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对不对呢?

傍晚,我到离家不远的公园散步。公园里芳草萋萋,柳枝飘摇,鲜花盛开,人们三三两两相伴而行。

我怡然自得地边走边看,忽然被一个尖锐的女声吸引住了。一个女子站在一片茂密的树丛外,两眼在树木间不断逡巡,嘴里一个劲儿地喊:“美男,快出来!” “美男啊,你再不出来妈妈就走了啊!”

我的好奇心顿时被勾了出来。

眼前的女人,实在,称不上美,甚至,有些丑。虽然挺年轻,但是矮矮胖胖的,塌鼻子小眼睛厚嘴唇堆砌在一起,很是别扭,皮肤也是又黑又糙。

我八卦心大起,这样一个女人,她的美男儿子会长啥样?是完美地避开了她的缺点,还是不走样地继承了她的基因呢?

女人一直喊,可是树丛里,始终没有动静。

我心说,美不美不知道,这小子淘气是肯定的。

喊了半天,女人急了,撂下一句,美男,你不出来,妈妈真走了啊。转身走了。

我也等得着急,这熊孩子,可真有抻劲儿。

正在这档口儿,树丛中,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紧跟着一只棕色的卷毛小狗,蹦蹦哒哒地跑了出来。它飞速追上了前面的女人,并在前头拦住她,它一跃而起,把两只小爪子搭到了女人腿上,两只乌溜溜的大眼讨好地望着她。女人佯装生气,不搭理它,小家伙就使劲地扭身子,嘴里还呜呜呜呜地。 女人附身把狗儿抱在了怀里:“臭美男,再不听话看妈妈不打你。”一边作势要打,狗儿满眼委屈,倏地把脑袋拱进女人的腋窝……

原来,美男,是个狗子啊。

这真是验证了一句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可世事偏偏又这么奇怪,有时候吧,眼见却不一定为实,不信看这个故事。

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七日没吃一粒米。那天,好不容易弄到一点米,他就让弟子颜回去做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起一撮白饭就往嘴里塞,孔子心里很是失望:“没想到我最信赖的弟子,竟然会干这种事。”

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先拿米饭来祭祖先吧!”颜回说:“这饭我吃过一口,不能祭祖。”孔子问:“为什么?”颜回红着脸说:“刚才煮饭时,掉进了一坨烟灰,我觉得染灰的饭丢了可惜,就抓起来吃了。”

孔子听了,感叹说:“眼见为实不一定就为实啊。”

瞧瞧,亲眼所见都不一定为实啊。

我呢,被女人一声声的“美男”和“妈妈”带跑偏了,想当然了。孔子呢,被亲眼所见扰乱了心智,做出了误判。

终归,都是管中窥豹,见一斑而未见全貌就草率得出结论。

看来不独你我,圣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所以,别那么急下结论,要慎重哦。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后面是什么 耳听为虚和眼见为实(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