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民无信而不立(子曰苟有用我者)(1)

子曰,苟有用我者,三年有成。《论语》新言“子路”之十,萝卜/摄影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期月,一个周期的月份(一共十二个月),或“积月”成一年。总之,此处“期月”为期一年。

孔子说,如果有国家的国君能用我至少一年来协助管理国家政事,那此国的国政之管理一定就能一年见效。三年就能出大成果而大为改观。

孔子所说“苟有用我者”——其实,还是因为没人用他,他才感叹“只要有人能用我,我将能如何如何”……

孔子根本不是什么贪图富贵名利之人,他只是想济世利民,不过他好像也有些“生不逢时”,没有什么国君能高瞻远瞩、格局广大而成为孔子的伯乐!

在《论语》“公冶长”篇中,“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孔子就特别感慨,没人能呼应他的作为,他所行夫子之道,行不通,貌似只有身边一个弟子子路(仲由)跟着他漂泊。

《论语》“里仁”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其实,孔子根本不在乎什么加官进爵,朝里有没有他的位置他也不关心,他只关注能不能把国事本身做好,以及他的理解与见识能不能有人认同,有共鸣!

孔子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也不是什么“官儿迷”。《论语》“泰伯”篇,他就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更有意思的是在《论语》“为政”篇的一段对话,“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有人问孔子怎么不从政了?孔子就回答他,孝弟、有朋友,“家政”也是“政”。

笔者按,孔子是个明白人,只要是为国家出力,他就自信有能力去做利国利民的大事!如果条件不允许,孔子就在家交友与教学,做做“过家家”的小事……不论大事、小事,孔子都能举重若轻,泰然自处,一视同仁!

这也许就是“圣贤”的能力吧!

萝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