里家家户户的男丁便自发地扛起了猎枪。

猎枪,逐渐成为了驱赶野兽的重要手段。

而长此以往下来,这个村子里的大多数人家都成为了“猎户”。

陈海贵与陈盘松父子便是其中之一。

3平米挖出200件国宝(1991年广西老农抓狐狸时)(4)

1991年的7月,这天,陈海贵与陈盘松父子二人照例去山上捕捉猎物。

他们的农田在前几天突然遭受到了强烈的破坏。导致最近一段时间,他们两人每天不得不来这里守着。

看着即将成熟的花生地和上面那一片片野生动物留下来的痕迹,心中顿时更加郁闷。

儿子陈盘松更是被这只野兽惹得不厌其烦,向父亲无奈吐槽着。下定决心要找到它的洞穴,给它一锅儿端了,让它也感受一下这种痛苦。

就在这时,有东西走进了他们的花生地。

走近一看,竟是一只狐狸。

3平米挖出200件国宝(1991年广西老农抓狐狸时)(5)

已经等待多时的陈盘松立刻拿起猎枪,对着狐狸便是开了一枪。

可狐狸的反应竟然比他还要迅速,凭借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一瞬间便没了踪影。

陈海贵立即向狐狸追去。

他已经在这里守了这么多天,好不容易等到野兽“现身”自然是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来来回回、左转右向,陈海贵不知道追了多久。终于,在一个洞外停了下来。

3平米挖出200件国宝(1991年广西老农抓狐狸时)(6)

03 神秘的洞口,向内挖掘

思虑再三后,陈海贵与陈盘松互使眼色,向前走去。

远远看去还没有发现什么,可当走近洞口时才发现不一般。

由洞口向里面望去,只能看见洞内漆黑一片,根本无法窥探到任何的东西,就更别说狐狸的身影。

但陈海贵想了又想,这一路追赶下来,狐狸也确实无路可去。

可洞内又实在是有点吓人。

想要尝试一番,可他们二人仅是向里面走了一小段路,便无法继续前进。于是,便准备先回去找村民商量后,再准备接下来的事宜。

而为了防止狐狸逃脱,陈海贵就决定先去搬几块大石头将洞口堵住。

石头搬完后没一会儿,他们二人便回到了村里。

3平米挖出200件国宝(1991年广西老农抓狐狸时)(7)

当村民们得知陈海贵将狐狸堵在了一个山洞里,纷纷自愿地跟随他去抓捕狐狸。

对于毁坏土地的“害虫”村民们向来是积极的。

于是,他们分工合作,一部分人留在洞口守着,防止狐狸跑出来;另一部分人跟随陈海贵一起向洞穴内探究。

众人将石头推开,里面果然和陈海贵所说的一样,进去后伸手不见五指,令人感到丝丝的凉意。

甚至有不少人都萌生了退出去的想法。

陈海贵也并不是丝毫不感到害怕,但内心总有一股冲动仿佛在告诉他,让他进去。

3平米挖出200件国宝(1991年广西老农抓狐狸时)(8)

更何况陈海贵也是秉承着来都来了的想法。

总不至于狐狸都快到眼前了,却空手而归。

最终陈海贵还是决定继续探索。

04 麒麟尊出土现世

他们走在洞穴里面,每人都拿着一只火把,方便照亮周围的环境。

骤然之间,陈盘松惊呼一声。

顺着陈盘松的目光向前面看去,发现面前的是一只“狐狸”,正双目瞪圆地看着他们,不少村民下的立刻拿起棍棒就要冲过去。

3平米挖出200件国宝(1991年广西老农抓狐狸时)(9)

可距离逐渐拉近,他们却发现这只“狐狸”有些不对劲。

随着火把的靠近,众人才渐渐看清,原来此“狐狸”非彼“狐狸”。

洞中的赫然是一尊巨大的青铜器,而绝非是那祸害庄稼的野狐狸。

山西地区历来发掘出的文物众多,而它既然能够出现在这里,那就证明这青铜器定然是价值不菲。

更何况看成色便知其年代久远,恐怕多是古人留下来的宝物。

其中更是有见多识广的老者认为,此青铜器极大可能是传说中的麒麟尊,是无价之宝。

3平米挖出200件国宝(1991年广西老农抓狐狸时)(10)

而此话一出,众人更是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并且这洞穴内除了青铜器,还有许多其他的物件。

自然,其中最为亮眼的还是要数这麒麟尊。

陈海贵认为,这定是狐狸来引导自己寻找文物,于是更加十分重视。

最终他决定将这青铜器挖掘出来带回家中。

听到陈海贵的想法,村民们认为并无道理。

他们既然见到了,便有这个义务让它重新见世。

3平米挖出200件国宝(1991年广西老农抓狐狸时)(11)

于是,众人便有工具的拿工具,有车子的开车子。没多久,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之下,这久不见天日的麒麟尊便就此出土。

05 以讹传讹,甚嚣尘上

几人将麒麟尊带回村子后,并不敢大肆宣扬,可虽然没有声张,但知道详情的人数众多,这悠悠众口又怎么能堵得住呢?

