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看古代人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以免以后某些同学穿越过去丢人(当然你要穿越成王爷之类的就当我没说过),好了书归正传。

第一条 古代的床长什么样子

俗话说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古人的日常生活也追求休闲舒适,坐卧用具必不可少,这第一条我们来聊聊古人的坐卧用具。

古代最早出现的坐卧用具是床。早在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的半坡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床的雏形——土台,类似今天的炕。到了商周时期,床的形制被逐渐确立下来。

床是古人晚上睡觉时用的寝具,而古人白天也需要坐、卧、躺,于是又发明了白天用的床——榻。今天我们常说的床榻,在古代是两种用具。“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很多人将这句话中的卧榻理解为床,其实这是不对的。床是床,榻是榻,二者是有区别的。

床的起源是土台,榻的起源则是席子。古代最初没有椅子和凳子,起居坐卧都在铺于地面的席子上,这种生活方式被称为“席居制”。北方多用草席,南方多用竹席。到了春秋战国之际,贵族们觉得坐在席子上不够显示自己尊贵的身份,也可能害怕得痔疮,所以就发明了一种略高于地面的木制坐具。这种坐具比床矮小,移动方便,随坐随移,一般放在起居室或厅堂。这种坐具就是榻,但“榻”这一名称的出现是在西汉。后来又出现了加大的榻,人能够躺在上面,就是前面说过的卧榻。

综上所述,床和榻的区别主要有三:从形制上看,床要大一些,榻要小一些;从用途上看,床是晚上用来睡觉的,榻是白天用来坐、卧、躺的;从摆放位置看,床一般放在卧室,而榻一般放在起居室或客厅。

穿越古代合集 穿越古代之日常生活第一弹(1)

尽管榻在中国出现得很早,但除了少数贵族用榻外,大部分人还是继续着“席居制”。只是铺的席子逐渐加厚,形成了所谓的“筵席”。筵席一般是用稻草秸秆做材料:较为粗糙的材料铺垫在下层,称为筵;较为细软的材料铺在上层,称为席。东汉郑玄在《周礼注疏》中就讲:“铺陈曰筵,藉之曰席。”古人常在筵席上面举行酒宴,所以“筵席”一词后来就成了酒宴的代名词。筵席后来传到了日本,日本人也在室内铺设筵席,慢慢就演化成了后来的“榻榻米”。

席居制的时代,人们都是席地而坐,坐姿是跪坐。唐朝中后期,床榻越来越高,人们便开始在床榻上垂足而坐。唐朝是一个敞开胸怀吸收外来文化的时代,特别是对北方胡人的文化非常热衷。胡人的生活习惯也极大地影响着中原,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胡床的流行。胡床虽然称作床,但体积很小,只能容坐一个人,更像今天的椅子。胡床是中国椅子的起源,“椅子”一词也是在唐朝才开始出现的。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这里的“床”很有可能是这种胡床。因为胡床能放在院子里,所以李白才能在床上举头望明月。如果是传统的寝床,是放在卧室的,而在卧室是望不到天边的明月的,因为古代的窗户没有玻璃。

五代到宋代,由胡床演化出来的椅子在我国空前普及,并出现了风靡后世的太师椅。据说太师椅的发明与秦桧有渊源,因为秦桧又被称作秦太师,故而叫作太师椅。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古人彻底告别了席居制。当时的贵族圈还流行一种三面围起来的围床,《韩熙载夜宴图》里面的床就是这种。

明清流行架子床和拔步床,床变成了封闭式的,像一间小屋子。椅子则成为大众用品,非常普遍。这一时期还有一种介于床和榻之间的“罗汉床”,其造型特点是在榻上安有矮围子,形体较大,可坐可卧可躺,功能很像今天的沙发。今天的明清题材影视剧中经常有罗汉床的出镜。

