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说起歌剧《白毛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白毛女》奠定了我国新歌剧的发展基础,“喜儿”是中国歌剧史上永不磨灭的形象。而“喜儿”的扮演者,就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着名歌唱家王昆,她曾在张家口人民影院登场,演出了轰动一时的《白毛女》……

喜儿王昆(喜儿王昆在张家口)(1)

  1

  张家口曾经是日寇苦心经营的军事要地,伪蒙疆政府所在地。同时也是我军在北方解放的最早的大城市。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3日,塞上名城张家口宣告解放。随即抗敌剧社、群众剧社、挺进剧社等革命文艺团体,晋察冀画报、日报社等文化部门,奉命随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和军区领导机关,进驻张家口。

  进入张家口市后,各剧社及文艺团体的工作者就上街张贴布告、书写标语宣传党的政策;并按军区领导的指示,参加了搜查政敌、检查户口、清查和看管仓库等工作。群众剧社在前线记者团接管了伪蒙疆广播电台,开始以新华广播电台播音,演唱了《八路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革命歌曲。抗敌剧社也参加了张家口电台革命歌曲的现场直播……

喜儿王昆(喜儿王昆在张家口)(2)

 会师于张家口的文艺工作者们在晋察冀中央局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合作,把张家口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艺繁荣局面,张家口成为了中外瞩目的“文化城”。

  期间,由团长艾青带领的华北联大文工团从延安出发,经过50多天的行军终于到达了张家口。他们不顾行军劳顿,与抗敌剧社的演员们昼夜加紧排练,终于在1946年元旦,在张家口人民剧院联合公演了解放区第一台、也是我国第一部民族新歌剧《白毛女》。

喜儿王昆(喜儿王昆在张家口)(3)

 位于汉卿桥(今解放桥)东头的张家口市人民剧院原来是蒙疆政府的“公会堂”,是一个可容纳1000人的公共集会场所。会堂里有当时很先进的舞台设施和放音设备,在张家口来说,它可算得上是当时一流的影剧院了。张家口第一次解放后,“公会堂”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接管,成为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的固定演出阵地,正式更名为“人民剧院”,也就是后来张家口人都熟悉的人民影院。工作人员除一部分是原来“公会堂”的留用人员外,大部分是从剧社调来的。接管后的剧院,进行了必要的修整。进一步完善了观众席,重新装修了化妆间,许多后来闻名全国的艺术家,当年都是从这里登场的。

  喜儿的扮演者、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着名歌唱家王昆,在张家口演出《白毛女》时就是从这里登场的……

喜儿王昆(喜儿王昆在张家口)(4)

 2

  王昆,1925年出生于河北唐县南关村。自幼聪颖,喜爱唱歌跳舞。5岁时就进入了县女子小学读书,跟小学教师学了很多歌曲。她会唱音阶,还识谱。这为她以后的演唱生涯打下了基础。1937年秋,人小志大、年仅12岁的王昆,参加了唐县抗日自卫会组织及当地妇女救国会,并任县筹委宣传队长兼总务队长。翌年,聪明能干的她又接任唐县歇马乡小学教员一职。

  1939年4月,受抗日救国运动的感召,14岁的王昆参加了西战团(这是一支由中共组织的半军事化的抗日综合文艺宣传团体)。有着清脆嘹亮而纯正嗓音的王昆,在革命的斗争中锻炼成长,参加演出《不死的老人》《复活》等剧目,积极宣传抗日。

  也就是在这里,她认识了既是领导又是老师的周巍峙,并与之相恋四年之久。那时,王昆还不是党员,当时党内有一条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可以和非党员结婚。然而,纯真的爱系着二人的心。周巍峙更加用心地在政治上帮助王昆进步。1943年,可谓双喜临门。王昆终于加入了共产党;并与周巍峙喜结连理。同年,王昆奔赴延安,参加鲁艺实验剧团,在鲁艺戏剧音乐系学习。

喜儿王昆(喜儿王昆在张家口)(5)

 王昆的嗓音条件非常优秀,她的音质明朗、高亢,感情质朴、具有独特细腻的演唱风格。在1945年,延安中共“七大”首演新歌剧《白毛女》时,19岁的王昆脱颖而出,成为首演《白毛女》中第一个“喜儿”的扮演者。当时,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毅等中央领导人都到场观看了王昆的演出,并被她真切的演唱深深打动。首演获得了极大成功。王昆回忆当时的场面,她激动地说“那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喜儿”成就了王昆的艺术人生,她成为了中国民族唱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喜儿王昆(喜儿王昆在张家口)(6)

3

  1945年8月23日,张家口第一次解放后,为了在下一个新年期间,配合晋察冀边区参议会民主选举,搞好革命宣传工作,各剧社热火朝天地开始了多种形式的演出准备活动。文艺工作者组成浩浩荡荡的宣传队和秧歌队,活跃在张家口的街头广场,秧歌、霸王鞭、歌舞、曲艺等表演,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观看。在戏剧界,旧剧联谊社的艺人们在市内各戏院演出了《血泪仇》《枪毙杨小脚》等新戏。文艺工作者贾克、何迟等人帮助进行张垣旧戏剧改革。