没多久,陈海贵寻得麒麟尊的消息便在村里传开。

“以讹传讹”向来是最为快速的。这事情一旦传播开来,便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果然,还没过去几天,消息已经传给了县城那边。一时之间各路记者以及文物贩子纷纷前来拜访。

3平米挖出200件国宝(1991年广西老农抓狐狸时)(12)

虽然陈海贵刚开始的想法是“大事化小”,但这么多人已经围在了自己的家门前,他也不好意思再去推脱。

记者们早已经等得迫不及待。于是在经过陈海贵的首肯后,便一窝蜂地冲了进去。

独家报道的机会哪个记者能拒绝得了呢?

而文物贩子更是“不忍服输”一般,争先恐后地想与记者分个你死我活。

毕竟是能一睹麒麟尊真容的好机会,又有哪位文物贩子会忍心耽搁一秒呢?

虽说文物贩子只是个“贩子”的身份,但毕竟是做了多年生意的人,总归是比农村里的人要更加的眼光毒辣一些。

3平米挖出200件国宝(1991年广西老农抓狐狸时)(13)

他们一眼就认定,这破破烂烂的青铜器便是传说中的麒麟尊,且年代极为久远,说是国宝也不为过。

这话一出,便是直接将这青铜器定了性质。

立刻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每一位在场人员皆是震惊。

06 愿意卖出?高价收购?

这件事情在经过记者的大肆报道后,热度更是在一瞬间直线上升。大多数人也慢慢关注到了这个消息。

后来从陈海贵口中得知了寻找麒麟尊的全过程。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到了这件事情,文物贩子也是“蠢蠢欲动”。

3平米挖出200件国宝(1991年广西老农抓狐狸时)(14)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陈海贵的村庄。

虽然一部分人只是凑个热闹,但绝大多数人还是为了这只麒麟尊而来。

他们聚集到陈海贵的门口,想要对其仔细观察一番。

陈海贵心里原本也是对麒麟尊的价值拿不定注意,更别说现在这种大场面,他早已经不知道如何是好。既是激动,也是担心。

这种情况下让专业人员来观察无疑是正确的举动。于是陈海贵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而在仔细观察后才发现,这麒麟尊远比想象的还要尊贵。

他的外观整体大气却又不失精致,身上雕刻满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龙凤呈祥,亦有花鸟异兽。

由此可以推断该器具原有的主人,应当拥有十分高的社会地位。

文物贩子们也早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野心”,纷纷出价想要购买陈海贵手中的这只麒麟尊。

3平米挖出200件国宝(1991年广西老农抓狐狸时)(15)

更是有人扬言,愿意出高价200万。只要陈海贵父子二人愿意卖出麒麟尊。

07 何去何从,作何选择

虽然他有私心,想要这只麒麟尊收藏,等待后续的价格大涨。

但不得不说,他开出的条件十分诱人。

整整200万的价格,对于陈海贵来说,遥不可及。

他自己也明白,也许他一辈子的努力也无法换取到这个数值。可陈海贵的内心却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开心。

所以他没有立刻答应这个请求,而是要求了几天的时间来进行慎重的考虑。

200万,即使是在现在也依旧是不小的金额,更何况在那个物资缺乏的时代。

本是唾手可得的金钱,本是前程似锦的生活,可看着麒麟尊,陈海贵的心里就是有说不出来的别扭。

3平米挖出200件国宝(1991年广西老农抓狐狸时)(16)

他认为,刚开始是自己不明白其价值,才将它带回了家里,尚且情有可原。

可现在,既然已经了解到青铜器的价值如此之高,则实在不应该将它随意处理。

于是他和陈盘松商量过后,选择拒绝了那位的出价。

可拒绝过后,他们父子二人又陷入了两难之中。

留在自己手里,属实是埋没了麒麟尊的价值,可将它卖与旁人,自己又成为了随意处理的“罪人”。

那这麒麟尊到底该何去何从呢?

