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女儿在房间里敲打键盘的声音不时传来,她在整理自4月1日以来的日记,也开始了为未来的学习准备我也选择从“红码”变为“绿码”的这一天,将这个经历记录下来这说明我们的生活基本归于“正常”,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红码能一下转到绿码吗?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红码能一下转到绿码吗(今天我终于从红码)

红码能一下转到绿码吗

今天,女儿在房间里敲打键盘的声音不时传来,她在整理自4月1日以来的日记,也开始了为未来的学习准备。我也选择从“红码”变为“绿码”的这一天,将这个经历记录下来。这说明我们的生活基本归于“正常”。

写此文,一是送给自己,这是一个终生难忘的经历;二是给许许多多惦记我的亲朋好友和学生一个交代。因为连日来,我已“欺骗”了好多关心我的朋友的问候,我的回复大多是:谢谢~我好的,关键时期大家各自保重!但随着最近几日知道的人数的增加,打电话、微信问候,我自己感觉有点像祥林嫂那样的重复叙述,于是想想还是用这样的方式告知大家。

事不经历不知难,没有经历全程很难体会我此时的心情。

我们全家不幸中招

1 我们的“症状”

我们不属于不知道自我防护的人。之前因所在的区被人们称为“好学生”,故在本轮浦西4月1日开始的封控筛查前,我们只因做核酸筛查“关”过48小时。在4月1日前,每天也只是选择傍晚,到人少的地方走走路,外出购物全程佩戴口罩。

我们溯源,最有可能被传染的地方是3月29日我和先生到我家附近的菜场有过10分钟左右的购物,当时还特别选择下午,人相对少的时候去,想买些不易坏的蔬菜,也不想封控后再购物增加志愿者的负担。30日晚,这个菜场被封,我们周围小区“阳性”人数居高不下,许多都深受其害。

4月1日

下午,我先生开始发烧,最高39.2,一天后退烧。9日上午抗原检测“一条杠”。

4月2日

下午,我和女儿相继发烧,我最高温度38.8,女儿38度左右,5日下午我俩退烧。14日上午,女儿抗原自测阴性。

按照目前我们的情况应该属于「无症状感染者」吧,因为我们应该属于“无肺炎症状”。

发烧时吃过的退烧药是泰诺和莲花清瘟,退烧后基本停药。

先生刚刚发烧时,我和女儿还抱着侥幸心理,与他严格隔离,我睡到了客厅。他的房间因自带卫生间,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我们和他接触都带着口罩,他用过的厨具晚上用开水蒸、及时消毒。但随着第二天我们也发烧后,这样的严格隔离被我们放弃了,体会了奥密克戎传播感染的威力。

期间,8日我们三人先后接到区疾控中心电话,说我们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当晚接到电话,让我们做好准备,今明送方舱。实际上当开始发烧时,我们尽管非常恐惧到方舱,但家里已拿了三个箱子各自准备。或许是资源枯竭,我们连续多日没有接到转运通知。这个阶段心情是不稳定的,每天祈祷不要到方舱,怕接电话,怕小区来大巴,还表现在我和女儿不断洗发,希望到方舱去的前一刻是最干净的。但有时又似乎为此已经做好了准备。我和好朋友说,如果老天认为我缺少磨砺,必须去方舱一次,我认了,这也是人生难得的经历,别人能过我也能过。日子就在这样等啊等、起起伏伏中过去了。

2 最担忧的是什么

自有症状后,每天的日子在忐忑中度过。

忐忑什么?担忧什么?

我们和所有人一样都珍惜自己的生命。从有症状开始,我们特别关注自己的体温、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感谢我们使用的手表,平时不关注的数据在这里随时随地可以自测,女儿第一天发烧的晚上,心率曾五次发出数据超标的警示。当看到血氧饱和度与平时并无明显变化的时候,我们又放心了。我是具有基础疾病的人,高血压20多年,糖尿病近16年,之前因种种原因,我没有接种过疫苗,故在这次有症状后,就马上戴了14天血糖动态监测,发现生病期间,血糖明显高出平时,于是马上通过食物的调整让血糖不至于过高,尽量维持在一个可接受的平稳状态。

我们也没有因为阳性而怕收到歧视。现实是,当知道我们这幢楼是“阳楼”而邻居都不知道是哪家中招的情况下,我先生就在楼群里告知大家,我们三人目前的情况是:待复核。并特别表达我们的想法:“尽管这个结果非我们所愿,但或许由于我们,连累了大家还要在家里关更多天而感到非常抱歉,敬请谅解。邻居的健康平安是我们一家最大的心愿。”我们楼里绝大多数都是大学教授及其家属,大家没有因此对我们有任何想法,而是得到了更多邻居的关心、安慰。

那我们在忐忑什么?担忧什么?

