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3000米往下看(海拔3000米-16的坚守)(1)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陈郁通讯员暴海宏摄影报道)“常主任,涩宁兰管线外输压力升高,但一号集气站高压瞬时外输量下降,请及时确认产量变化。”11月8日晚上11点,正在涩北气田公寓宿舍查看生产报表的青海油田采气一厂生产运行中心副主任常迪接到生产指挥中心电话后,钻进车里赶到了涩北气田一号集气站。

“邱站长,涩宁兰管线外输压力升高,一号集气站高压外输瞬时流量下降,你去排查现场设备流程是否异常,我来核查气井生产状况。”为了提高效率,常迪和涩北气田一号集气站站长邱振军进行了快速分工。他紧盯着控制室屏幕,认真核查每一口气井的压力、温度等生产参数,反复确认气井生产运行正常后,他第一时间小跑着奔向装置区。

海拔近3000米的高原,室外温度降至-16℃,人待在室外几分钟就冻透了。经过两个人的仔细排查,最终确认是三阀组积聚了水合物,他们对三阀组排水后,一号集气站高压瞬时外输流量与涩宁兰管线外输压力变化恢复正常水平。

青海油田涩北气田是涩宁兰管道气源地和西气东输管道主要战略接替气源地,担负着甘肃、青海、宁夏、西藏4省区供气任务,是青海油田冬季天然气保供的“主力军”。进入保供季,采气一厂优化运行参数,精细气井管理,落实冬防保温,最大限度发挥气井产能。

“气温骤降,气井、仪表装置冻堵、结冰现象时有发生,每天要处理各种故障20多起。”对于常迪而言,每天接打四五十个电话,早已是家常便饭。“白天跑现场,晚上召开技术会,为疑难杂症的气井制定维护方案。会后,还要梳理第二天的工作。忙完这些,经常都是后半夜了。”他这样说道。

兰州、西宁地区出现疫情以来,特别是两地进入供暖季后,常迪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天气冷,生产组织难度大,晚上经常跑现场两三趟。”常迪说:“保障平稳供气,为兰州、西宁地区的抗疫胜利尽一份力,是我们的责任!”

常迪已经在涩北气田生产一线连续工作了40多天,10月25日是他原本要轮休的日子,今年刚当爸爸的常迪早就计划好轮休的时候去四川看孩子。为了配合油田疫情防控,保障天然气冬季保供,常迪选择了留守。在柴达木盆地,像常迪这样坚守一线的人还有很多,为了冬季天然气保供,为了千家万户的温暖默默奉献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