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金丝绣观音神像(掀开宫绣的神秘面纱)(1)

中国的四大名绣大家都已耳熟能详,湘绣、蜀绣、粤绣、苏绣传承千年、各具特色,但是你们是否又听说过四小名绣呢?今天说的“京绣”就是四小名绣京、汴、瓯、鲁里的一支,知道的人不多,会的人就更少了,京绣就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国宝级刺绣工艺。

清朝金丝绣观音神像(掀开宫绣的神秘面纱)(2)

现在只有京剧戏服还沿袭王侯将相的图案法式,但戏服无法和正真的宫廷服饰相提并论,仅仅只是保留过去的织绣图案和工艺传统。京绣最后的根据地“北京剧装厂”退守于胡同一角,向为数不多的戏团提供演出服装,并负责修复故宫里的朝服龙袍。

清朝金丝绣观音神像(掀开宫绣的神秘面纱)(3)

早在舜禹时代中国人就开始制作天子章服,汉代确立了十二纹章的图案系统,其中包括日、月、星、华虫(锦鸡)、龙、山、粉米、藻、宗彝(礼器:各盛猴子、老虎一只)、黻、黼(斧)、火。除了天子的二十纹章,文官以飞禽寓意文采飞扬,武官用走兽彰显威猛强悍,吉祥八宝、海水江崖、福禄寿喜等均显示着宫绣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艺术特点。

十二纹章图案与布局

清朝金丝绣观音神像(掀开宫绣的神秘面纱)(4)

清朝金丝绣观音神像(掀开宫绣的神秘面纱)(5)

宫绣一品武官补子

清朝金丝绣观音神像(掀开宫绣的神秘面纱)(6)

宫绣打籽绣的荷包

清朝金丝绣观音神像(掀开宫绣的神秘面纱)(7)

宫绣中最常见的技法还要属平金打籽和丝绫堆绣,平金打籽就是用金箔缠绕的捻线盘绣图案,并结籽其上,龙凤禽鸟等图案在深色绸缎的衬托下显得栩栩如生。从唐朝的蹙金到明清的盘金、平金,金色总是和皇家的审美有着不解之缘。

清朝金丝绣观音神像(掀开宫绣的神秘面纱)(8)

清朝金丝绣观音神像(掀开宫绣的神秘面纱)(9)

而说起丝绫堆绣就不得不提故宫里的一件稀世之宝,那就是崇庆太后率一众宫女制作的高端DIY布贴画“绿度母菩萨像”。这可不是普通的贴布画,其中运用了拨褶法、抽丝法、刺绣法等多种堆绣技法。

清朝金丝绣观音神像(掀开宫绣的神秘面纱)(10)

清朝金丝绣观音神像(掀开宫绣的神秘面纱)(11)

此类工艺在过去的宫廷活计中十分常见,和西洋丝带绣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中国的丝绫堆绣更强调和谐的色彩搭配和精致的图案形态。近年来流行的包棉布贴画似乎走入了审美误区,一味强调视觉上的立体感,缺失了对于微妙之美的品赏力。

清朝金丝绣观音神像(掀开宫绣的神秘面纱)(12)

清朝金丝绣观音神像(掀开宫绣的神秘面纱)(13)

清朝金丝绣观音神像(掀开宫绣的神秘面纱)(14)

凝视绿度母观音优雅的容姿和飘扬的裙裾,令人联想到隋唐年间温庭筠所作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肤若凝脂的宫廷仕女姿态慵懒,妆成后换上了贴绣着鹧鸪图的绫罗裙襦,金色的镶边和头上金饰交相呼应,明灭闪烁的样子,恍若神仙妃子。

清朝金丝绣观音神像(掀开宫绣的神秘面纱)(15)

清朝金丝绣观音神像(掀开宫绣的神秘面纱)(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