我们就怕到方舱医院。

之前已经看到了无数个有关方舱的情况介绍,说方舱好的一般是电视台的新闻报道,说方舱不尽如人意则是大量的自媒体介绍。

到方舱,不仅仅是因为生活条件不如家里。我们特别担心,本来已基本痊愈的人,到了一个这么“阳”的场景,我们会否重复感染?24小时包括睡觉都要戴上口罩我们行不行?因先生心脏撑过支架,且有严重鼻炎,平时没事情都能感觉到他的气喘,对他来说,一天24小时戴口罩说不定是比患新冠病毒更可怕的事情。而我是因为有基础疾病,怕因此再引发其它的毛病。

就这样,4月14日晚上,在封控14天后,我们离开小区前往的地点竟然是方舱医院。

3 方舱60小时

我们实在是幸运,来到了临港方舱医院。我们实在感恩,家里三人在一起。

临港方舱医院是上海市最初建设的几个市级大型集中隔离场所之一,方舱改建完成仅用了五天时间,4月5日开始正式启用,有约1.36万张床位。经过前期的磨合,等我们14日晚上到达时,看到的是“井然有序”。

我们在那里曾多次感叹:很不容易!

对人的关怀体现在许多细小的方面:看到的是所有大白们的笑脸;刚入住,就进行了问诊,白天有医生“查房”;第二天一早我还在睡梦中叫醒做核酸检测,一看时间是早上5:55(也说明我的睡眠不错,在那里照样能安心入睡),第三天早上稍微晚一点又进行了第二次核酸;送给每位“方友”的用品基本涵盖了你生活的所需:新的四件套、消毒巾、抽纸、卷筒纸、脸盆、毛巾……应有尽有,我最喜欢的是给每位配了热水壶,打水不需要等候很长时间;1400多人的区域安装了144个水龙头,且在一排中有几个直接连着热水器(解决了居住时间长的「方友」洗发的需求),淋浴房,有几个,不多。晚上睡觉时间到,大多数的灯是自动关的。

在一个区域中,有352个床位,分成九组,每组4个床位;其中特别设置了两个组为家庭舱,使得我们三人可以互相照应。

第三天下午,在等待结果的时候,我没法午睡,也静不下心来读书,直至傍晚,医生告诉我们,我们三人顺利通过了两次核测,且ct值都超过了40。这时我们长舒了一口气,无法用语言表达我们的快乐、开心。

当天,女儿代表我们全家对华山医护团队写了感谢信。随后,我朋友给我看了当天”上观新闻“对临港方舱医院的报道,问我是否真实?我随即将女儿的感谢信发给她,有许多方面都是不约而同。按照女儿的说法,我们的表达:真心不违心。

我们的感谢

当天晚上,为庆祝即将离开方舱,我和女儿还分食了一包泡面。那晚,听着每晚广播里说的“今日一别,情谊不绝”,别样的情绪在心中涌现。

到达方舱医院的第四天上午(实际在那里的时间是60小时),我们乘上了接我们的车,回到了可爱的家。

最近女儿在她的《奥密克戎·?段经历》一文中写道:

车?在空???的?架上,觉得???所畏惧。?命?总有?些觉得??”?所畏惧“的时刻。最近的?次是2019年从澳?塔?跃?下的时候;是2020年在冰岛的冰?上??的时候;是完成30km徒步的时候。还有就是现在,在离开?舱的路上。

无所畏惧!对,我们“无所畏惧”!