在古代,坐卧用具的使用还能体现礼制功能。汉朝时,用榻的一般都是有地位的人,独坐一榻更为尊贵。因此,能被邀请同榻而坐是对客人非常尊贵的礼遇。《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有位太守陈藩,非常爱才。当时有个叫徐稚的人,人称“南州高士”,很有学问,陈藩与其交往密切。陈藩在家中专门为徐稚设了一张榻,平时挂在墙上,徐稚来了就把榻放下,徐稚一走,就又把榻挂起来。这就是今天“下榻”一词的来源。在而今的东北地区,如果家中来客人了,主人一般都会热情地招呼客人“上炕坐”,这种礼节也颇具古风。因此在古代,主人对客人的最高礼遇就是邀请客人同榻而坐,“请你上床”。

第二条古人夏天如何驱蚊

全世界的蚊子有三千多种,其中雌蚊子主要以吸食人或动物血为食。被蚊子叮咬后,不光皮肤发痒,甚至还会传播疟疾等传染类疾病。所以,每当夏天来临,防蚊都是生活中时刻需要注意的事。蚊子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一亿多年了,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祖先茁壮成长。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天运篇》里就有记载“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表达了对蚊子的痛恨。那古人夏天是如何防蚊、灭蚊的呢?

烟熏法是古人最常用的驱蚊办法。蚊子怕烟熏,还惧怕一些特殊的味道。古人发现蚊子的这一习性后,就用烟熏驱蚊。古人发现,燃烧艾草、蒿草的驱蚊效果不错,而且烟雾不多,味道不呛人。于是,艾草、蒿草就成为古人驱蚊的常用材料,还被制作成最早的驱蚊工具“火绳”。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火绳还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被使用。秋天,人们将结过籽的艾草、蒿草采集回家,像编辫子一样将其编成绳状,然后挂在房梁上晒干,避免受潮。

穿越古代合集 穿越古代之日常生活第一弹(2)

汉代火绳样图

等到第二年夏天,火绳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晚上睡觉将其在屋内点燃,驱蚊效果是极好的!火绳的功能类似初级版的蚊香。至少到了宋朝,古人已经在火绳的基础上制作出了蚊香。宋代《格物粗谈》记载:“端午时,收贮浮萍,阴干,加雄黄,作纸缠香,烧之,能祛蚊虫。”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蚊香”里有雄黄的成分。雄黄是硫化砷矿石,也是古代用途很广的杀虫剂。另外,书中还提到了古人在端午时节采集材料制作蚊香,这很有可能与古代端午采集艾草的习俗有关。

蚊香的制作工艺在清代进一步提高。晚清时,一个来华采集茶种的英国人曾写过一部名为《居住在华人之间》的书,其中就有关于蚊香的记载。这个英国人当时从浙江西部去福建武夷山,途中由于气候炎热潮湿,被蚊子叮得整夜无法合眼。他的随从就购买了一些当地人使用的蚊香,驱杀蚊虫很有效。他把这一信息传回欧洲后,引起了欧洲昆虫学家和化学家的极大兴趣,询问他这种蚊香是由何种物质合成的。后来,他在浙江定海获得了这种蚊香的配方——由松香粉、艾蒿粉、烟叶粉、少量的砒霜和硫黄混合而成。是的,含有砒霜!不知道古人烧这种蚊香会不会中毒。

除了蚊香,古人还用香囊驱蚊。香囊在明清时期很是流行,除了有香水的功效,还有驱蚊的效果,因此也成为古代文人雅士和贵族公子的驱蚊的最爱。香囊中含有多味中药,这些中药的味道具有驱蚊的功效,比如藿香、薄荷、八角、茴香等。这就和今人把“风油精”“花露水”涂在身上的效果一样。

除了驱蚊法,古人还有避蚊法。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把蚊子挡在外面!挡蚊子最常用的工具就是蚊帐了。南朝梁元帝撰写的《金楼子》记载:春秋时期的齐桓公经常在“翠纱之帱”里避蚊。这里的“翠纱之帱”就是今天的蚊帐。唐宋以后蚊帐进一步普及。北宋张耒《离楚夜泊高丽馆寄杨克一甥四首》诗称:“备饥朝煮饭,驱蚊夜张帱。”可以看出,蚊帐已是当时居家必备之物。蚊帐在我国使用了两千多年,其雄风在当下依旧不减。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莱卡病毒肆虐,而蚊子正是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在其他国家运动员“谈蚊色变”之时,我国运动员拿出了老祖宗的法宝——蚊帐,有效地防止了病毒传播,也引起了他国运动员的效仿。两千年前的中国制造,而今也能派上大用场。

