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时期,周朝天子政治地位一落千丈,分封的诸侯国中,一些公侯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并且通过征伐的手段不断兼并其他小国,到了战果时期,春秋时期的上百个诸侯国,如今只剩下十数个强国,最终形成七国并列的局面。

从疆域面积、人口等方面看,韩国是实力最小的,但秦国却不是最强大的,齐国、赵国、楚国都是不容小觑的,但为什么最后是由秦国统一的六国呢?

战国七雄为什么秦国只灭了6国(战国七雄各个实力都不弱)(1)

一、秦国地理位置优越

秦国之地位于崤山以西,并凭借崤山之险修建了函谷关,使东方强国不容易入侵秦国,在中原各国相处征战的时候,秦国却能据守关外,使自己远离六国纷争的局势,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一个稳定发展的环境。

二、了不起的商鞅变法

秦孝公之前,国内政局动荡,在连年战争的打压下,积贫积弱。如果再不进行变革,很有可能就会被其他强国攻灭。为此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希望广纳天下良才,重振秦国。当时卫国人商鞅就是在求贤令的吸引下,来到秦国的。不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了变法。

商鞅变法的施行,整顿了旧贵族阶层的腐化,刺激秦国民众生产积极性,在重农抑商措施下,推动了农业发展,保证了丰厚的粮食储备。

战国七雄为什么秦国只灭了6国(战国七雄各个实力都不弱)(2)

提高士兵的待遇,只要在战场上立下战功,就可以加官进爵。这样极大提升秦军的战斗力,毕竟那圆溜溜的脑袋在秦军眼里,已经变成了金钱和地位,这也就是所谓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兵又有粮,打谁都能扛,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军的勇猛在六国中也是出了名的。

三、秦孝公之后无昏君

在战国时期,实施变革的不止秦国,还有楚国的吴起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但这些变法因为触及旧贵族的利益,最终被中断,只有商鞅变法成为秦国历代法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秦孝公之后六个秦王,没有一个是败家子。

当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继位,虽然他处死了商鞅,却没有改变商鞅变法,使这一伟大社会改革延续下来。后来的秦武王,虽然仅在位四年,却能拔掉宜阳,置三川,为秦国东进扫清了屏障。

战国七雄为什么秦国只灭了6国(战国七雄各个实力都不弱)(3)

贡献最大的是秦昭襄王,他采用远交近攻的大政方针,沉重打击了三晋、楚齐,不但传统大国楚、齐失去与秦国单打独斗的实力,战斗力强悍的赵国经过长平之战也是大伤元气,六国再无力与秦国对抗。

秦国自秦孝公及以后共7位君主,一位比一位贤明,他们任用贤良,重用名臣武将,为秦国的迅速崛起和壮大做出巨大贡献。

总结

综上所述,秦国统一六国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国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连续七代的执政明君,都为秦国的壮大做出了贡献,还有一点就是其他六国各有各的缺点,错过发展壮大的最佳时机,当年赵武灵王经过“胡服骑射”,俨然成为秦国的最大对手,继位赵惠文王也是一位贤明之君,但之后的赵孝成王则策略失败,长平之战损兵折将几十万。后来的赵幽缪王杀死名将李牧,致使自己从强盛最终走向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