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有英雄,撑不起一个国家的强大;没有英雄,照亮不了一个国家的未来

《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历史而拍摄的,讲述了我们汉民族的铁血精神与忠勇气节。

宋武帝犯我华夏者虽远必伐(大汉十三将犯我大汉者)(1)

《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

没错,是铁血与忠勇!

我们现在的人有一个特别严重的现象,很多人既没有文化又没有智慧,却整天以文化与智慧去包装愚昧的自己。

比如说“中庸”,很多人以为中庸就是做一个唯唯诺诺的老实人,不打不杀不走极端,做好自己的本份,谁也不要得罪。不关己事不要去管,做一个中立的人。

这种理解是非常肤浅低智的,这就是没文化的认知观。

真正的中庸之道是中正之道,持中守正,不偏不离。不偏离的是天道,是正道,而不是人智之妄。中庸讲的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以天为准,能够通天而代天行权的人,才能成为最强的强者。

放到历史以及现实生活中,比如我们的《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

当时耿恭率领两百将士守卫疏勒城,却遭遇了匈奴两万精兵的围城。两百对两万,怎么打呢?

战争打的不是数量,不仅是战场的厮杀,更是智慧与精神意志的较量。软弱的人面对此困境就会认为,反正打不赢,干脆投降吧,两百打两万,怎么可能?这些就是懦夫。

而强者,持中守正,一身正气之人,无论面对任何困境,从来不会屈服。因为我们是正气存身,邪不可干。我们代表的是正义,蛮夷侵略者是邪恶的一方。自古邪不胜正。

宋武帝犯我华夏者虽远必伐(大汉十三将犯我大汉者)(2)

我们替天行道,何惧之有?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寸步不让,这就是强者的精神与意志,这才是真正的中庸之道。

面对邪恶,不仅不避让,而是给予迎头痛击,粉碎消灭,以正压邪,以正干邪,袪邪扶正,匡扶天下,这才是真正的中庸之道。

我们的圣人,我们民族的英雄,教我们做的是一个持中守正,顶天立地,生死不惧的男子汉。

宋武帝犯我华夏者虽远必伐(大汉十三将犯我大汉者)(3)

耿恭率领两百汉军将士,面对两万的匈奴敌军,坚守孤城近一年。这期间敌人投毒、断水、放火、攻心,绞尽脑汁,所有阴招损招都用上了,也没能让我们大汉将士屈服。

耿恭他们在没有食物跟水的情况下,吃皮甲喝马尿,凭借着生死不惧的精神与智勇无双的计谋,硬是把蛮夷的两万精兵挡在城外,寸步也进不得。

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在匈奴围困疏勒城期间,他们以为耿恭已经弹尽粮绝,陷入绝境。然后派遣使者进城去劝降。说只要耿恭投降,就封他做白屋王,许以妻子美女。

耿恭是怎么说的呢?

宋武帝犯我华夏者虽远必伐(大汉十三将犯我大汉者)(4)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大汉疆土永不可分割。你有何资格封我为王啊?我告诉你,只要我大汉将士在,你们休想伤害任何一个百姓。砍了!

最后这个匈奴是什么下场呢?真实的历史是,耿恭在城墙上手刃匈奴,然后当着城下的两万匈奴的面,把这个匈奴烤了。吃匈奴的肉,喝匈奴的血。

一千年后,同样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他写下了一首壮怀激烈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其中的一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就典出于此。

这样的英雄历史影片就应该多放,只有关注英雄,才能激发中国人的那份血性和刚性。我们中华民族是血与火的民族,而不是软弱的民族。

正是因为我们的英雄,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血与火,我们汉民族的那一种精神,才使得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延续五千年的民族。

可现实很残酷,这部影片虽然被放映了出来,却遭到了有心人的恶意差评。可叹今人,被商业奴役,毫无精神气节,成为资本的奴隶而不自知,不自醒。

毛主席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屠刀和死亡从来不可怕,可怕的没有精神和灵魂,没有信心,没有骨气,没有那股血与火的铁血精神与浩然正气。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死而不亡者寿。”不亡的就是那种精神,薪火相传。

毛主席说,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点精神就是我们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原因。

没有这点精神,我们就会消亡。作为祖国民族接力棒的我们,时代给予我们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寻回这种精神,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

敌人希望我们投降,希望我们做奴隶。不,我们不做奴隶,因为我们是大汉男儿,顶天立地,生死不惧!

三、犯我大汉者,世世诛之

为什么耿恭他们坚守孤城近一年,都不见援军呢?(注:疏勒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

当时东汉朝廷实际上已经接到距离内地最近的己校尉关宠的求救信。但这时汉明帝刘庄驾崩,十九岁的太子刘炟(汉章帝)继位,朝廷正在新老交替的混乱时期,自然一时也顾不得塞外的事情了。

直到汉章帝继位已经三个多月时,朝政逐渐安定,他想起了西域守将派人来求救的事情,于是召开公卿会议,商讨如何应对西域局势。

会上,一些大臣主张放弃救援,他们认为西域距离中原实在太遥远了,西域汉军这时不知道还剩下多少人,劳师动众去救从经济账算太不划算。

司徒鲍昱一听就火了,说:“陛下,今耿恭以少数兵力,驻守孤城,抵御漠北大军。凿山开井,饮尿食甲,正是奉了大汉朝廷的号令。如今漠北大军入侵,倘若再不发兵救援……

宋武帝犯我华夏者虽远必伐(大汉十三将犯我大汉者)(5)

大汉还有何面目面对天下百姓,朝廷又有何面目面对浴血将士。外虏再侵犯我大汉疆土,杀害我大汉子民时,还有谁愿卫守疆土,为民捐躯呀?!

汉章帝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听了鲍昱的话深以为然。

宋武帝犯我华夏者虽远必伐(大汉十三将犯我大汉者)(6)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凡我大汉子民,虽远必救!”

在最后的紧要关头,范羌带领7000援军及时救援。匈奴军闻风丧胆,纷纷溃退。

在最后溃退时,匈奴军的左鹿蠡王对耿恭说:“耿恭,今日我败于你,后世,定会替我卷土重来。”

宋武帝犯我华夏者虽远必伐(大汉十三将犯我大汉者)(7)

这时,疲惫不堪的耿恭站起来,说出了这个宇宙的最强音:“犯我大汉者,世世诛之!”

宋武帝犯我华夏者虽远必伐(大汉十三将犯我大汉者)(8)

最后,匈奴中剑吐血而亡……

在援军的帮助下,最后耿恭仅率领原疏勒城守军十三将士回到玉门关。

宋武帝犯我华夏者虽远必伐(大汉十三将犯我大汉者)(9)

《十三将士归玉门》油画 | 左国顺

随后郑众上书朝廷,极力为耿恭等人表功,他写道:

“耿恭带着孤弱无援之军坚守塞外孤城,抵抗匈奴的攻击,面对数万敌军,成年累月,心力交瘁。他开山打井,煮弩为粮,万死一生,前后杀伤敌虏数以千百计,既忠且勇,不让大汉蒙羞。耿恭的气节,古今未有,应该授予他显赫的爵位,以激励将帅!”

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这部《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是今年二月份的网络大电影,每看一次都热血沸腾。还没有看过的朋友,建议看下这部铁血的弘扬民族精神的好电影。如有同感,欢迎转发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