此外,古人还有许多种奇葩的灭蚊法。比如在家中大缸内注水养青蛙。蚊子喜阴凉,又需要在水中产卵,所以爱往缸里飞,一飞进去就会被青蛙吃掉。还有一种“灭蚊灯”,小说《金瓶梅》里有提及。灭蚊灯吊在蚊帐内,灯盏的侧面开有小口,当灯绳被点燃后,就会因冷热不均产生气流,蚊帐内的蚊子便会被气流吸进灯盏内烧死。可以说,与蚊子战斗的历史贯穿了整个人类的文明史。

第三条古代怎么洗头发

古人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不怎么剪头发,连小哥哥们也是及腰长发并梳成发髻的。而古代的美女们都是一头秀发,其不光能提升形象,关键时刻还能撩人,甚至是皇帝。汉朝的卫子夫,当年就是靠一头秀发征服汉武帝的。《太平御览》记载:“(卫子夫)头解,上见其发鬓,悦之,因立为后。”

古人重视头发,所以也重视洗头发。“沐浴”一词中的“沐”字,最初就是指洗头发。汉朝时,公务员每五天放假一天,就是让他们回家洗头发,这个假期被称为“休沐”。

有的朋友会诧异,五天洗一次头发也太久了,现在三天不洗头发都受不了!此一时彼一时,古代的条件和现在没法比。劈柴、点火、烧水、洗发、擦干、梳理,哪个工序都很费时费力。《史记》记载,周公说自己“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意思是说,周公礼贤下士,洗头发的时候如果赶上有人来求见,他就会握着湿漉漉的头发去见。洗一次头发,会出现三次这样的情况。尽管有些夸张,但也能从侧面看出古人洗头发的确是一个大工程。

那古人洗头发用什么当洗发水呢? 

最常用的是皂荚,俗称皂角。将泡制过的皂角放在水盆里加水反复揉搓,或用硬物砸碎,待水质略微黏稠后将杂质捞出,剩下的液体就是古人的皂角纯草本洗发水了。用这种皂角洗发液洗发,去污、养发的功能极佳,还有乌发、固发的功效。

穿越古代合集 穿越古代之日常生活第一弹(3)

△木槿叶(左)和皂荚叶(右) 木槿叶(左)和皂荚叶(右)

用皂角洗头发,稍微有点刺激性味道,有的人不太习惯。于是,跟皂角功效类似,味道却更为清爽的木槿叶便大受欢迎。木槿叶洗发水的制作方法和皂角大同小异。关于木槿叶洗头发,还有一个传说:七夕时,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织女流下的相思泪水会从鹊桥上飘落下来,落在凡间的木槿树叶上。所以七夕那天用木槿叶洗头,就可以得到织女的保佑,未婚的女子就能很快找到如意郎君。今天,我国南方的一些地方,依然有七夕用木槿叶洗发的习俗。古人还有用茶枯洗发的。茶枯饼通过油茶籽榨油后残渣压制而成,虽然看起来很脏,但因其具有杀菌去污的能力,一直是古人的洗发佳品。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南方女性还在用茶枯洗发。古人还有用草木灰洗头发的。草木灰属于碱性洗发剂,可以去油止痒。草木灰中富含碳酸钾,对油脂有很好的吸附效果,用草木灰洗头发可以让油腻腻的头发变得干净清爽,非常适合油性发质。另外,古人还有许多取材容易的洗发用品,据说先秦时期已经有人开始用淘米水来洗头发了。还有用醋洗头发的,我小时候就见过我妈妈用醋洗头发,洗完后,她浑身充满了酸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