4 “寒冷”时的暖流

当身处困境时,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这些天,我们常常被感动着,看看我身边的一组人物群像:

敢于担当的物业经理

我们的小区疫情很严重。就在昨天,看到居委会发出的通告中,1500人居住的小区,确诊、疑似、抗原阳性的加在一起还有近百位。在最初居委会干部自己生病、业委会缺位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物业经理及其他带领的团队的默默奉献。物业陈经理平时在小区碰面只是点头之交,但没想到看似瘦弱的身躯承担的是天大的责任。晚上12点,经常看到他在群里回复居民们的需求。当我们全家全部“阳性”后,更是得到了他的关心;

“打不倒的小强”的保洁小汤

我们小区的保洁小汤至今我不知她的全名,封控后,他们夫妇不仅负责整个小区的垃圾清理,还要负责楼道消杀以及直接到我们这些“阳性”人的家门口取垃圾、快递传送等等,她每天穿着大白工作很长时间,我总是让她注意安全,她说,“没事,我是打不倒的小强!”有次在小区大群里,看到了她实在太委屈了摒不住大哭的视频,我情不自禁留下了眼泪,真是太不容易了。

富有智慧的楼组长

我们的楼早在上次人口普查时就建群,组长不仅有爱心,且富有智慧。她是最早知道我家三位发烧情况的,安慰我们的总是:不要担心,多喝水、多休息,很快就会过去的,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在楼里前面几次做抗原的时候,她一再说,凡是“一条杠”的自己处理,也不需要在群里展示了,有“两条杠”的务必到她那里个别报备,她的这句“要求”,极大的保护了我们的隐私;小区第一次发蔬菜,我们考虑到马上要到方舱,故表达了这个蔬菜没有经过我们的手,可以直接送楼里需要的邻居,但坚决不要提及我们的姓名。她将此送给了楼里3户有5个人居住的“大户”,且在遵守不报姓名的同时,进行了爱的传递。等到她获知我们即将出院的消息时,看看她发在我们群里的公告:

@所有人?喜报

我们901鲍老师一家三口,前往临港方仓医院圆满完成视察工作,并连续二次荣获“核酸阴性”荣誉证书,明日将凯旋归来。欢迎回家,家人们都在等你们!

有爱的邻居

疫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真正感受到了“远亲不如近邻”。我们搬到这个小区已有21年,但现代邻居的基本状态是不相往来,到底住了多少户?谁家是同济哪个学院的(因为购买时是同济的商品房,故大多住的是同济教工和家属)?可以说基本不知。电梯里碰到了,点头致意,偶尔会说一句:孩子一下子长这么大了哦……这次因为我先生在4月7日第一时间报告了我家的情况,后来又在我们被转运去方舱时,及我们回家后共发了三次“公告”,于是我们一家成了楼里大家关注的对象。

从最初邻居知道我们26号成为”阳楼“的那一刻,大家都不知道谁家,就有老师在群里说:有阳的邻居,不要怕。好好吃饭睡觉,盐水漱口洗鼻子,喝茶,锻炼振奋阳气,每日保证二便正常,住早日康复!还有老师说:傅老师(我们楼组长)关心一下本楼有阳的老师,需要什么帮助!

极个别有我微信的邻居微信我:有困难一定说,我一直在!

陆老师是我先生老师辈的同济长辈,因为她先生是我原来工作的学校的知名校友,为母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因而我们两家相比其他而言要更为熟悉。那天她请她家阿姨穿了防护服,悄悄地在我家门口放了好多物品,有药、鸡蛋、鸽子、牛肉……嘱咐我们现在这个时期,一定要补充营养。

周老师是我老年大学舞蹈班的同学,作为同学,也悄悄地在我家门口放了好多蔬菜和鸡蛋,然后再通知我们。

要知道这是在家家缺物品的时候啊,我们除了感动还是感动,真是感慨万千。

关怀备至的学校领导

当疾控打电话给我们确诊阳性的那刻,根据学校要求,我需要报告。我”越级“直接向我们的党委书记汇报,只有一点请求:不扩散!不要让更多的人担忧!我们书记在后面的几天,非常理解我,除了告知校长外,严格”遵守”了与我的约定。但自书记知道后,她对我的关心是无微不至,全方位的,从她身上,真正体现了一位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素养、担当,给人以温暖。