  着名评剧演员赵丽蓉在《忆往事感慨万千》一文中回忆:“1945年(张家口)解放了。斗争了前台老板赵光斗,(庆丰)戏院由剧社直接领导。新时代,新气象,需要及时反映在舞台上。由于评剧通俗,演出逼真。故事情节极容易为观众所接受,因此它走在了前头。而且,这时抗敌社也从解放区来了,在八路军何迟、贾克及王久晨同志的领导下,就排演了解放戏《兄妹开荒》、《白毛女》。当时胡斌同志抓妇女工作,每到晚间,她便带着我去她们剧团观摩《王秀鸾》、《白毛女》的演出。自从我认识了他们以后,对我的帮助很大。接着决定把《白毛女》改成评剧,胡斌同志担任导演,由花淑兰扮演后半截的喜儿。王昆同志抽出时间也为我们排练。我扮演前半截的喜儿。王昆给我说戏,我认真听,认真学。那时排练场地是半块软地,半块硬地,她教我如何摔在地上,她表演认真,我也认真地摔,加上当时年轻,纵然摔疼了也不在乎,从不喊疼。戏演出后,深受观众的欢迎。”

喜儿王昆(喜儿王昆在张家口)(7)

《白毛女》在张家口的演出中,对原有剧本不断进行艺术加工和修改,使歌剧的主题愈加鲜明,剧中人物形象更富有感染力。当时,在张家口演出的修改剧本,是经原作者之一的贺敬之作了较大修改的,在剧情中加强了喜儿的性格刻画,增强了农民的反抗性---大春、大锁反抗狗腿子逼租,被迫出走,后来大春参加八路军回来的剧情;还添加了一段赵大叔说红军的故事,描绘出在旧社会埋藏在农民心中的希望。

  担任此次演出总指挥的原作曲者李焕之为《白毛女》又添写了几段新的音乐。副团长兼导演舒强,保留了在延安演出时的主要演员:王昆、孟于、林白先后扮演喜儿。陈强扮演黄世仁。吴坚扮演大春。凌子风、牧虹扮演杨白劳。李波、孙铮扮演黄母,高维进扮演大婶,叶扬扮演穆仁智,张非扮演大叔。

喜儿王昆(喜儿王昆在张家口)(8)

《白毛女》在张家口连续演出了30余场,场场爆满,观众如潮,一时盛况空前。贫民“喜儿”在新旧两个时代的不同遭遇感动了张家口观众。王昆淳朴、真切的演唱,使“喜儿”催人泪下,又激励人奋起抗争;那天籁般的嗓音“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剧中精彩唱段,感人肺腑,一时成了张家口人街谈巷议的新鲜话题。当时,北平的学生和军调小组的美国人都专程到张家口观看此剧。

  周扬在《新的人民的文艺》中评价《白毛女》流行如此之广、影响如此之深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它“在抗日民族战争时期尖锐地提出来阶级斗争的主题,赋予了这个主题以强烈的浪漫色彩,同时选择了群众所熟悉的所容易接受的形式。”“《白毛女》是在秧歌剧的基础上,创作的新型歌剧的最初的尝试。”

  《白毛女》的成功演出,不仅扩大了革命文艺的影响,也进一步奠定了我国新歌剧的发展基础。“喜儿”成为了中国歌剧史上永不磨灭的形象。王昆成功演出《白毛女》后,在人民影剧院又连续演出了《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周子山》等剧目并担任独唱。

喜儿王昆(喜儿王昆在张家口)(9)

4

  1946年10月11日,国民党军队侵占张家口。我党政机关、文化艺术团体迁至阜平县,王昆与华北联大迁至冀中束鹿县……

  新中国成立后,王昆继续从事着歌唱工作。1952年,王昆获电影《白毛女》配音金质奖章。

  在与丈夫周巍峙婚后的几十年里,夫妻二人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各自在艺术道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周巍峙后来是着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曲作者。1964年上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周巍峙任总指挥部领导。王昆则是舞蹈史诗《秋收起义》中《农友歌》的演唱者。在《农友歌》的演唱中,王昆在作曲家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二度创作,加强了湖南民歌的风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毛主席看后称赞她“很有当年湖南妇女的革命气概哩。”周恩来看过《农友歌》后赞誉:“好哇王昆,你是20年前《白毛女》,20年后《农友歌》啊!”

  凭借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王昆数十年为人民歌唱。她演唱的《白毛女》《桂花开放幸福来》获中国唱片公司金唱片奖。由她独唱的《白毛女》《夫妻识字》《高楼万丈平地起》《秋收》《南泥湾》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录制了快转唱片。1978年,王昆演唱的《革命将士出征歌》《农友歌》《十里长街送总理》《我的家乡沂蒙山》等录制了慢转唱片。1987年,王昆获巴基斯坦政府授予的卓越明星奖。1989年,在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王昆,获得了第一届金唱片奖。

喜儿王昆(喜儿王昆在张家口)(10)

  在歌坛,王昆有“伯乐”的美誉。无论是她担任东方歌舞团团长、党委书记,还是担任艺术顾问、东方声乐培训中心校长期间,她培养和推举了我们熟知的大批优秀音乐人才:李玲玉、郑绪岚、朱明瑛、成方圆、王二妮……特别是2009年,王昆正式收下年仅9岁的黄豆豆为“关门弟子”,相差75岁的师徒缘,成就了音乐圈的一段佳话。

  2014年11月21日,89岁的着名歌唱家“喜儿”王昆,辞别人世。在“永远的王昆”追悼会上,没有播放哀乐,大厅里回旋的是《白毛女》的经典唱段……

,