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 10月21日报道“东南亚地区持续暴雨,洪涝灾害严重,伤亡人数已超150人。”

拉尼娜现象是否会出现罕见寒冬(今年冬天有多冷)(1)

拉尼娜现象是否会出现罕见寒冬(今年冬天有多冷)(2)

很多朋友最近应该都从网上看到了上述消息,而就在印度与尼泊尔暴雨不止的同时,美国和中国的专家还双双发出预警,严明今年是“双重拉尼娜年”的概率将高达87%。所谓的“拉尼娜现象”和“双重拉尼娜年”指的是什么?又究竟有何威胁?以至于美中专家竟如此警惕?

据国家气象中心公布简报显示,最快一周后我们就将迎接拉尼娜现象,也就是说目前阴雨连绵的天气非但不会停止,反而还会在延续的过程中为我们持续带来强冷空气,逼我们不得不提早过冬。再加上今年已经发生过一次拉尼娜事件,属于典型的双拉尼娜年,所以我们不仅得多加衣物,就连国家都不得不提前给北方地区加强供暖。

拉尼娜现象是否会出现罕见寒冬(今年冬天有多冷)(3)

那么拉尼娜现象究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它会给我们带来如此大的恐惧?

所谓的拉尼娜,其实在西班牙语中是“圣女”的意思,只不过这个“圣女”非但不温柔,反而还异常冷漠。它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冷冬热夏”、“南旱北涝”,可能还将有无数人在气候灾难中丧生。

至于拉尼娜现象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这倒不难理解,只要你能记得两个常识即可:一是在太阳的灼晒下,海水表面的温度比深层的温度要高得多;二是当温度升高气压下降时,海面上容易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

当东南风和西风把太平洋东部的热海水带到太平洋西部地区,西部的海平面、海水温度都会异升高,气压则会随之降低,造成的最直观后果就是台风和热带风暴,而风暴会将海底较冷的海水带到海洋表面,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拉尼娜现象指的就是“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变冷”。

拉尼娜现象是否会出现罕见寒冬(今年冬天有多冷)(4)

当太平洋东部海水连续6个月低于常年温度0.5度以上,且其余特征也符合时,我们就可以判定拉尼娜现象产生了。由于它属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所以其实并不算特别罕见,在1950年至2021年间就发生过16次。可是今年的“双重拉尼娜”就不一样了,这是数十年乃至上百年都难得一遇的特例,也正因如此,很多专家才会称2021年的冬天为“过去60年来最冷的冷冬”。

那么拉尼娜究竟有多么恐怖,才会让政府部门多次预警、国家直接给北方加强供暖呢?

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可以就过去的两个案例来说。

第一个案例是1998年特大洪水。在1998年6月至7月,我国江南、华南地区持续大降雨,两湖盆地、长江流域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这一现象最终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1998年大洪灾。为此我国甚至特地开展了特大抢险救援行动,许多部队官兵在抢险过程中英勇牺牲,由此就可以看出拉尼娜现象的恐怖之处。

拉尼娜现象是否会出现罕见寒冬(今年冬天有多冷)(5)

当然,1998年特大洪水并不只是拉尼娜现象造成的,同样也有着厄尔尼诺的原因,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归咎于拉尼娜。可是2008年雪灾就完全是拉尼娜的锅了,彼时不仅我国暴雪不止,就连欧美多地都洪涝成灾,俄罗斯北部温度更是一度降至零下50摄氏度。也正因如此,2008年的寒冬才会给全世界人民都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

拉尼娜现象是否会出现罕见寒冬(今年冬天有多冷)(6)

然而,爆发雪灾、异常寒冷的2008年,也仅仅只是“拉尼娜年”而已,那么在即将到来的“双拉尼娜年”,我们又要忍受怎样酷烈的寒冬侵袭呢?所以在这里,我们提前劝告大家做好冬季保暖工作。

那么问题来了,即将到来的双重拉尼娜,对我国以及对世界将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就我国而言,今年冬天的冷空气活动会比往年更加频繁,冷空气强度也会比往年更高,尤其是在中东部的大多数地区,气温较往年来说会下降的比较厉害。除此之外,水汽条件也会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会大量减少,北方地区降水会大量增多,这也符合拉尼娜现象“南旱北涝”的特征。

拉尼娜现象是否会出现罕见寒冬(今年冬天有多冷)(7)

就全世界而言,今年双重拉尼娜所涉及到的国家可能会比较广泛。比如说美国东南部以及非洲东部的降水会大量减少,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干旱。而非洲南部、印度以及巴西东北部等地区降水会异常增多,比较容易出现洪涝灾害。至于寒冷就更不用说了,这大概率是今年冬天的主旋律。

拉尼娜现象对于气候的影响虽然很大,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他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比如说欧亚地区的积雪变化、其他海域的海温异常以及北极海冰融化等等,这些都会对我国今年冬天的气候形成影响。再加上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所以今年冬天也不乏出现暖冬的可能。

拉尼娜现象是否会出现罕见寒冬(今年冬天有多冷)(8)

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我们本该迎来一个暖冬,可是拉尼娜现象却频繁出现,给我们冷冬预警,这无疑证明了地球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很严重的破坏,全球气候系统也日趋陷入不稳定的状态中。因此在这里还是呼吁大家要保护环境、绿色出行。只要人人都努力,相信在不久之后,我们必将能够摒弃全球变暖以及气温异常变冷这两大危险,迎来一个“健康的暖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