校长知道后,当即给我电话,让我安心休息,家里缺什么一定及时告知。当知道我进了方舱医院后,我们校长微信留言:本想这两天没消息就是能免了这个往返流程,没想到还是要去补个“经历”。虽条件差强人意,但总是不能舒适顺心的。好在没几天,就坚持一下了。最好的是一家能在一起,且保持好心态。相信要不了几天就可回家的,就作为生活素材的积累,见证历史时刻了。

所有上述,都是给我们一家极大的力量。困难时期的相助、相爱,永驻心间。

5 几点感悟

家庭要有防范意识,以备不时之需。

封控期间,我多次被女儿表扬,需要的物品几乎都有,或许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更有忧患意识,会囤货。这方面,我觉得应该学学日本,日本家庭的防灾意识很强,每家都备防灾包。未来我们不能保证再不发生类似的情况。

囤什么呢?

首要是食品类:首先是粮食(大米、卷子面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其次是自己喜欢的且可以保存一定时间的食品,方便面、罐头、牛奶(我曾经在鲜奶喝完后,开了一罐奶粉),冰箱里备好肉类、海鲜;怕食品变质,我们不少都是用速冻的方式保存,如面包速冻、土豆煮了速冻;当然还可以存一些小零食,当这次生病嘴巴发苦时,家里的“话梅”是非常治愈的;

二是药品,对我们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家有3支体温计,常备退烧药,还有莲花清瘟等,基本满足了本次生病时的所需。我和先生自己服用的药品囤了估计有1个半月的量,这样不会因没药了而慌张。

三是生活用品。这部分包含的内容很广,每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确定什么是刚性需求,什么是弹性需求。

努力成为给他人带来温暖的人。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人们的无知和冷漠。今天轮到我们生病,说不定下次就是你了。每个小区的志愿者、团购群的团长都是异常令人尊敬的,学会感谢他人的付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细小的善举,都会助他人增添战胜困难的勇气。

我们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还有待于完善,要走的路还很长。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它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以往在课堂上多次讲,但上海这次疫情面前暴露出的问题是最好的教材。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中的居委会是否已准备好了进入城市社会管理体制的序列?居委会是简单的控制还是和小区业委会、物业共同承担管理职责?我们小区在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后,最近成立了“抗疫和保供工作小组”,业委会、居委会联合志愿者、小区物业共同承担这一阶段的小区工作,各项规程比起之前似乎有了好转,那疫情后呢?因而这个问题是需要未来值得关注的。

相信政府,同时希望遵循客观规律。

这次上海疫情引起了多方关注,不少市民对整个疫情前前后后颁发的政策不是很看得懂。但我认为,对于一个重大事项,我们是无经验可遵循,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我特别记得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秘书长马春雷在3月31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说的话:面对传染性、隐匿性极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我们的认识不足;针对感染者大幅增长的情况,我们的准备也不够充分;同时,一些防控措施执行不到位、落实不到位,有的封控地区群众生活保障不够周到。我们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正在努力改进。

因而不要怀疑我们的政府希望办好事的决心和付出的努力,但面对新冠病毒感染的实际,我们更应该摸索、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以我党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态度来对待。

随着近日感染人数的有所减少,大家共克时艰,相信取得胜利指日可待。

最后的说明

1 作为这段生活的记录,本文主要留给自己,也是对关心我的亲朋好友和学生以告知;

2 我们或许是你认识的朋友中得新冠的第一人,但相信不会是最后一位。即便你也“阳”了,不可怕,积极对待就是了;如需要咨询我,我也很乐意;

3 真的确诊了,到方舱也不那么可怕。我们经历了这一过程,之前人虽在家里,但一直担忧;离开方舱后,我们的心理感觉挺好,因为我们拿到了”解除医学隔离证明“,我们的健康码已从红码变为绿码。看到小区还有众多的”阳楼“,我们似乎坦然了一些;担惊受怕的日子过去了;

4 我们目前身体状态很好,物资一点不缺。你如有能力,不需要给我快递,请更多关心需要帮助的对象,将爱心传递,我也希望尽早进入“正常“生活,将之前想做的一些事情尽快补上;

5 我和女儿都希望在我们结束隔离后能够成为小区志愿者,不知像我们这样的对象能纳入志愿者的行列吗?

谢谢所有关心我、支持我的朋友!爱你们~

家,多么温暖!

祝大家平安健康!

图文综合自微信号孔夫子的教育追求

作者:方培君

编辑: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