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23年这批兵要打实战(打仗这件事一个好的将领是怎么安排部署的)(1)

打仗是一件特别残酷的事情,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从万骨枯里成长出来的将领,在部署安排打仗这件事儿上是怎么安排部署的,对于我们有哪些启发借鉴?

学个词儿,看个事儿,大家好,我是词儿拽,人不拽的拽拽。

来源故事:

出自汉朝曹操所著的《劳徐晃令》:“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直入敌围者也。”

三国时,刘备取得西川后,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不久,曹操和孙权联合,妄图夺取由关羽驻守的荆州之地。诸葛亮为了解荆州之危,指示关羽率先向驻守襄阳的曹仁发起攻击。

关羽遵命而行,很快攻占了襄阳。曹仁被迫退守樊城,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派大将于禁率军增援曹仁,关羽水淹七军,活捉于禁,将樊城团团围困起来。

曹操得知于禁兵败,樊城危在旦夕,又派大将徐晃率兵救援。徐晃考虑到自己兵力不足,便在离樊城稍远的阳陵坡驻兵,然后派人把箭射入樊城,和曹仁取得联络,要曹仁固守樊城,等待支援。

当时,有一部分蜀兵驻在离樊城不远的偃城,徐晃故意带兵在城外挖掘陷坑,似乎要截断偃城退路,偃城守将中计撤离,徐晃便轻取偃城,和樊城形成掎角之势。

不久,曹操派出的其他几路援军赶到了樊城,徐晃兵力大增,于是开始部署,准备战斗。

徐晃知道关羽的主力在围头和四冢两个地方。徐晃故意布置疑兵,做出要向围头进攻的样子,而实际上却亲率大军去进攻四冢。

等关羽发现中计,徐晃已经亲自率军,迅猛前进,不可阻挡,击败了四冢的守军,直达樊城,樊城之围遂解。

曹操接到徐晃的捷报,立即发了一份慰劳令送到军中。慰劳令说:“我用兵三十多年,所知古代善于用兵的将领中,没有一个人能像你这样迅猛前进,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入敌人包围的!”

解释说明:徐晃能够打胜这一仗,有几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徐晃知道自己兵力不足,先与求助对象取得沟通,让对方明确队友已到,受到鼓励,做出坚持;第二,取偃城,在自己有优势且完全可以自保的情况下,尽力用少的付出获取进一步的优势和进步,而非原地等待;第三,兵力到达后,预判对方的预判,要多像一步,就会省力一步,快进一步;第四,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完成目标。破四冢后进樊城,与曹仁汇合,完成战斗目标。

如何使用:明确目标,知己知彼,小步快跑,做力所能及,预判风口,一鼓作气,完成目标!

一句话总结:好的将军就是一个好的项目管理者!

喜欢请关注下哦,每天更新!

爱你们,mu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