这留也不是,去也不是,直叫两人犯了难。陈盘松更是直接说:“摆在家里跟尊大佛似的无法处置,还不如将它送回原处。”

陈海贵听到他这话,直接一锤头打过去:“拿出来的东西,你再放回去,哪里安全?这话莫要再说!”

08 捐献博物馆,奖金与奖状

可虽然陈盘松说者无意,但陈海贵思前想后又觉得不无道理。

陈海贵认为,既然这麒麟尊是从国家的土地里挖掘出来的,自然应当是属于国家的。

3平米挖出200件国宝(1991年广西老农抓狐狸时)(17)

于是他将想法告知了儿子,最终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将这麒麟尊交予国家。

在作出决定后,陈海贵便声明自己将拒绝任何高价收购的形式。

所以,在成为百万富翁和上交给国家这两个选择之间,陈海贵选择了听从内心成为后者。

既然决定好了,那便放手去做。

陈海贵快速地通过电视台联系到了国家文物保护中心,将这个无法估量价值的麒麟尊上交给了他们。

在许多人看来,陈海贵的这个行为虽然值得敬佩,但多少有点“傻”。

可只有陈海贵才知道,自己这么做了之后,内心充满了踏实感和满足感。

“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自己的一点点牺牲又算得了什么呢?”陈海贵这样说道。

没有见钱眼开,反而心系祖国。

陈海贵的这种行为值得每一个人的敬佩;这种品质更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而为了嘉奖陈海贵父子,国家特别授予了他们荣誉证书,以及200元的奖金。

3平米挖出200件国宝(1991年广西老农抓狐狸时)(18)

虽然奖金相比文物本身价值来说并不值一提,可这却是一份不一样的殊荣。

陈海贵父子更是发自内心地高兴,高兴他们守护住了国家的文物,也高兴他们获得了国家的嘉奖。

9 纪念麒麟尊,挖掘新墓地

同样高兴地却不止陈海贵父子,还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当地政府。

他们以此为荣,甚至为了纪念陈海贵这件事情,直接在当地花费四十多万来铸造了一个麒麟尊的复制品,如今更是成为了当地的景区一大特色。

3平米挖出200件国宝(1991年广西老农抓狐狸时)(19)

专家们则是在得到麒麟尊后,便对它开始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他为战国时期的产物,是战国时期贵族所用的大型青铜酒器。

盘龙附凤的雕饰,显示出浓厚的岭南文化风俗特点。被评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甚至目前也依旧在全世界巡回展览。

他们更是根据麒麟尊的用途,还推断出当附近应当有墓葬存在

3平米挖出200件国宝(1991年广西老农抓狐狸时)(20)

于是,又重新联系上了陈海贵,来到了他的村庄。

果然,在距离洞口不远处的地方有一个贵族的墓葬。在其中,又找到了许多新的青铜器。

但毕竟年代已经久远,最终还是没有推断出这所墓葬的主人到底是谁。

每一件文物的出土都增加了人们对某一段历史的认知。

麒麟尊的发现,让世人见识到了古代工匠的奇思妙想之处,也不过是时代长河中的一瞬间。

但,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壮大的考古队伍的出现,越来越多新文物的出土,曾经那些璀璨的历史风貌终究会再现人间。

10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无可置疑,文物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积累下来的历史财富。

虽然在部分人眼里,一直都认为文物不过是价格昂贵的物件,但实际上,远远不止。

无论是在文化研究贡献方面,还是在精神文化传播方面,文物一直都拥有着巨大的意义。

我们要学会正确地保护文物。只有面对利益不受诱惑时,国家的文物保护工作才能更加顺利地完成。

事情有所为,有所不为。

守护好我们国家的这份财富,这并不只是国家的事情,更是我们身为一个公民应当要做的事情。

3平米挖出200件国宝(1991年广西老农抓狐狸时)(21)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去探索更多文物背后的意义。

中华文明是璀璨的,是辉煌的。但它的辉煌不仅仅是文物本身,而是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于文化的传承,向来是既有富有书香气息的书简,也有不同朝代的文物遗留。

而无论是哪种方式,当贪图一时的小便宜时,便可能就在无形之中给国家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麒麟尊是最好的证明,陈海贵父子亦是最好的证明。只有学会包容与正直,才可以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这,是历史带给我们的经验。

古人尚且为了文化遗留,想到了各种保存方法。那么今天的我们更要时时刻刻保护民族历史文化,主动将重担承担在自己的肩上。

就如同陈海贵父子一般,刚正不阿的品质让他收获的是所有人的铭记和尊敬。

参考文献

[1]文明网:广西老农山上发现“麒麟尊”,婉拒200万收购,上交得200元和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