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清明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什么心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1)

水清明月现,心静思自明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什么心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2)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什么心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3)

01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讲述的是上世纪70年代发生在斯德哥尔摩的一件真实事件:

几名抢劫银行的绑匪掳走了几名人质,人质均为女性,在六天和警方的对峙后,绑匪被警方抓获。之后发生了令人惊奇的一幕,女性人质为绑匪奔走上诉,使其免于或者降低刑罚,并且要求嫁给他们。这些让警方和社会各方百思不得其解,人类学家以及心理学者经过研究将这种症状命名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其背后发生的心理过程是人质在极度恐惧,丧失了对生的希望的时候。从绑匪提供食物和水的过程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从而对绑匪产生了爱情。在最后离开危险环境之后这些人质因为本身的自我非常弱小,所以希望帮助绑匪降低刑罚,并将自己嫁给他。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什么心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4)

02

人在极端恐惧和丧失一切希望的时候,会把要求和希望变得非常本能,比如吃和睡。在这样的时候,那个满足了需求的对方就变得极其美好,产生依恋,并产生无条件的信任与幻想。

这个时候,如果自我如果比较强大的话,会产生的是认同,会希望自己和对方一样强大,从而获得拯救自己的力量。这类人往往会发展出反社会人格。那些关在监狱里的人,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受到了无法理解的待遇,进而发展出的部分。

而如果自我比较弱小的话就会出现这种爱上绑匪的——斯德哥尔摩症状。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什么心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5)

03

生活中,

很多人有时候也会出现这种类似的情节。如果一个人对爱人有期待,期待一次次落空,落空之后又无法选择离开,久而久之最后可能会变成两种结果。

一种是,变得和对方一样,用同样的方式面对对方,甚至价值观变得和对方一样。另外一种,就是发现自己会更加爱对方,觉得只有对方才是自己的真爱。

这种状况或许不能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放在一起,因为是如此的细碎,细碎到生活中我们几乎随处可见。

但是这里面显示出来的,人的自我在和外界发生关系时候的反应,又是如此相似。区别只是程度的问题而已。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什么心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6)

04

所以我在想,

如果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只靠自我活着,

又对自我不做任何觉知。

这样的人生或许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我们会变成社会这个智能程序下的智能生物,

表现出来的不过只是和动物一样的反应而已,

只是略显复杂罢了。

人之修行,

可贵之处便在于:

我们被社会和环境推搡着活着,

另一方面我们觉知着这份“活着”,

并对这份“活着”,

有所选择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便在于此吧!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什么心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7)

END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什么心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8)

水清明月现,心静思自明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什么心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9)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什么心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10)

作者简介

水清明:心理咨询师,流派:存在人本主义、精神动力取向。配合使用后现代正念疗法和解梦技术。从十五岁开始接触萨特走上存在主义道路。对佛学、道家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有一定研究。经济学学士、中山大学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生。目前咨询个案时长1300小时,督导时长200小时。明睛心理咨询工作室创办人,并同时在壹点零、春雨医生等平台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