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300首,我会背之寥寥。但白居易的两首长诗《长恨歌》与《琵琶行》,却可熟谙背诵。是的,敬仰白居易,喜欢他的诗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来到九江,能不到浔阳江头吗?能不看看琵琶亭吗?

沿江边行走,远远就望见琵琶亭。说是亭,其实是座小楼。到了门口,一块巨长的山石横亘眼前!

琵琶行跟寄江州司马时间相近吗(寻迹江州司马琵琶行)(1)

褐红的山石墙壁上刻写着绿色的手书字迹,非常熟悉的字体,幅面几乎占满整个山墙。果然,是毛泽东手书《琵琶行》的全文,风韵别致。

“琵琶亭”的概念,如今非只一座亭,而已成为内涵丰富的人文景区了。

琵琶行跟寄江州司马时间相近吗(寻迹江州司马琵琶行)(2)

琵琶行跟寄江州司马时间相近吗(寻迹江州司马琵琶行)(3)

“琵琶亭”小楼前面是白居易的全身雕像,每天乐此不疲地欢迎着游客,似乎在告诉人们,因其而建的琵琶亭,自唐以降,屡建屡毁,几度兴废,尽管数易其址,却始终徘徊在浔阳江头,回味咂摸着“浔阳江头夜送客……”

琵琶亭景区处处可见《琵琶行》中描述的场景。

琵琶行跟寄江州司马时间相近吗(寻迹江州司马琵琶行)(4)

你看,那“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的“京城女”,“犹抱琵琶半遮面”,正在“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琵琶行跟寄江州司马时间相近吗(寻迹江州司马琵琶行)(5)

她对面既是“东船西舫”中的“西舫”。虽然都是人工雕塑的场景,却令人想入非非,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夜晚的浔阳江头,耳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女弹着弹着就“别有幽愁暗恨生……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我如似听到了“裂帛”之声,突然之间就安静下来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琵琶行跟寄江州司马时间相近吗(寻迹江州司马琵琶行)(6)

琵琶行跟寄江州司马时间相近吗(寻迹江州司马琵琶行)(7)

琵琶行跟寄江州司马时间相近吗(寻迹江州司马琵琶行)(8)

琵琶行跟寄江州司马时间相近吗(寻迹江州司马琵琶行)(9)

琵琶行跟寄江州司马时间相近吗(寻迹江州司马琵琶行)(10)

琵琶行跟寄江州司马时间相近吗(寻迹江州司马琵琶行)(11)

景区中,还有傅抱石、范增等大画家对白居易和琵琶女神态逼真的刻画;还有琵琶亭的修建史展览、白居易的生平展览、历代文人登亭怀古、寄情于亭的题咏展览。

琵琶行跟寄江州司马时间相近吗(寻迹江州司马琵琶行)(12)

元稹,白居易的至交,你看,他登临琵琶亭,作诗念老友:“夜泊浔阳宿酒楼,琵琶亭畔荻花秋。云沉星没事已往,月白风清江自流。”

白居易故去多少年后,北宋大臣欧阳修得罪权贵被贬为夷陵县令,与白居易相似的遭遇令其在去夷陵的途中,特意登临琵琶亭,题诗怀念先贤:“乐天曾贬此江边,已叹天涯涕泫然。今日始知予罪大,夷陵此去更三千。”

再说北宋诗人祖无择,也登临琵琶亭,吟咏叹怀:“晚泊湓江半客舟,琵琶亭下动闲愁。霓裳绿腰杳何许,枫叶荻花空自秋。贾傅有才悲鹏鸟,楚骚终古怨灵修。莫言司马青衫湿,今日行人亦涕流。”

……

千百年来,帝王的喜怒、谪臣的悲欢,都已烟消云散。而《琵琶行》却传唱千古。《琵琶行》这首馨及神州的诗歌巨篇,引无数文人竞折腰,唤醒了多少追古思今的人文情怀?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同样欣赏白居易和《琵琶行》,不但背诵,默写,还倾情批注。展览介绍,在一本《注释唐诗三百首》中《琵琶行》这首诗的天头上,毛泽东写了这样的批语:“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其然岂其然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